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图84,85随着层面降低,内听道内位听神经/面神经混合束出现,神经之间有脑脊液影,T1加权面神经为中低密度阴影,临近脑脊液池处位听神经/面神经为一混合的条索状阴影,临近内听道底部神经分叉,中间有低密度的脑脊液影,前部为面神经,后部为上前庭神经.

  • 标签: 面神经 脑脊液 内听道 听神经 前庭 耳影像学
  • 简介:从本期起,将讨论冠状位颞骨CT的解剖标志,结合解剖标志提示其临床应用价值.由于气化程度不一,颞骨的气房除了在乳突外,常常分布在颞骨岩部,颞鳞部或延伸至颧部.因此颞骨或乳突的病变也会向这些部位迁延.观察冠状位颞骨CT,应该包括颞骨岩部及颧部的结构,这样既可以发现中耳、内耳,内听道病变,也可以观察到颞骨相关的侧颅底病变.

  • 标签: 耳影像学 CT 中耳炎 前上鼓室
  • 简介:工具,“泛指劳动生产中使用的器具,也指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东西和手段”([1])。接此定义,临床工具就是临床过程中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器具、设备、试剂、药物和种种技术及方法等。众所周知,临床医师工作是离不开上述诸类临床工具的,这几乎是习以为常的普遍现象。所要求的是:临床医师要精准使用所用的工具。使用工具是可大有作为的,除了用于临床目的,还可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对医学科学的进步作出贡献。新的工具除了少数属原始创作,

  • 标签: 临床工具 耳鼻喉科 临床医师工作 临床过程 医学科学 器具
  • 简介:<正>我科1985年5月~1992年4月,共收住院治疗鼻出血患者73例次,均获痊愈。临床资料73例中男46例,女27例,男女之比约1.7:1。年龄最大81岁,最小5岁,其余均在15岁以上。全身疾病合并鼻出血41例,占56%,鼻腔疾病致鼻出血仅3例,占4%,原因不明29例,占40%。全身病因中高血压病最多见,41例中有29例,占全身病因的70%。其他依次为上感、冠心病、肺气肿、中

  • 标签: 鼻出血 全身疾病 原因不明 鼻腔疾病 全身病 高血压病
  • 作者: 吴大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眼科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南京市鼓楼区挹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3
  • 简介: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近期疗效。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8月为限,对我院5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佩戴框架眼镜进行治疗,实验组(n=26)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对比治疗后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青少年患者的视力及屈光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有积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屈光度;治疗满意度
  •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效果。方法手术治疗20例40眼,术后裂隙灯下脱察结膜松弛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术后临床治愈36眼(90%),BUT≥10秒者28眼(70%),泪河连续完整者38眼(95%),自觉症状治愈或改善者37眼(92.5%),随访6-12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巩膜固定结膜治疗结膜松弛症,效果良好稳定,操作简便,无并发症。

  • 标签: 结膜松弛症 经巩膜固定结膜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的术后再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我院2006—11/2009-02对31例33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伴有睑球粘连,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者12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丝裂霉素创面贴敷、自体结膜(带蒂或游离)移植或羊膜移植手术,手术方式:彻底切除净胬肉组织,裸露巩膜创面以0.2g/L丝裂霉素C溶液浸湿的棉片贴敷3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巩膜创面覆盖方法:上或(和)下方结膜转位移植26眼,颞上方结膜游离移植2眼,羊膜移植5眼。结果:随访9mo~3a,胬肉未复发28眼;轻度复发(鼻侧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充血增厚,但未长入角膜缘或长入角膜缘内≤2mm)5眼,复发率15%,其中结膜转位移植4眼,羊膜移植1眼;睑球粘连轻度复发3眼;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1眼,眼部干痛、有时红卡等不适症状5眼,无1例发生角膜、巩膜溶解。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或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创面贴敷的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再复发率。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移植 羊膜移植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比较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DT治疗的湿性AMD患者和23例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的湿性AMD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3,6mo的视力、OCT及F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mo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雷珠单抗组有2例(9%)患者在治疗后6mo出现视力回降现象,PDT组患者在术后3mo及术后6mo视力变化稳定。结论:雷珠单抗和PDT治疗湿性AMD,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患者视力,两种疗法疗效的比较在短期内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6mo,PDT的稳定性优于雷珠单抗。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134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愈率为89.9%,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率为94%,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947,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胬肉切除联合白体结膜瓣移植术.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性巩膜暴露术与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73例(73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A组进行单纯性巩膜暴露术,B组进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比较2组术前翼状胬肉突入角膜缘长度,术后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术前2组翼状胬肉突人角膜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比A组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比单纯性巩膜暴露术更有效。

  • 标签: 翼状胬肉 单纯性巩膜暴露术 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12/2008-12临床诊断为"继发性角膜溃疡"的患者8例8眼,其中4例选择结膜瓣遮盖术,3例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keratoplasty,LKP),1例因角膜穿孔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P)。术后随访4-10(平均6)mo,观察视力、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角膜植片和植床情况。结果:行结膜瓣遮盖术者溃疡均治愈;行部分LKP术者植片透明,植床残留薄层瘢痕,行PKP术者植片透明,两者视力均有所提高。所有病例溃疡未见复发。结论:对于继发性角膜溃疡,应该根据不同病例的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治疗,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继发性角膜溃疡 结膜瓣遮盖术 板层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简介:一、双眼单视基础知识.(一)双眼单视定义: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图形信息转变为电信息并沿视觉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视觉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印象的过程。(二)双眼单视分级:分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三级。同时视指由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信号,不是两眼交替接受,而是同时接受。

  • 标签: 双眼单视功能 同时视 视网膜对应点 视觉信号 视觉中枢 立体视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的系统观察研究泪点发生炎症的原因及泪点炎发展转归的临床规律,以及设计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等,显示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列出的必要性。方法:用裂隙灯观察泪点和眼表,并泪道冲洗、探通检查;用微距照相记录泪点典型病变,其中有24眼泪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泪点炎病临床特征:几乎所有泪点炎患者都合并急、慢性结膜炎;多数为泪点单独发炎,少数与后续泪道炎性阻塞疾病合并存在。急性泪点炎少见,溢热泪,泪点局部红肿、痒痛,泪点壁贴合关闭泪点口,以抗炎药物治疗为主。慢性泪点炎多见,溢冷泪,主要有泪点壁软缩,泪点乳头平坦,泪点口向心性缩小;增殖膜覆盖泪点口;泪点壁肿胀、增生贴合关闭泪点口;增生的睑结膜包裹稀薄的积脓包埋泪点口,形成白色隆起的泪点外观四种类型。以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泪点炎病多发而常见,有独特的发展转归临床规律,和单独的手术治疗方法,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单独列出,以减少泪道病诊治的疏漏和错误等非常必要。

  • 标签: 泪点炎 泪点炎病 泪点阻塞 泪道阻塞
  • 简介:目的探讨CT泪囊造影在泪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CT泪囊造影,并以X-线平片泪囊造影做对照.结果23例(26眼)中大泪囊11眼,中泪囊13眼,小泪囊2眼.CT泪囊造影片能清晰显示泪囊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泪囊造影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泪囊造影 其临床应用 CT 鼻腔泪囊造口术 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正>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急,预后差。现就我院收治急性视网膜坏死5例,经用无环鸟苷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55岁,均为青壮年;单眼发病3例,双眼发病2例,共7眼;双眼发病时间3~30天,

  • 标签: 急性视网膜坏死 治疗观察 视网膜动脉 地塞米松 联合治疗 致盲率
  • 简介:<正>本文统计我院1992~1996年住院的鼻出血患者120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20例中,男97例,女23例。年龄3~76岁,平均为39.5岁,其中12岁以下7例,13~29岁31例,30~39岁22例,40~49岁19例,50~59岁24例,60岁以上17例。病程1小时~30年。除去外伤性鼻

  • 标签: 鼻出血 临床资料分析 鼻咽癌放疗 外伤性 出血部位 血管瘤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topographyguidedcustomizedablation,TOGCA)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05/09在我院屈光中心接受TOGCA的散光≥-2.00D的复性近视散光患者53例87眼。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变化。结果:术后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前眼总体散光-2.44±0.47D,角膜散光-2.56±0.58D,均为顺规散光。术后眼残留散光-0.17±0.34D,除1例(2眼)发展了-1.00D的散光,其余患眼均在±0.50D以内,角膜散光-0.10--2.60D,平均-0.98±0.46D,部分角膜散光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正相关。散光轴位变化较术前改变约14.13±19.18度。结论:TOGCA治疗高度散光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小,手术前后角膜散光轴均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近视 散光 角膜地形图引导 个体化切削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眼眶肿瘤的组织来源、手术进路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开眶手术治疗的眼眶肿瘤101例。结果前十位的眼眶肿瘤分别是:海绵状血管瘤22例(21.78%),静脉性血管瘤10例(9.9%),(表)皮样囊肿泪腺10例(9.9%),泪腺混合瘤8例(7.92%),炎性假瘤7例(6.93%),脑膜瘤6例(5.94%),腺样囊性癌5例(4.95%),淋巴瘤4例(3.96%),肉瘤3例(2.97%),神经鞘瘤2例(1.98%)。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入眶68例,外侧开眶27例,眶内容6例,术后复发4例。结论开眶手术的术式选择与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情况、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术前对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术后复发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病例主要为脑膜瘤及泪腺肿瘤。

  • 标签: 眼眶肿瘤 手术进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