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胸科剖胸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应激反应强烈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因此需要良好术后镇痛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稳定呼吸、循环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剖胸手术后镇痛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皮下病人自控镇痛(PCSA)经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两种方法,今将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皮下 硬膜外腔 芬太尼 剖胸手术 术后镇痛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硬膜外腔穿刺前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硬膜外腔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硬膜外腔穿刺前给予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1mg静脉注射;Ⅱ组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ml。用药5min后施行硬膜外腔穿刺。观察两组用药后1min、3min5min时镇静程度(Ramsay分级评分),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随访测定VAS疼痛评分。结果:镇痛组VAS评分低,Ramsay氏评分高,其它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腔穿刺前,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可明显减轻穿刺疼痛,病人安静,安全可靠。

  • 标签: 芬太尼 咪唑安定 硬膜外腔穿刺 穿刺疼痛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麻醉前扩容产妇新生儿脐血血气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n=40)。A组麻醉前输注5ml/kg平衡液,B、C、C组在麻醉前分别输注5ml/kg、10ml/kg、15ml/kg万汶。输注结束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于T6以下。术中血压下降大于基础值30%收缩压低于90mmHg病例,静脉注射麻黄素10mg/次,并记录相应给药次数。观察产妇入室(T1)、输液完成(T2)、鞘内注药5min(T3)、10min(T4)、20min(T5)时MAP、HR、SpO2值新生儿1min、5minApgqr评分。采集产妇入室后、输液完成时动脉血,胎儿取出时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B组患者在T3、T4、T5各时间点MAP值均较T1降(P〈0.05),尤以A组T4降明显(P〈0.01),C、D组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黄碱使用率为30%(12/40),B组为10%(4/40),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D组没有患者使用麻黄碱。四组产妇液体输注后动脉血pH值、PaO2、PaCO2与输注前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新生儿脐动血气分析值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扩容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产妇孕晚期碱血症,预防母体低血压新生儿脐血血气Aqgar评分带来不良影响。

  • 标签: 预扩容 产妇 脐血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芬太尼分别伍用咪达唑仑氟哌利多辅助椎管内麻醉镇静效果。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拟行硬膜外麻醉10例,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30例,入室后随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均采用L2-3间隙,于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静注咪达仑0.05mg/kg芬太尼2ug/kg;B组静注氟哌利多0.05mg/kg芬太尼2ug/kg,于注药后1、15、30、4560min参照Ramsay改良分级(Berggren方法)分别进行镇静程度分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后1minA组19例达I级,B组仅6例达I级,注药后45min两组镇静程度基本相同,注药后60minA组7例达Ⅱ级,B组仍有12例达Ⅱ级,A组给药后血压脉率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压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5),脉率变化不大(P>0.05),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咪达唑仑伍用芬太尼较氟芬太尼较氟芬合剂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无蓄积优点,且心血管抑制较轻。

  • 标签: 咪达唑仑 氟哌利多 芬太尼 辅助椎管内麻醉 镇静效果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高乌甲素曲马多用于鼻内镜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鼻内镜鼻宝手术后患者60例。均予术后施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术,按所用镇痛药液不同。随机分为高乌甲素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病人镇痛总体印象评分及其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VAS评分及镇痛总体印象评分无显着性差异;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头晕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乌甲素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用于鼻内钟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者相近似.作用可靠.副作用较少.

  • 标签: 高乌甲素 曲马多 鼻内镜手术 自控镇痛 术后
  • 简介:目的:观察腰神经通道卡压综合征病人接受硬膜外阻滞后肢端温度变化及局麻药作用时效。方法:58例腰神经通道卡压综合征病人接受硬膜外阻滞前及后肢端温度变化并测定阻滞时效;并与随机50例其它手术硬膜外阻滞病人进行比较。结果:阻滞后患侧皮温明显低于健侧(P<0.01),患侧局麻药显效时间明显慢于健侧(P<0.01)。与其它手术硬膜外阻滞病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椎管内骨性纤维性改变,可卡压神经根,导致神经根缺血、变性、纤维化血管弹性差等病理改变,由此可使卡压部位对局麻药吸收弥散速度减慢。

  • 标签: 腰神经通道卡压综合征 硬膜外阻滞 治疗 肢端温度 时效 局麻药
  • 简介:肩及上臂神经支配较广。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臂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点阻滞(指肌间沟臂丛阻滞+C4横突水平颈深丛及浅丛阻滞),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颈丛加臂丛一点阻滞(下文简称“颈臂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 标签: 肌间沟臂丛阻滞 颈丛阻滞 上臂手术 一点法 肩部 颈臂丛阻滞
  • 简介:子宫切除术应用乙,单管法硬膜外麻醉,常会遇到骶神经阻滞不全,当手术牵拉子宫阴道时,病人常主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循环系骤变等内脏牵拉反应,为提高子宫切除术中骶神经阻滞有效率,本文采用单管法双管法硬膜外腔麻醉,观察对比两循环系统影响。今报告如下。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腔麻醉 双管法 骶神经 阻滞 腹肌
  • 简介:最近本人有幸在美国得克萨斯医学中心进修临床麻醉三个月。该中心是全美最大医学中心,中心内拥有数十家医院医疗机构。本人重点参观了其中四家医院,包括得克萨斯儿童医院、休斯顿心脏中心、休斯顿基督教会医院爱迪森癌症中心,发现麻醉科在这些医院内都是最大科室,麻醉科医生除了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慢性疼痛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麻醉门诊(麻醉科术前门诊,不包括疼痛治疗)也已成为医院医疗运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内医院多数尚未开设麻醉门诊,本人现将了解到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麻醉门诊 作用 运作 急救复苏
  • 简介:目的:观察长效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克(metoprolol.美托洛尔)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期BIS、ICP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病人100例,ASAⅠ-Ⅱ级,分为倍他洛克组(工组)对照组(Ⅱ组),每组50例。工组於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倍他洛克60μg/kg;Ⅱ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1mg/kg,OSS/A评分0级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倍他洛克组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时BIS分别为39±1158±8,前者与插管前相比无显着性改变,而后者则较插管前有明显增高并延续至插管后5min(P〈0.05,P〈0.01),且其组间显着性差异延续至插管后15min(P〈0.01).倍他洛克组与对照组MAPHR在插管后3min5min,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对照组HR分别为89±11bpm76±12bpm,MAP分别为122±16mmHg106±18mmhg,倍他洛克组HR分别为81±12bpm74±8bpm,MAP分别为111±18mmHg97±17mmHg。两组相比,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显着性上升(P〈0.01),且其组间显着性差异延续至插管后30min(P〈0.05,P〈0,01)。对照组ICP於插管后3min上升为14.0±2.3mmHg,舆插管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插管后5min,15min30minICP分别为14.9±.0mmHg,15.5±2.6mmHg14.4±2.7mmHg,显着性高於倍他洛克组(P〈0.05,P〈0.01).两组插管后ICP舆麻醉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升高(P〈0。01)。结论:倍他洛克能减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ICP升高,并抑制DIS反跳.

  • 标签: 倍他洛克 气管内插管 血流动力学 体动反应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 简介:目的:观察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caspase-3bcl-2表达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9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0只)脑出血组(I组,60只)缺氧预处理组(P组,60只)。每组从存活大鼠中取40只在脑出血(ICH)后6h、24h、48h72h各时间点进行检测。所有大鼠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播管并给予肌松药维库溴胺(2mg·kg^-1).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分钟、复通气5分钟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机械通气1小时后拔出气管导管,然后P组I组动物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植中.S组注入同样剂量生理盐水。从存活鼠中每个时间点取5只大鼠.流式细胞仪PI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另取5只大鼠连续切片进行caspese-3bcl-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组I组凋亡百分率(%)在24h明显增加,于72h出现高峰.P组凋亡百分率在注血后48h72h分别为11.62±3.6415.80±3.30,显著低于I组17.76±3.4921.06±2.81。有极显著差异(P〈0.01)。Caspase-3阳性细胞在24h明显增多.72h过高峰.脑出血后24h.48h72h时P组caspese-3阳性细胞数均少于I组差异显著(P〈0.01)。相反.P组48h时bcl-2阳性细胞数(18.71±1.19)明显高于I组(14.87±2.17),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既增强了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又减少了凋亡执行器caspase-3激活.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凋亡 CASPASE-3 BCL-2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胸段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腔镇痛胸部手术围术期糖代谢影响。方法:20例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全麻(GA)组全麻-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GEA)组,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手术1h、手术3h、术后第1天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水平。结果:血糖:GA组在术中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GEA组血糖在术中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恢复基础值,胰岛素:GA组在手术中1h时显著降低(P<0.05),而GEA组在手术中1h、3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在术中1h有显著差异(P<0.05)。C-肽:GA组在术中没有变化,而术后显著升高(P<0.01)。GEA组在术中1h显著增高并显著高于GA组(P<0.05),术中3h及术后恢复至基础值,胰高血糖素:GA组在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GEA组在术中显著降低(P<0.01),术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胸段硬膜外腔阻滞在手术中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应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术后硬膜外腔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对于应激代谢反应无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术中 硬膜外腔阻滞 术后恢复 胸段 全麻 术前
  • 简介:目的:研究巴曲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先用K-H液心脏灌注35min,全心缺血25min后,再灌注30min。再灌注期间K-H液中分别加入巴曲霉0.02Bu/ml,0.01Bu/ml0.005Bu/ml。应用Maclab生理监护系统通过Macintosh微机记录分析心脏功能参数。结果:巴曲霉0.02Bu/ml能显著降低LVEDPLVSP(P<0.01)。再灌注末心脏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虽然再灌注期间巴曲霉0.01Bu/ml0.005Bu/ml也有改善心脏功能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霉0.02Bu/ml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SOD活性升高MDA生成减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巴曲霉 心脏功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