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物理因子对免疫效应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的报道,发现不同的物理因子以及物理因子的不同剂量,对机体免疫有促进或抑制活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物理因子免疫学效应的研究作—综述。

  • 标签: 物理因子 免疫学效应 研究进展 光疗法 高压氧疗法 磁疗法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病,并且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了特定的抗体,推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心室重塑和/或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心肌自身抗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抗体 心力衰竭 心肌病 自身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1、2级患者56例,清晨口服缬沙坦80mg。结果用药一年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缬沙坦不仅是安全可靠的降压药,而且还可以缩小脉压,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一线用药。

  • 标签: 缬沙坦 代文 脉压降低 高血压病 药物治疗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调节骨代谢实现的。1988年Komm在成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1990年Penlser又在破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都证明了雌激素受体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1993年第一例ERKO(EstrogenReceptorKnockOut)动物模型的问世.进一步明确了雌激素受体基因在骨代谢中的重要性。本文就雌激索受体亚型在骨代谢中的不同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雌激素Α受体 骨代谢 代谢研究 雌激素受体基因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越来越多地用于早期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其副反应常常可通过使用抗呕吐、抗腹泻和抗组胺药物减轻;随着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远期不良反应逐渐明显。应将不育和致癌作用告知病人,使其在知情的情况下作出选择。

  • 标签: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 临床研究 癌症病人 抗组胺药物 术后辅助治疗
  • 简介: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结核病流行形势仍十分严峻,结核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强对结核病学的研究包括基础、临床和防治研

  • 标签: 结核病学 研究进展 21世纪 中国 分子生物学 诊断
  • 简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是指原来对于抗结核药物敏感的结核分支杆菌变得不敏感或产生了耐受性.它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和重要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不断提高,结核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多,结核菌耐药菌株越来越强和多耐药结核菌的不断增多,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 耐药性 多耐药结核菌 结核病防治 药物敏感 治疗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痴呆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8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PDD)、20例不伴痴呆的帕金森病患者(CPDD)及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血清FT3水平PDD组(3.14±1.13pmol/L)CPDD组(5.20±1.03Pmol/L)及对照组(6.12±1.21Pmol/L)明显下降(P<0.01),而FT4、TSH水平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为帕金森病痴呆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痴呆 甲状腺轴功能 放射免疫分析法 检测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尚缺乏特效治疗,人们都在探讨与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以作好预防工作。近年来研究发现,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得到重视,同时在此人群通过降低Hcy的水平,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本文就Hcy的代谢、影响因素、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疾病研究 独立危险因素 HCY 研究发现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双链州double-strandedRNA,dsRNA)触发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Post-Transcrip-tiolalGeneS]lendng.PTGS)。自1998年Fire等发现并明确提出“dsRNA介导的RNA干扰”概念后,由此衍生而来的RNA干扰技术得到广泛重视并不断发展成熟,在基因功能。

  • 标签: RNA干扰技术 疾病研究 血液 基因沉默机制 序列特异性 DSRNA
  • 简介: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学科紧密交叉的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获得的海量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信息构建生物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生命的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系统生物学为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系统生物学 高通量 心血管疾病 网络模型
  • 简介:目的对不同构型的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犬心肌的急性力学行为进行测试,为心肌/电极界面的数字建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用犬麻醉后,开胸直视下暴露心腔,将不同头端构型的螺旋电极垂直旋入心肌,通过特殊设计的力学传感器记录电极头端的轴向及扭转受力情况,对比包括心房、心室共11个位点的差异情况;随即将旋入电极以外力强制拔除,记录受力-时间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排除间断施加力量的影响,电极旋入过程的扭矩曲线接近指数曲线,平均扭矩分布范围为0.0003至0.0015,不同构型的电极有明显不同;拔除位点受力以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HIS束区域最大,同时可见到明显的不均质性.结论螺旋电极旋入及拔出心肌的受力情况随植入位点、电极头端构型等而不同;心室的受力明显高于心房,其中最牢固位点分别为左心室外膜、右心室游离壁及希氏束.

  • 标签: 螺旋电极 力学研究 螺旋电极旋入 心肌 起搏 除颤
  • 简介: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一般发病一个月内为急性期,经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虽得到改善,但常易留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并且近年研究表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存在感知觉、语言、记忆、意识等认知功能障碍,它与躯体损伤一样,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如生存率,致残率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就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作一简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脑卒中 恢复期 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正>对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组各16例进行连续2次全夜多导睡眠生理录像监测。结果:患者组睡眠结构紊乱,其中总睡眠时间、Ⅱ期睡眠时间、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均明显减少,而慢波睡眠成分增多。Ⅱ期睡眠中睡眠纺锤的时限、密度、相对功率、绝对功率及K综合密度,REM睡眠8~13Hz快活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睡眠纺锤密度、波幅以及K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慢波睡眠 睡眠结构紊乱 多因素回归分析 睡眠时间 快速眼动
  • 简介:<正>慢性乙型肝炎125例分为苦参碱、干扰素及苦参碱联合干扰素3组,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轻重等方面皆具可比性。观察3、6、及12个月HBV-M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苦参碱、干扰素及苦参碱联合干扰素组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30.4%,36.6%和39.5%;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39.1%,41.5%,和50.0%。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HBehg、HBV-DNA的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12%,9%和18%;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阴转率 乙型肝炎 DNA 阳转率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犬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后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0只犬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前后心房不应期,不应期离散,以及心房间传导时间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心房间传导通道的阻断未使心房不应期和不应期离散度明显改变,但使心房间传导时间明显延长,体表心电图P波间期延长(P<0.05).结论心房间传导通道阻断使心房激动模式改变,体表心电图P波间期延长可作为成功消融阻断的一个辅助判断标准.

  • 标签: 射频消融 心房间传导通道 心房电生理 通道阻断 房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