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消化道内镜技术从硬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光导纤维内镜到电子内镜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小肠长达5—7米,成为内镜检查盲点。1999年,以色列GavrilJ.Lddan和英国PaulSwain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无线胶囊内镜。2001年欧洲及美国FDA相继批准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200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胶囊内镜用于小肠一线检查工具。2005年我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研发OMOM胶囊内镜,当年即投入临床使用。胶囊内镜研发开辟了内镜技术全新领域。

  • 标签: 胶囊内镜 消化道疾病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12月对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11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HAMD)和焦虑(HAMA)量表进行调查,并以101名健康老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高血压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睡眠饮食等均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男性与女性SCL-90总均分及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中31例(28.2%)患者至少有1项因子高于2分,6例(5.45%)患者至少有1项因子高于3分,出现躯体化、饮食睡眠、强迫等问题较多。高血压组HAMD、HAMA量表总分及HAMA量表精神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特别关注。

  • 标签: 高血压病 抑郁 焦虑
  • 简介:目的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对华法林剂量预测作用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准确性仍受到种族和包括华法林剂量在内多种临床因素影响。本文旨在接受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国患者中,验证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剂量影响,并分析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对华法林不同剂量范围预测效果。方法在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为1.6~2.5)中国患者队列(n=282)人群中,检测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关系。根据华法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5mg/d),中间剂量组(1.5~4.5mg/d)和高剂量组(≥4.5mg/d),分别评估8个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在各组患者中预测效果。预测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剂量预测值位于实际值20%界限内患者比例(20%内患者比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绝对误差平均值(MAE)。结果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在各个基因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和野生基因型携带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YP2C9-3:P〈0.00l;VKORC1-1639A/G:P〈0.001;CYP4F2*3:P=0.025)。来自白种人群和混合人群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在华法林高剂量组中预测效果最好,而来自亚洲人群方程在中间剂量组中预测效果更好。所有方程对低剂量患者剂量预测效果均不佳。结论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均与中国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相关。已有的药物基因组学方程尚不能有效预测华法林各个剂量组患者稳定治疗剂量。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程 基因多态性
  • 简介:在乳腺良性疾病治疗上,越来越多中青年女性选择创口小、损伤小、美容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手术。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461医院共对200例乳腺良性肿块353个病灶施行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 乳腺肿瘤 超声定位
  • 简介:目的制作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评价可行性和持续性。方法针状电极分别插入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以3V-5V电压/10Hz-20Hz频率,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在心率出现明显下降后,给予频率为10Hz-20Hz,电压为3V-5V快速脉冲起搏刺激右心房,诱发心房颤动。结果迷走神经刺激平均电压/频率为4.4V±0.7V/16.8Hz±3.3Hz,心率由基础(171±26)次/分降为(97±8)次/分;在给予平均电压/频率为3.5V±0.6V/11.5Hz±2.2Hz右心房起搏刺激后,36只杂种犬中31只(86.1%)成功诱发出持续性心房颤动,且在保持迷走神经刺激下,持续时间超过90分钟。结论本实验建立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容易诱发,持续时间长,为评估抗心率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作用提供可靠方法。

  • 标签: 心房颤动 模型 动物 迷走神经刺激 心房起搏
  • 简介:目的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干预体外培养的人心房成纤维细胞,研究β受体在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中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体外循环患者右心耳组织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实验分4组,对照组(CON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ISO+阿替洛尔组(ISO+ATE组)、ISO+卡维地洛组(ISO+CAR组);干预后检测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细胞增殖、β受体mRNA及pPKAR2蛋白表达。结果:1,ISO+CAR组和ISO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1-3%和33.8%,P〈0.01;其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6.32±1.30“g/ml和8.68±1.80μg/ml,P〈0.01;2,D受体亚型mRNA表达:p2AR/GAPDH在IsO+CAR和ISO组分别为0.52和066,P〈0.0l;而ATE+ISO组和ISO组分别为:0.63和0.66,P〉0.05。3,pPKA蛋白表达:ISO+CAR组同ISO组相比,pPKAR2/D.actin分别是0.60和0.81,P〈0.01。结论:ISO能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心房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非选择性B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其机制与D2AR-pPKAR2途径有关。

  • 标签: 人心房成纤维细胞 胶原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蛋白激酶A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具有多重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再血管化、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是冠心病治疗难点之一。

  • 标签: 杂交技术 微创技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老年人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每年新诊断乳腺癌病例≥120万,死亡约50万。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抗tier-2靶向治疗(Herceptin)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丫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生存期。

  • 标签: 惊恐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具有遗传特性神经症,年患病率约0.8%,终身患病率为1%-2%。OCD特征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患者会有反复侵入无意义想法、冲动以及重复行为.以缓解强迫观念带来压力。OCD常常使患者社会功能下降.并可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致残性神经精神问题.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 标签: 强迫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精神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对骨代谢影响。方法对5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及5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FT3、FT4、PINP、BGP、ICTP、B-ALP。结果甲亢患者血bFT3、FT4、PINP、BGP、ICTP、B-ALP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甲亢患者血FT3、FT4分别与PINP、BGP、ICTP、B-ALP呈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参与加速骨转换及增加骨吸收,由此导致甲亢患者骨量丢失。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总结医院供应室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对供应室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潜在质量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采取应对措施.结果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问题得以发现和及时解决.结论重视供应室护士下收下送工作,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可大大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医院供应室 下收下送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不同部位骨密度(BMD),探讨其与年龄变化关系,为临床防治AS患者BMD降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门诊50例符合纽约诊断标准AS患者,按年龄≤40岁、年龄〉40岁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其侧位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以T值≤-1.0定义为BMD降低,包括骨量减少(-2.5〈T〈-1.0)与骨质疏松(T≤-2.5)。结果两组AS患者出现BMD降低比例均高于正常人,且年龄〉40岁组其腰椎BMD减少比例高于年龄≤40岁组(P〈0.05),而其腰椎平均T值低于年龄≤40岁组(P〈0.05),在股骨颈测得BMD、骨质疏松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其侧位腰椎BMD降低明显,骨折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当提高对AS合并骨质疏松警惕,及时予补钙等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对艾滋病患者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以达到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对静脉穿刺满意度,降低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而致护理服务投诉事件发生及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目的.方法将100例接受静脉输液艾滋病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尾数为奇数)和实验组(尾数为偶数)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出现问题时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满意度、护理服务投诉及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或护士职业暴露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投诉及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艾滋病静脉输液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血管,减少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投诉,并有效防范了护士职业暴露发生.

  • 标签: 艾滋病患者 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
  • 简介:男科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患者心理因素对一些男科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男科医师不仅仅是解除患者躯体痛苦,还应尽量减少病人精神心理创伤。实习医师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注意培养、提高自己心理学干预技能,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 标签: 男科疾病 心理学 临床实习
  • 简介: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贝前列素钠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大鼠均喂以高脂饲料,贝前列素钠组给予0.6m。g/(kg·d),每日2次。观察8周,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影响。结果给药8周后,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贝前列素钠组较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贝前列素钠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 标签: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 2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过氧化物酶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遗留有步行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划圈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前群肌(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困难。这种足背伸肌与跖屈肌间肌力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足跟不能正常着地,同时由于髋、膝关节屈曲不充分,导致典型代偿性“划圈步态”.严重影响患者步行、

  • 标签: 反复促通技术 脑卒中 足下垂 积分肌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年龄对雄性大鼠碘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根据月龄分为4月龄组、12月龄组和24月龄组,每组12只,各年龄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对比剂组6个亚组,每组6只。禁水24h后,不同年龄鼠对比剂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碘对比剂76%泛影葡胺(10ml/kg),相应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尿肌酐(UCr)、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水平。48h后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检测。肾组织Sp1蛋白表达。结果注射对比剂后48h,24月龄鼠对比剂组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超过对照组25%,Ccr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ACE活性和MDA含量和肾小管损伤分数均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Sp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注射对比剂后24h尿NAG酶活性明显较注射前24h增高(P〈0.001)。12月龄鼠注射对比剂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Scr明显上升(P〈0.05),但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25%,肾组织匀浆MDA和ACE、肾小管损伤分数以及肾组织Sp1蛋白表达有上升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鼠注射对比剂组与相应对照组相比,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龄是雄性大鼠碘CI—AKI促进因素,氧化性应激、ACE和核转录因子Sp1在老龄雄性大鼠碘CI-AKI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对比剂 急性肾损伤 对比剂肾病 氧化性应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核转录因子SP1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将42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AIS≥3)随机分为IIT组(n=21,血糖控制于4.4~6.1mmol/L)和常规治疗(CIT)组(n=21,血糖控制于10.0~11.1mmol/L)。观察2组治疗后住院期间病死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胸腔引流管拔管和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结果2组无住院死亡,无低血糖反应。与CIT组相比,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低血糖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IIT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严重胸部创伤 强化胰岛素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 简介: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方法临床收集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平均67.6岁),给予钙尔奇+阿法D3+唑来膦酸钠;对照组(60例,平均66.4岁),给予钙尔奇+阿法D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以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判;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排除治疗中3例脱落患者后,治疗组(57例)骨痛缓解快,骨密度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53例)(P〈0.05)。治疗组AK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95.2±11.2)VS(147.3±16.1)IU/L;P〈0.05]。两组血钙、血磷及对照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能显著缓解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提高骨密度。

  • 标签: 唑来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