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程序化管理在危重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共30例,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2年1月,常规护理患者共计15例,为参照组,应用护理程序化管理患者共计15例,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睡眠质量 ICU危重症 护理程序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危重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BP、DBP、MAP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危重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ICU危重病人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临床上大便失禁的病人护理比较繁琐,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还容易造成病人肛周皮肤溃烂,促进压疮的发生,过量的清洁则易使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出现破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糖尿病病人皮肤容易发生破溃并不易愈合;高龄病人,由于生理性改变,肛周括约肌松弛、

  • 标签: 大便失禁 糖尿病 护理方法 危重病人 护理工作量 生理性改变
  • 简介:[目的]在急危重人院内转运中应用《急危重人交接单》,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病人安全,降低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由急诊科转入各科室的123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10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和转运病人,交班时用口头交接班。观察组在急诊科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内科和外科转运病人时要求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必须使用《急危重人交接单》。比较《急危重人交接单》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人院内转运应用《急危重人交接单》可提高危重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预防控制的作用。

  • 标签: 急诊科 急危重病人交接单 院内转运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口咽通气管(简称口咽管)又称口咽通气道或口咽导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

  • 标签: 口咽通气管 危重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营养护理用于外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安全护理路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择了我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诊断并且治疗护理的外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两组。研究组(n=50例)给予营养护理;参照组(n=50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参照组的营养水平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护理 外科 重症监护室 营养水平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危重患者的代谢、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复杂,做好早期营养、代谢支持治疗十分重要。营养支持治疗能对患者器官积极保护,改善患者的器官氧输送,确保其与氧消耗符合,保证患者各个机体器官组织新陈代谢逐渐改善。因此,本文做出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营养联合使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肠内肠外营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在急诊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于外科危重症病人的转运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8月-10月60名外科危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实验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转运,实验组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进行转运,观察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转运成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协同护理模式转运下发生不良事件、转运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外科危重患者采用多学科协同护理转运模式在有效提高患者的转运效率同时极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 急诊 危重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进行改良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本院于2023年2月-6月接收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和观察组(改良肠内营养),每组50例,将两组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误吸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鼻饲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误吸、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00%、2.00%、2.00%,均低于对照组的6.00%、10.00%、6.00%(P<0.05)。结论:将改良肠内营养护理运用于危重患者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可以预防误吸、感染性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改良肠内营养护理 危重患者 营养指标 误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护理方法降低危重人误吸发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7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分别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和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文中简称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营养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有利于体改危重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发生误吸的风险。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方法 误吸 护理效果
  • 简介: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即使休克病人也能耐受CVVH),能清除炎性介质,改善组织氧代谢,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提供充分营养支持,稳定内环境功能。近年来,随着危重症医学发展迅速,血液净化技术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已成为危重症病人抢救的重要手段。在危重症的病因治疗及预防、阻止其他器官序贯性损害,提高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6)和多器官衰竭(MOF)存活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标签: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危重病人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并发症 ICU 危重症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信息化监测系统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ICU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有无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分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在应用信息化监测系统后,通过各项基本指标感染指数的对比,多重耐药菌检出感染率由67.8%下降至32.2%,人工气道、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下降为0.24‰、0.72‰、0.00‰,ICU综合感染率由6.48%下降至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在临床中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人护理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及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率是96.67%及护理质量评分是(97.89±4.09)分,明显较对照组的(90.91±3.15)分和83.33%高,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转运前的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急救器械和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转运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方法是否正确、抢救预案是否有效实施及严格交接班等。

  • 标签: 急诊 危重患者 转运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通过转运系统转运至我院,转运前准备好物品,病情稳定,途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保存。结果 转院危重新生儿560例,转院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540例,病情加重20例,死亡0例。结论 转运前病情稳定、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和抢救是危重新生儿成功转运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的4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患者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总蛋白水平均是显著高于营养支持前;护理期间发生2例并发症,经处理缓解。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科学营养支持及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危重患者 营养支持 护理 营养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呼吸科危重患展开探究,对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分析实际应用成效。方法:从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之间接收的呼吸科危重患中进行实验对象的筛选,共计抽选出94位符合条件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其实施分组对照探析,将94位病患一分为二,每组纳入47位病患,然后对其提供差异化的护理服务,实验组选用心理护理对策,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对策。结果:统计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计算所得数值为95.74%(45/47),对照组计算所得数值为80.85%(38/47),两组数值差距较大(P<0.05)。统计护理依从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测得的数值分别为100.00%(47/47)、82.98%(39/47),实验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利用SAS、SDS量表对病患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从护理后的调查评分来看,实验组的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呼吸科危重症病患进行医治的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举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呼吸危重症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