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非常关注的一项主题。其中牙周病是近些年来非常普遍的一种病痛,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本篇文章将三维牙周模型和三维动画的技术引入牙周病学里面,通过新的方式和切入点让我们对于此类病种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我们对于此项技术做相关分析,并对于其具体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三维建模 三维动画 牙周病学 模型 探索
  • 简介:目的:建立我国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西酞普兰(CIT)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并比较PPK模型与非房室(NCA)模型法估算CIT生物等效性的价值。方法:2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CIT后采集0~144h血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血浆中的CIT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评估CIT的PPK模型,并用NAC模型法和PPK模型法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结果:CIT的PPK模型符合一房室模型,估算的CIT清除率和分布容积分别为(15.90±0.70)L/h和(702.0±19.2)L。采用NCA和PPK模型估算的CIT相对生物利用度90%可信区间分别为96.4%~105.4%和92.5%~103.4%,达到生物等效性的标准。结论:NONMEM法可用于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

  • 标签: 西酞普兰 群体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非房室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基于256CT影像数据的冠脉血管三维实体模型重建技术对于冠脉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心脏冠脉血管疾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的无心血管疾病患者45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星云工作平台对256CT的图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评价重建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根据三维图像判定的结果,对于45名病人判定的正确率为100%,而对于健康人,其中3人被错误的判定为冠心病患者,正确率为93.3%,两组正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基于256iCT的心脏冠脉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于冠脉血管状态的重现性好,并且更加直观,根据三维重建结果对于疾病判定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提示此技术的优越性,对于其进一步的应用仍然值得探索。

  • 标签: 影像数据 三维重建 冠脉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来我院治疗患者85例,运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19.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西药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通过一定的方式规避风险,为更好的建立西药等相关用药体系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根据相关的治疗情况统计,对于不同的患者应用不同的失效模式,辅以效应分析法,以此对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风险识别管理和研究,以便制定相关的策略,结果分析得出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共计15项流程,21项失效环节,对其中排名靠前的高危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从而可以前瞻的识别高危风险,并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西药临床药学 服务风险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ICU患者1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94例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8.40%,高于对照组的8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病房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ICU病房 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妇产科护理风险事件处理及预防。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8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医疗失误的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风险事件 预防和处理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护理工作成为了医疗管理体系中较为关键的项目,如何有效建立系统化护理管理机制,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践行统筹性监督机制,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项目予以重视。本文对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处理机制,以供参考。

  • 标签: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识别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险意识下预见性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保护性临时起搏对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AMI保护性临时起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意识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前后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力状况、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预防性应用保护性临时起搏AMI患者实施风险意识下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风险意识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BNP、Hcy、hs-CRP、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取2017.05.01日至2017.10.01日在本院确诊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象展开研究,都接受血液项目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BNP(47.21±7.56p/ng·L-1)、Hcy(39.56±4.54c/μmol·L-1)、hs-CRP(62.56±23.81p/mg·L-1)、FT3(3.12±0.68p/ng·L-1)、FT4(15.13±2.05p/ng·L-1)都高于对照组体检者(p值<0.05)。结论血清BNP、Hcy、hs-CRP、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预测指标。

  • 标签: BNP Hcy hs-CRP 甲状腺激素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β2防御素(HBD-2)与血清白介素-1(IL-1)在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中的预测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产妇归为A组,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30例归为B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三组的HBD-2与IL-1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HBD-2与IL-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与对照组的HBD-2与IL-1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产妇而言,其体内的HBD-2与IL-1水平随着绒毛膜羊膜炎的出现而不断上升,这两种因子对绒毛膜羊膜炎可起到准确的预测及诊断作用。

  • 标签: 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 &beta 2防御素 血清白介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137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生长正常的5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A组18例大鼠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处理。B组为卒中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的方法将18例正常大鼠制作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18例正常大鼠在B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给予慢性温和刺激制作成卒中抑郁模型,C组18只大鼠再分为a2、b2、c2三组,a2组6例大鼠不给予任何治疗,b2组6例大鼠给予脑室注射agomir—NC处理,c2组6例大鼠给予脑室注射agomir-137处理。比较分别选取A、B、a2三组6例大鼠处死后取脑,检查miR-137的表达差异,以及A、a2、b2、c2三组糖水消化和旷野试验。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a2组大鼠脑中miR-137的表达水平<B组<A组,糖水消化实验显示c2组大鼠糖水消耗百分比>b2组>a2组,旷野实验显示c2组大鼠垂直得分>b2组>a2组。结论miR-137参与卒中后抑郁病理生理过程中,增阿基内源性miR-137的含量能有效促进提高miR-137的表达具有降低卒中后抑郁的作用。

  • 标签: miR-137 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南山楂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以此作为试验依据,探讨临床医学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72只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中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低剂量组,一共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12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除了正常对照组之外的所有小鼠都服用脂肪乳剂,以便对其建立高脂血症的模型。在模型的构建满12d之后,对这些小鼠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另外,在试验进行7天,在小鼠的眼眶取血,测定其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将各小组的小鼠检测数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示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显著升高。而且将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出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含量显著降低。而中剂量组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TC显著降低。结论南山楂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固醇生物的合成作用。在临床医学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期相关的应用形式和医学治疗方法,来为医学提供帮助。

  • 标签: 南山楂提取物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 胆固醇生物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中自噻相关蛋白LC3、p62的表达情况。方法①建立STZ诱导的I型DN大鼠模型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采用鼠尾静脉注射STZ的方法诱发SD大鼠糖尿病肾病(STZ为50mg/kg)。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枸橼酸盐缓冲液,3天后开始测定血糖和尿糖值,当血糖值≥16.7mmol/L,尿糖值为3+-4+者可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八周处死大鼠,留部分肾皮质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②进行HE染色观察两组间肾组织病理改变。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间肾组织LC3和P62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④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判LC3、p62与STZ大鼠蛋白尿、肌酐的相关性。结果①STZ诱导的I型DN大鼠的血尿生化检测结果血糖波动在19.2-23.3mmol/l;血肌酐波动在72.5-122.7umol/l;尿蛋白波动在4.63-9.19g/24h②STZ大鼠模型基本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管局灶性萎缩,小管间质造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多。③p63、LC3免疫组化结果肾组织小管上皮中,p62表达明显增加,LC3表达明显下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TZ大鼠肾组织小管中,p62较正常组增加2.5倍,LC3下降35%(p<0.01)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自噬相关蛋白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收集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期间以及实施前(2015.1-12)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理论操作合格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情况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做好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消化内科风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消化内科收治214例患者,对所选患者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常见风险因素为依据制定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对比护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年龄在60岁以上、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病危、输血、服用5种以上药物、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足3年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后跌倒坠床、静脉导管滑脱发生率低于护理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药物应用错误、静脉输液外渗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容易受到年龄、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病危、输血、服用多种药物、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足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护理管理措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

  • 标签: 消化内科 风险因素 护理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具体风险因素和相应防范措施,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手术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手术室患者。对照组手术室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试验组手术室患者采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2.5%,对照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总掌握率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5.0%,对照组手术室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为17.5%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手术室患者护理过程中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标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选取86例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研究组43例。后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管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质量评分经计算均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确切(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降低,这对患者的预后十分有利,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内科患者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6例,应用风险管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监护病房冠心病患者的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率,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监护病房(CCU) 护理风险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