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28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率(36.36%,28/77)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0/12)、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6.67%,1/15),且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示内膜癌Lin28阳性组复发转移率高。结论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在FIGO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的内膜癌中表达率越高,Lin28在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内膜浆乳癌中表达率异常高,结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in28阳性的内膜癌复发转移率高。提示Lin28在内膜癌的预后评价中可能有潜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Lin28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D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7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性别无关。PTC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73蛋白阳性表达间有相关性(r=0.459,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P53蛋白 P73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中自噻相关蛋白LC3、p62的表达情况。方法①建立STZ诱导的I型DN大鼠模型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采用鼠尾静脉注射STZ的方法诱发SD大鼠糖尿病肾病(STZ为50mg/kg)。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枸橼酸盐缓冲液,3天后开始测定血糖和尿糖值,当血糖值≥16.7mmol/L,尿糖值为3+-4+者可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八周处死大鼠,留部分肾皮质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②进行HE染色观察两组间肾组织病理改变。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间肾组织LC3和P62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④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判LC3、p62与STZ大鼠蛋白尿、肌酐的相关性。结果①STZ诱导的I型DN大鼠的血尿生化检测结果血糖波动在19.2-23.3mmol/l;血肌酐波动在72.5-122.7umol/l;尿蛋白波动在4.63-9.19g/24h②STZ大鼠模型基本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管局灶性萎缩,小管间质造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多。③p63、LC3免疫组化结果肾组织小管上皮中,p62表达明显增加,LC3表达明显下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TZ大鼠肾组织小管中,p62较正常组增加2.5倍,LC3下降35%(p<0.01)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自噬相关蛋白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6例(肺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对照组),均抽取外周血液样本及胸腔积液样本,分析其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肺癌TNMI+II期外周血CD4+/CD8+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0.05);肺癌组III期及IV期外周血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TNMI+II期、III期及IV期CD25+CD4/CD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组(合并胸腔积液)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3+、CD4+、CD4+/CD8+、CD4+CD25+/CD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4+CD25+/CD4+细胞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病情进展有关。

  • 标签: 肺癌 外周血 胸腔积液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tathmin1基因表达对微管药物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析Stathmin1基因表达与微管药物联合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0.5μM紫杉醇和去氧鬼臼毒素作用A549细胞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8.5%、45.8%,Stathmin1与0.5μM紫杉醇、DPPT联合作用A549细胞时,细胞存活率有所下降。结论Stathmin1基因表达与微管药物结合,能够起到抑制细胞增殖作用,降低肿瘤药物用量。

  • 标签: Stathmin1基因表达 微管药物 抑制细胞增殖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足月儿RDS肺组织SP-B表达。方法选择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足月新生儿RDS20例作为RDS组,汉族20例其它病例作为对照组,并在年龄、体重、性别、孕母年龄、分娩方式等方面与RDS组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P-B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18.5±10.7)显著低于对照组(94.9±31.8)(t=10.191,P<0.001)。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越少,则RDS胸部X线显示严重性的级别越高,即二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RDS组有7例SP-B蛋白缺陷。结论肺部SP-B表达减少参与汉族足月NRDS发病,SP-B蛋白缺陷可能参与汉族足月儿RDS发病。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表面活性蛋白B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清总IgE在西班牙指南下不同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如A型肺气肿或慢支非频发型,B型慢阻肺-哮喘重叠综合征(ACOS),C型肺气肿为主频发型及D型慢支为主频发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诊治A组患者20例,B组患者20例,C组患者20例及D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4组患者FeNO、血清总IgE差异,排除干扰因素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频发次数等因素。结果四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两两对比标准差P>0.05,无统计学意义,频发次数各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FeNO、血清总IgE表达水平为B组>C组=D组>A组。结论FeNO、血清总IgE、频发次数在ACOS患者中表达增高,有望成为诊断ACOS的客观指标,FeNO、血清总IgE及频发次数同时升高的患者需注意ACOS的存在。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血清总 IgE 慢阻肺-哮喘重叠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 简介:近年,一些肿瘤标志物已被证实与胃肠道恶性肿瘤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经典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生存素(survivin)等肿瘤标志物的结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监测在恶性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 生存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向阿尔兹海默病(AD)年转化率为正常人群的10倍,目前普遍认为,发病关键环节之一是俘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神经元的异常积聚,形成“老年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近年的调查研究分析显示,,SORL1是Aβ蛋白产生过程中在高尔基体外侧防止(Aβ)前体蛋白裂解的固定因素,在Aβ蛋白沉积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NLRP3炎症小体在Aβ产生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为AD研究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目前临床上能够明确诊断的阳性的AD指标有限,同样也是目前基因研究的难点及热点,那么在Aβ蛋白产生和出现病理变化的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的结合测定能帮助aMCI早期识别阻止向AD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阿尔兹海默病(AD),淀粉样归蛋白(A&beta SORL1基因 NLRP3基因 炎症小体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索针对诱导性组织因子(TF)高表达的靶向抑制的方法,探讨针对TF启动子-247~-230区域的诱骗寡核苷酸对U937-PR9细胞中PML/RARα融合蛋白诱导的TF表达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诱骗寡核苷酸技术,模拟TF启动子-247~-230的序列.人工合成该片段的双链DNA.转染U937-PR9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转染效率并确定最佳电转浓度.通过实时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比较转染前后加Zn“组与不加Zn^2+组的TF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10μmol/L电转浓度下能够实现高效转染.标记的寡核苷酸在细胞内能够稳定存在72h。未转染对照组中,加Zn^2+诱导后TF表达明显上升:转染组中.加Zn^2+诱导的TF表达水平与不加Zn^2+组几乎没有差异。结论:特异性诱骗寡核苷酸对TF诱导性高表达存在靶向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该方法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F高表达引发的并发症提供了靶向治疗的新思路。

  • 标签: 诱骗寡核苷酸 组织因子 PML RARα融合蛋白 U937-PR9
  • 简介:目的观察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相关性,同时探讨其在骨肉瘤血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骨肉瘤、14例骨软骨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5例骨肉瘤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4.3%(12/3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O.0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IF-1α和VEGF的表达同时呈阳性,13例(37.1%)同时呈阴性,两者表达显著相关(r=0.589,P=0.000),且与癌组织分期显著相关(P〈0.05);HIF-1α和VEGF均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MVD值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均为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对骨肉瘤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肉瘤/代谢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代谢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中GATA3的表达敏感性以及对病理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旁组织作为甲组,选取3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作为乙组,其中甲、乙两组均纳入实验组,选取30例健康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TA3的表达水平,总结三组GATA3的表达水平情况,分析乳腺癌组织GATA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无一例GATA3表达阴性,GATA3阳性表达率达到了100.0%;乙组无一例GATA3表达阴性,GATA3阳性表达率为100.0%;甲组有59例GATA3符合表达阳性标准,GATA3阳性表达率为78.7%,甲组的GATA3表达情况与乙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在腺腔A型、腺腔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细胞表达阳性率高于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在病理Ⅰ-Ⅱ级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理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及健康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患者的GATA3阳性表达率下降,且GATA3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相关,因此GATA3对于临床诊断及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GATA3 乳腺癌 敏感性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激活后其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哮喘(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和CD203c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CD12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联合设门,可观察到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与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63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经粉尘螨刺激后,与刺激前对照、非过敏性哮喘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203c和CD63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加(P〈0.01)。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表达程度与皮试结果及特异性IgE水平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特异性IgE的曲线下面积(0.876)。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检测方法。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碱粒细胞 CD63 CD203c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58(glucose-regulatedprotein58,GRp58)GRp5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GRp58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并分析GRp58表达量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GRp58主要存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胞质中.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GRp58的表达量(0.635±0.361)低于配对癌旁组织(0.899±0.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Rp58的表达量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吸烟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GRp58表达量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其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可能相关。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葡萄糖调节蛋白58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其中有化脓性脑膜炎患者24例,称为实验组1;有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2例,称为实验组2。另外再选取正常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三组儿童均进行同样的实验室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儿童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的水平,根据检测的实际水平情况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而且实验组1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实验组2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恢复期和急性期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是两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期都明显高于恢复期;而且实验组1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恢复期的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实验组2患者。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可以区分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用c-反应蛋白来检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c-反应蛋白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 表达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R、PR、HER-2、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80例乳腺癌病例,切片经病理医师诊断。结果80例乳腺癌中ER、PR、HER-2、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58.8%、35%、和81.3%。ER、PR、HER-2和ki67之间有相关性,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5),ER、PR与CerbB-2、Ki-6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ER、PR、HER-2、ki67在乳腺癌表达中既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多项免疫组化指标联合使用,能为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化疗提供正确的依据及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 标签: 乳腺癌免疫组化ERPRHER-2ki67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是目前临床上用于乳腺癌靶向治疗最重要的基因,研究它的表达特性在乳腺外科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Her-2基因的表达不仅用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指导手术前后的靶向治疗,而且可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在于Her-2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相关临床因素关系的探讨,它们之间关系的探讨一方面对协助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通过了解一个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可反过来评估它的Her-2基因状态,不失为Her-2基因状态评估提供另一条重要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就Her-2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Her-2基因 病理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标志物HAb18G/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552例,构建组织芯片,并以10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HAb18G/CD147的抗原表达和定位,并追踪随访胃癌组患者12~72个月。结果:HAb18G/CD147抗原定位于细胞膜,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63%比55%)。肿瘤组织中HAb18G/CD147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Lauren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及远处转移间无相关性(P〉0.05)。HAb18G/CD147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近期生存率显著相关(P=0.023)。结论:HAb18G/CD14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侵袭性行为及预后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不良的一项分子标志。

  • 标签: 胃癌 HAB18G/CD147 肿瘤标志物 组织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病理检测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方法从我院接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并从同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35例作为参照组对象,采用石蜡包埋法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VEGF阳性几率(54.29%)高于参照组(5.71%),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Ⅲ期患者阳性几率高于Ⅱ期、Ⅰ期阳性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VEGF表达几率随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病变加重而上升。结论实施骨髓病理检测,了解VEGF表达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评估疾病分期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病理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ss-1、ki-67和VEGF-C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和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adenoma,F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4例PTC及12例FA石蜡包埋组织中kiss-1、ki-67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kiss-1、ki-67和VEGF-C在PT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40.90%(18/44)、61.36%(26/44)和68.18%(30/44),与F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伴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分别为16.70%(2/12)、83.33%(10/12)和91.67%(11/12),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伴甲状腺外侵犯的PTC组织中分别为18.75%(3/16)、81.25%(13/16)和87.50%(14/16),与不伴甲状腺外侵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kiss-1、ki-67和VEGF-C蛋白有助于PTC与FA的辅助诊断,三者与PT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滤泡性腺瘤 kiss-1 ki-67 VEGF-C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