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神经外科患者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5例行持续腰穿外引流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每天平均引流量、置管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治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腰穿外引流 护理 神经外科
  • 简介:脑脊液持续引流可降低颅内压,同时也促进脑脊液的引流更新,在神经外科有较广泛的治疗作用。我院神经外科自1999.8~2000.8间共82例病人应用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13~78岁。脑脊液漏20例,其中脑脊液耳鼻漏11例,手术后切口漏9例;蛛网膜腔出血36例,其中外伤性30例,自发性6例;脑室内出血23例,其中自发性6例,外伤性3例,术后14例(后颅窝手术9例,幕上手术5例);硬膜积液3例(外伤后2例,手术后1例)。2、方法:采用硬膜外套管针于腰3~4或腰4~5间隙穿刺,从中向尾侧蛛网膜腔置入细软引流管长约3~5cm,引流管末端连接引流袋。根据不同需要调整引流高度、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使每日引流量在150~350ml之间。一般维持引流高度于患者颅骨翼点水平或稍高,但不超出此水平20cm。对脑脊液漏患者,如仍有漏液,可适当调整引流高度于翼点平面以下,但不低于此平面10cm。持续引流4~13天,少于4天15例,4~6天27例,7~9天30例,大于9天10例,平均8.3天。拨管前先适当提高引流袋观察1天,情况许可才拔管。

  • 标签: 脑脊液 持续引流 临床应用 神经外科 腰穿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观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60例手外科需要采取创面修复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穿支皮瓣治疗。结果治疗后手部功能优良率、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60例患者治疗后满意度为98.33%(59/60)。结论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采用穿支皮瓣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手外科 穿支皮瓣 效果
  • 简介:目的改进穿琥宁注射液处方并优化生产工艺。方法分析穿琥宁注射液的质量影响因素,改变处方中抗氧剂的组成,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优选穿琥宁注射液的处方与生产工艺,制得合格药品。结论优化后的穿琥宁注射液处方合理,生产工艺可行,质量可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 标签: 穿琥宁注射液 抗氧剂
  • 简介: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SAH)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SAH后行持续腰穿外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和护理体会。1资料和方法我科1999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Hunt-Hess分级Ⅰ~Ⅲ级,并且在出血后24h内得到治疗的动脉瘤性SAH76例。其中男35例,

  • 标签: 持续腰穿外引流 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引流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30例成人手部血管进行解剖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以鱼际穿支动脉为皮瓣供血动脉的鱼际岛状皮瓣,其循环途径为:拇指尺侧动脉→指掌弓→拇指桡侧动脉(逆流)→鱼际穿支血管→鱼际血管网→鱼际穿支伴行静脉→拇指桡侧动脉伴行静脉(逆流)→手背静脉网.结果36例拇指指腹缺损病人接受鱼际穿支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最大面积3.5cm×3.0cm,最小面积2.5cm×2.0cm,全部成活.术后经2个月~4年随访,皮瓣外形饱满,色泽、质地与正常指腹相似,功能良好,两点辨别觉可恢复至5mm.结论鱼际穿支动脉岛状皮瓣成活率高,可切取面积范围大,操作简单,完全满足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要求,且术后恢复快,指腹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为拇指指腹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 标签: 鱼际穿支动脉 岛状皮瓣 修复 拇指指腹缺损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腺样肥大患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腺样肥大患儿中,选取40例进行研究,并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而给予观察组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腺样肥大患儿,在其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期间,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小儿 鼻内镜 腺样体肥大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医共背景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紧密型护理管理体系、构建护理管理框架、完善分院护理组织管理体系、进行业务及技术指导;实地调研基础上编写护理质量检查标准,组织培训并将各种检查标准落实到位;健全急救应急设施及提高急救能力。结果 实施紧密型护理管理后 6个月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用药、急救药品器材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手卫生质量管理、优质服务综合质量、病区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等项目均显著优于未实施护理管理阶段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P<0.05)。结论 实施紧密型护理管理可有效落实护理管理职能,促进分院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工作能力不断提升,部分护理质量做到同质化管理、 同步发展。

  • 标签: 医共体 紧密型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同质化管理 对口帮扶 急救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松果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效果及脑功能保护。方法采用枕幕上入路,在显微镜切除大部分肿瘤,再辅助神经内镜切除残余肿瘤,配合软镜观察第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等结构,清除脑室内凝血块及漂浮物。结果4例肿瘤成功全切,被肿瘤侵蚀或包绕的血管、神经及脑干等结构保护良好;1例因肿瘤包膜与大脑内静脉粘连,残余部分电灼后未全切。术中出血量180~400ml,平均316ml;手术时间138~330min,平均253.6min。术后无菌性脑膜炎1例(复发性胆脂瘤),抗生素及腰穿置管后治愈;1例术后2周发生迟发性脑积水,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症状改善;术后无迟发性脑出血。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8月,无复发肿瘤。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松果区胆脂瘤切除术,可以多角度环视病变,指导肿瘤切除。

  • 标签: 胆脂瘤 松果体区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民健身、保养意识加强,人均寿命一直在提高,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出生率下降等原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等的高发正在威胁着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的健康,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挑战。应对这些问题,除了依靠医院、社区外,我们还需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以满足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标签: 医共体模式 互联网+护理服务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腺样消融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收治腺样肥大患儿40例,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2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采用全面护理配合,最后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腺样消融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低温等离子 腺样体 消融术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腰穿过程中护理干预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进行小儿穿刺术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本研究分析对比对象,结合其接受穿刺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腰穿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腰穿过程中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术后舒适度进行对比,包括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疼痛和视觉满意度、四肢麻木和褥疮等不适病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的疼痛评分和视觉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9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四肢麻木、褥疮不适病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90.05)。结论在小儿腰穿术中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和视觉满意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腰穿 舒适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分布区域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大脑中动脉(MCA)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分别进行梗死灶大小、形态、卒中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变指标(脑白质疏松和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入院即刻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伴有MCA狭窄组梗死灶体积、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入院即刻NIHSS评分均高于MCA非狭窄组,病灶在DWI冠状位上多呈线性病灶,且易出现进展,进展程度较重。而MCA非狭窄组患者,梗死病灶在DWI冠状位上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偏低,LA评分及EPVS评分偏高。结论根据MCA病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脑小血管病变指标及梗死形态的不同提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不同,且伴有MCA狭窄的患者易发生进展,病变程度较重。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深穿支梗死 发病机制 小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6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34例。研究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参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32例(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25例(73.053%),研究组的各项症状积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外伤软组织损伤患者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 症状积分
  • 简介:以往肝脓肿病人多采用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与损伤。近年来我科应用单腔锁穿管引流法治疗肝脓肿8例不仅痊愈,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手术治疗 肝脓肿 引流法 护理 单腔 治疗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置,探讨如何完善该类病人的术后护理规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21例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病例病人的术后护理及发生血管危象病例的处置方法,分析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处置措施。 结果:术后仍有21例出现血管危象, 经相关处理后 皮瓣全部成活;经 随访1-2年后显示,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均良好。 结论: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术后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置对降低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坏死至关重要。

  • 标签: 穿支皮瓣 血管危象 皮瓣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