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00例脑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焦虑情绪,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排尿训练。对照组(50例)行传统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2%,导尿率0%;对照组分别为2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后出现尿潴留主要与不习惯床上卧位排尿和焦虑情绪有关。对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导尿率。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尿潴留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进行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34例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将其根据不同的护理参与情况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上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5.29%,差异显著。(χ2=5.1548;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12%以及护理总有效率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4,4.8744;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75;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实施应用细节护理干预,总体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于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20例(时间为2014年9月-2016年3月)选为研究对象,经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意外继发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情况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观察95例脑血管意外继发院内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护理观察及配合后,统计好转率情况。结果对比胸部CT好转,P<0.05.好转率为61.2%,稳定率为36.7%,有效率为98.0%。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合并院内呼吸道感染,病情加重,经细心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根据痰液配合抗生素使用,可使大部份病人情况好转。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院内感染 呼吸道感染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87-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方法对多例DSA术后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制定相应的观察项目和护理措施。结果多名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康复出院。结论护士配合医生认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 术前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救治中的方法及效果,研究如何形成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方法,尽量使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的病残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为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内进一步诊治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急救中心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院前急救急性脑血管意外63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院前急救中急性脑血管以男性为主,中老年居多,病情判断以危为主,0.49%的患者现场死亡,99.51%的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并安全及时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充分的急救准备、合理的调度、科学、规范、及时的现场救治、安全及时的转运,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才能使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的病残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脑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MMSE(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23.5±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2±1.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肯定,患者精神状态改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管性痴呆 中医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阿托伐他汀对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的患者98例,随机编号并分组,单数组为观察组49例,双数组为对照组49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术后均进行如下处理给予静脉滴注肝素、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疗程结束后即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肱动脉基础内径(D0)、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舌下含硝酸甘油的肱动脉内径(D2)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O浓度均升高、EL、Hs-CRP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的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行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应积极推荐服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心脑血管科室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214例患者组成研究对象群体,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普通护理组和研究护理组。其中,普通护理组按照此类疾病的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研究护理组在实施了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加入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模式。两组患者人数平均分配,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观察可见,实施了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的研究护理组患者,其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也更高,以上两项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重点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80例相关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选择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介入护理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90例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90例患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0例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76.7%;观察组90例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94.4%;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后不仅能够显著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用于脑血管护理的使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总数为60例,患者均为脑血管疾病,为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法是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使用的方法是一种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对比的指标主要是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脑功能改善的作用。结果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后发现,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评分状况能够产生影响。结论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具有实际的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管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患者给予一般干预方法治疗,观察组的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患者服用脑安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后的脑血管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安胶囊治疗高血压脑血管功能异常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安胶囊 高血压脑血管 功能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血管病人误吸的早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血管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病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方面的病症得到较好的改善,且改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病症患者误吸实行早期护理,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脑血管 误吸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脑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脑血管狭窄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病情,将其中单血管狭窄的30例患者分为A组,多血管狭窄的40例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联合检查对3组对象的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患侧、B组患者轻侧及重侧的血管扩张储备均明显较低,其中又以B组患者重侧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与B组患者重侧相比,对照组、A组患侧及健侧、B组轻侧的血管整体储备均明显较高(P<0.05)。3组对象在平静呼吸、低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时的二氧化碳分压比较(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能够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储备功能 多普勒超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天麻泽泻汤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天麻泽泻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79.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头晕、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3例,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天麻泽泻汤可以有效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天麻泽泻汤 脑血管供血不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及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进行临床的结果观察,对出现的症状以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度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的患者人数为60例。一组为实验组,在采用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一组为观察组,仅仅采用传统的康复疗法。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BI(Barthel指数)和C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表)以及患者的生活行动能力评分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HAMD、BI、CSS等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及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可以在康复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疗效优化,可以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脑血管 意外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尼莫地平与未应用尼莫地平术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16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7例患者术前常规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对照组85例患者术前未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对比术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来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否需要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来控制血压。结果术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的平均收缩压为(123.5±24.8)mmHg,对照组为(141.3±23.9)mmHg;手术后试验组的平均舒张压为(73.5±12.2)mmHg,对照组为(89.8±16.2)mmHg。试验组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可以控制血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尼莫地平 全脑血管造影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总结,促进护理操作技术流程的规范性,使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率降低。方法通过对1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运动障碍康复护理进行回顾、调查后,再对这些康复护理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0例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关节畸形、肌肉萎缩、肢体废用综合征等情况发生的几率有所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结论在早期对脑血管疾病病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心理和肢体上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或者减轻患者的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来说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运动功能障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