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纯固定和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单纯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伤椎凸角(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柱功能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Cobb角(10.23±2.05°)显著低于对照组(15.98±2.36°),伤椎前高压缩比(94.03±6.17%)、脊柱功能评分(16.02±4.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7.82%、12.13±2.24分),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组间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后在内固定术基础上增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矫正角度丢失,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脊柱功能,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 标签: 脊柱骨折 单纯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两种方式在关节损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对患者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所用以及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7.78%vs80.00,P<0.05),不良反应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44%vs17.78%,P<0.05)。结论闭合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两种方式均是治疗关节损伤的有效途径,比较而言,闭合复位固定安全性更高,患者并发症更少、疼痛感更低,且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 标签: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微创颅血肿抽吸治疗老年外伤性颅血肿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外伤性颅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外伤性颅血肿患者经优质护理的VAS评分为(2.63±0.52)分,SAS评分为(37.55±6.13)分,SDS评分为(36.23±5.97)分、舒适度评分为(85.64±6.21)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11±5.4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微创颅血肿抽吸治疗老年外伤性颅血肿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 优质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且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有利于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缓和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引导下进行胃息肉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采用镜手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镜手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胃息肉 胃内镜手术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医院开展消化镜诊疗的病人护理中落实护理配合方案后的可行性。方法本次探讨的对象均为于我院进行诊治的消化镜病人,所有病患均通过无痛法进行诊疗。收集的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6月,从该时间段中抽取两组研究例数共100例,并将乱序后病人资料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病人护理法--常规性方案;研究组50例病人在上述病人护理的条件下采用护理配合方案。经护理后,研究与对比病人的满意度指标与不良症状参数。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满意度96.0%,对照组88.0%,研究组满意度较高,P<0.05;研究组病人护理后出现不良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26.0%,P<0.05。结论护理配合方案一方面可有效的提升病人的满意值,另一方面还能改善病人诊治后不良症状的发生几率,对于使用无痛消化镜诊疗的病人有较佳的应用优势与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无痛 护理配合方案 不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镜中心的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分组观察的形式选择本院于2017年09月至2018年02月期间在门诊行内镜检查与治疗的2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检查时间分为常规组和有效组,两组皆分有121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给于常规护理措施,对有效组则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者在内镜中心一系列诊疗活动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隐患,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处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分析可知,消化镜中心存在护理隐患主要由人员素质、管理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等多种因素及患者从进入内镜中心开始在预约-登记-候诊-诊疗流程不合理因素多方组成。而在针对其护理隐患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可见,有效组97.52%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90.91%的满意度,其数据处理结果也符合P<0.05的标准,可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消化镜中心存在多种安全(风险)隐患,这要求相关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的水平,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及早识别和杜绝风险隐患是镜中心重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

  • 标签: 消化内镜中心 护理安全 风险识别 风险隐患 风险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宫腔异常回声的有效诊断方式。方法对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我院B超发现宫腔异常回声的42例患者,通过临床的手术获取病理,并进行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之后计算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过手术证实了此次的42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有8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黏膜下肌瘤12例、宫内膜囊腺样增生7例。超声诊断准确共39例,准确率92.83%;漏诊误诊的有3例,比诊率7.14%。结论对于患者出现的宫腔异常回声的现象,用B超检查诊断可以极大的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宫腔异常回声 阴道超声 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54例累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共62足。末次随访时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月到38月。骨折均愈合。足部功能评分优42足,良12足,中6足,差2足,优良率为87.1%。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效果满意,但其治疗效果跟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有关。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距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任选86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PFNA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治疗总优良率为95.35%,对照组优良率为76.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应用PFNA固定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可加强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内固定 优良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静脉瘘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从而提高患者动静脉瘘的自我护理能力,保护好体内动静脉造瘘管,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38例患者在造瘘前、造瘘后、瘘使用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38例患者动静瘘均通畅,血流量通畅。结论恰当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防护能力,掌握更多的瘘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延长瘘的使用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健康指导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颅感染是常见的颅脑外伤后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外伤、手术等情况导致脑部密闭保护环境被破坏时,颅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此时亦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静脉给予抗菌药物也很难到达病所。因此,一旦发生颅感染,治疗非常困难,治疗费用极其昂贵,病死率高,而且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脓肿等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而快速发展,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就将颅感染的最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镜下手术治疗16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6例为导水管阻塞引起的脑积水,用神经镜行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其中5例同时行肿瘤活检。结果所有造瘘过程均顺利,瘘口通畅。14例双侧型脑积水行单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4例效果满意,2例无效。结论神经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微创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于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神经内窥镜第三脑室底造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37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固定术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年随访,优良率达到95.6%,术后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3±2.1)周。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实施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预后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瘘功能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瘘血流量、瘘使用时间及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瘘血流量、瘘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个性化瘘功能指导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肠营养输注法对减轻危重病人肠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ICU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危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持续不间断输注法,采用肠营养泵按80ml/h~100ml/h的速度持续输入,直至营养液输完,每日的营养液总量为1000ml~1500ml;实验组采取改良肠营养输注法,每输注4h,停止1h,回吸胃残余量<50ml时,进行下一次营养输入,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各种肠营养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代谢方面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肠营养输注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肠营养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并发症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功能性鼻镜手术与轮廓化鼻镜手术治疗难治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难治性鼻窦炎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实施功能性鼻镜手术,观察组实施轮廓化鼻镜手术,各35例,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鼻窦CTLund-Mackay评分、鼻镜Lund-Kennedy评分,均提示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较之功能性鼻镜手术,轮廓化鼻镜手术治疗难治性鼻窦炎效果显著。

  • 标签: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轮廓化鼻内镜手术 难治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开展肠营养疗效分析,对比传统鼻饲法和肠营养泵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营养液由肠营养泵入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法。结果观察组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营养泵的营养支持方式优于传统的鼻饲方法,适合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节约劳动成本。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肠内营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8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5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8.8%;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肩周炎,1例骨折愈合延迟;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建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