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G)/胆碱酯酶(C)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做血清G/C比值检验,并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作相关性分析。结果G/C比值与CTP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各级CTP所检测得到的G/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G/C比值与CTP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 Child-Turcotte-Pugh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因乳腺肿块收治的81例患者,术前应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剪切波弹性技术及应变率比值法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结果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剪切波弹性技术及应变率比值法联合应用共同诊断,其灵敏度91%,特异度95%,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优于两者单用,建议共同使用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弹性应变率比值法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剪切波弹性技术 乳腺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清(或血浆)前白蛋白(PA)、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汁酸/胆碱酯酶(TBA/CHE)比值、凝血酶元时间(PT)的变化,评估各指标与肝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5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Turcotte-Pugh(CTP)计分方式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14例,B级22例,C级28例;另选3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生化指标用RXL生化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绿法,PA、Apo-A1采用免疫比浊法,CHE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酶速率法,TBA采用酶循环法;PT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Pt)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血球分类仪检测。结果血清TB、GGT和转氨酶在肝硬化活动期显著升高,肝硬化静止期仅轻度升高。血清Alb、PA、Apo-A1、CHE水平随肝硬化级别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BA、TBA/CHE比值及PT则随CTP级别增加而渐次增高,ALB、PA、Apo-A1、CHE分别与CTP分值呈显著负相关,(f=54,r值分别为-0.768,-0.452,-0.537,-0.772,P<0.01),与此相反,TBA、TBA/CHE比值及PT分别与CTP分值呈显著正相关(f=54,r值分别为0.559,0.663,0.728,P<0.01)。结论TB与转氨酶在活动性肝硬化时显著升高,是反映肝炎活动的敏感指标,也是区别活动期肝硬化与静止期肝硬化的重要标志。血清Alb、PA、Apo-A1与CHE随肝硬化级别增加而降低,TBA、PT随肝硬化级别增加而渐次增高,联合检测上述生化指标,并计算TBA/CHE比值可能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肝损伤程度,对判断药物疗效及病情预后均有所帮助。

  • 标签: 肝病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32例,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死亡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ALB、CRP/ALB与死亡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其临床结局。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比值 重症肺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值(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26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LNR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NR与总生存时间(OS)与无瘤生存时间(DFS)之间的关系。结果LNR与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LNR的水平与OS(P=0.041)和DFS(P=0.003)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LNR是影响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OS(P=0.015)和DFS(P=0.028)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NR的测定可以辅助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 标签: 结直肠癌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gG、IgA、IgM、C3、C4及IgA/C3、IgG/C3、IgM/C3、IgA/C4值的变化,为HSP及HSPN提供简单有效的辅助诊断依据。方法采用ELISA试验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PN组156例、非HSPN组626例及对照组77例的血清IgG、IgA、IgM、C3、C4值,并计算IgA/C3、IgG/C3、IgM/C3、IgA/C4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非HSPN组的IgA、IgA/C3、IgA/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HSPN组,IgG、IgG/C3高于HSPN组,IgM、IgM/C3低于HSPN组,HSPN组IgA、IgA/C3、IgA/C4水平高于对照组,Ig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SP患儿的IgA、IgA/C3、IgA/C4互相呈正相关,在非HSPN组内IgA与IgM呈负相关,在HSPN组内IgG与IgM、IgG/C3呈正相关(P均<0.05)。(3)HSP的诊断中IgA、IgA/C4、IgA/C3有较高效能(AUC>0.7,P<0.05),在HSPN的诊断中IgM、IgM/C3较其他指标效能较好(AUC>0.5,P<0.05)。结论测定血IgA、IgA/C4、IgA/C3、IgG水平对HSP的诊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IgM、IgM/C3能够对hsp患儿警示HSPN的发生。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Malb/Cr)比值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根据尿蛋白定性,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两组,即阳性组(38例)与阴性组(32例)。另选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予以Malb、Cr检测,计算Malb/Cr比值。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MaIb、Malb/Cr值。结果观察组Malb/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组Malb/Cr值亦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b/Cr比值的增加可反映早期肾损伤,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肾损伤,指导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男性下尿路症状量表(ICIQ-MLUTS)长表进行程度等级划分并探讨ICIQ-MLUTS排尿期与储尿期得分比值(ICIQ-MLUTS-V/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08月在我国12家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成年男性下尿路症状患者,分别独立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ICIQ-MLUTS长表。以IPSS为参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求得ICIQ-MLUTS长表的程度等级划分以及ICIQ-MLUTS-V/S比值分类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纳入230名成年男性下尿路症状患者,中位年龄54岁,IPSS总分为16.8±7.8分,ICIQ-MLUTS长表总分为27.4±10.7分,ICIQ-MLUTS长表得分与IPSS得分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P<0.001)。根据ICIQ-MLUTS长表总分1-19、20-27以及28-84将症状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ICIQ-MLUTS-V/S是否大于1.5可将病人区分为排尿功能障碍为主或储尿功能障碍为主。结论ICIQ-MLUTS长表是评估男性下尿路症状的详细而可靠的工具,根据ICIQ-MLUTS的程度等级划分和ICIQ-MLUTS-V/S比值,可对患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ICIQ-MLUTS长表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下尿路症状 等级划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血流速度与内径比值(V/D)对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临床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VC组)及5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侧精索静脉的发病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C组精索静脉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宽,V/D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在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索静脉血流速度与内径比值作为评价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 血流速度内径比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比值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56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和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脑梗死潜在危险因子的非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采用速率透射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酶法测定肌酐,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对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阳性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也会增加。脑梗死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的患者,说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蛋白酶原I(PGI)及胃蛋白酶原I/II(PGI/II)比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HP感染测定的例数75例,男63例,女12例,年龄24~73岁,平均52.87岁,每例均空腹测PGI及PGI/II。结果75例中HP感染25例,PGI减低63例,PGI/II减低8例,经Ridit分析,X2检验(因组间n>40,而T<5,故用校正公式测定X2),PGI减低与HP感染间,其0.01<P<0.025,提示有相关性;而PGI/II减低与HP感染间,其P<0.005,提示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相关性及吻合度上,PGI/II减低与HP感染的相关性高于PGI减低与HP感染的相关性,在临床实践中,PGI/II减低与HP感染更为吻合。

  • 标签: HP感染 胃蛋白酶原I(PGI) 胃蛋白酶原I/II(PGI/II)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计数(RBC)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比值在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红细胞数目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统计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两个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的改变是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一种特异性改变,这一指标在临床筛查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可靠的诊断指标。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其比值在诊断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胎儿有宫内缺氧的为观察组,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的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参数中收缩压与舒张压血流速度的比值(S/D)和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其MCA的S/D和RI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UA的S/D和RI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当UA的S/D>3.0,RI>0.60,MCA的S/D<2.5,RI<0.62时,胎儿有宫内缺氧;当UA的S/D>3.8,RI>0.67,MCA的S/D<2.0,RI<0.55时,预示胎儿结局不良。

  • 标签: 宫内缺氧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S/D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2015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能耐受并且完成至少6个周期的一线含铂类化疗治疗方案,化疗前测量血常规,同时对NLR进行计算。以NLR值达到3.86作为界值,将本组患者分为低NLR组(n=33)和高NLR组(n=27),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低NLR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8.92±3.58)个月显著高于高NLR组患者(13.52±2.78)个月;高NLR组中患者年龄>60岁、局限期、KPS评分>70分、吸烟<400年/支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低NLR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年龄、临床分期、NLR是影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存在一定关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NLR有望成为判断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T2DM患者应用改良的中国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率过滤(c-aGFR)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T2DM患者90例以随机ACR的测定值做为分组标准,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改良的中国MDRD公式c-aGFR=175×HitPcr-1.234×年龄-0.179×女性×0.79计算GFR,(即c-aGFR,ml/min/1.73m2)。剖析c-aGFR和A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与A组相比c-aGF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C组与A组相比c-aGFR下降,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A组相比c-aGFR下降,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C组相比c-aGFR下降,且有显著变化(P<0.05)。B组与A组相比ACR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C组与A组相比ACR增高,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A组相比ACR增高,且有显著变化(P<0.05),D组与C组相比ACR增高,且有显著变化(P<0.05)。c-aGFR与ACR之间的关系比较显示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c-aGFR随着ACR的增高呈下降的趋势,Pearson分析显示二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c-aGFR及ACR可以做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监测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情况,对调整糖尿病患者经肾脏代谢的药物剂量及药物的选择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滤过滤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对化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晚期NSCLC临床病理资料,以NLR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NLR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NLR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NLR与肺癌病理分期、ECOG评分、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血红蛋白(hgb)无统计学差异(P>0.05);NLR值化疗前4.11±2.94与化疗后3.04±2.5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NSCLC患者病理分期越晚,NLR值越高;化疗后NRL值的降低对化疗评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预测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胃癌患者,以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3为界,将胃癌患者分为高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研究组)和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组(数值<3,定义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研究组临床病理资料、预后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理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比较有差异(P<0.05);肿瘤直径、癌栓、肿瘤侵袭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血清CEA、血清CA-199、术后3月复发、术后6月死亡与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有相关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与患者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于3的患者手术后预后更差。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及其恶变的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NIP伴恶变、40例SNIP、3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结果(1)SNIP伴恶变组的NLR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2)NLR与SNIP伴恶变呈正相关(r=0.585,P<0.01)。(3)Logistic回归示NLR升高是SNIP伴恶变的危险因素。(4)NLR对SNIP伴恶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界定值为1.71,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5%。结论NLR可能成为预测SNIP患者是否伴恶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恶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中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且资料较完整的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75例,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糖尿病患者中,UACR阳性组较UACR阴性组Gensini评分显著升高(P=0.00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nUACR与Gensini评分间有正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0.349(P=0.002)。结论在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中,UAC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对于冠脉狭窄程度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Gensini评分 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硬度评分法及应变率比值法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共156个乳腺占位性病变术前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量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弹性应变率比值,以3.08为界点判断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标准采用改良5分法,1-3分为良性,4-5分为恶性。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法、应变率比值法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156个占位性病变中,恶性15个,良性141个。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91%,灵敏度99.3%,特异性86.7%。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92.3%,灵敏度99.3%,特异性73.4%。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法及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98.1%,灵敏度98.6%,特异性93.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均有较高价值,但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