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诊断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兔血脑屏障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定量研究大分子药物靶向释放脑组织确定较大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30±0.43)妇;分为定量分析组和荧光观察组,各5只。经兔耳缘静脉匀速输人微泡(0.5ml/kg)的同时两组均用诊断超声波(1.75MHz。MI1.9)经颅骨连续辐照兔脑10min。伊文思蓝(EB)示踪法对照观察靶区脑组织的通透性。结果诊断超声波联合微泡能够促EB跨兔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表现为辐照靶区脑组织蓝染,靶区组织EB含量[(32.25±5.85)mg/kg]明显高于非辐照区脑组织中EB含量[(3.00±5.85)mg,kg](P〈0.001)。结论微泡介导下诊断超声波能够增加兔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新西兰大白兔有可能用于促大分子药物跨血脑屏障转运的自身对照研究。

  • 标签: 血脑屏障 诊断超声波 微泡
  • 简介:目的探讨MRI成像在低颅压综合征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拟诊低颅压综合征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5岁。脑脊液压力均〈0.588kPa(60mmH2O)。进行脑(其中7例增加脊髓)常规MRI成像,采用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三维驱动平衡(T2WI-3D-DRIVE)序列成像,增强扫描,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进行临床分型。结果原发性19例占63.3%,继发性11例占36.7%。原发性和继发性共同表现为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26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15例)。原发性:硬脑膜均匀增厚19例,硬膜下积液11例,脑室缩小、蛛网膜下腔狭窄10例,脑下垂6例,垂体增大5例,5例后颅窝拥挤结构。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及明显强化9例,脊柱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弥漫增厚并明显强化3例。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基本恢复正常。继发性: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7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4例。脑脊液鼻漏5例;脊椎脑脊液漏6例。显示脑脊液漏管漏口11例。11例继发性手术后复查均见漏管闭塞。结论低颅压综合征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脑脊液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临床分型,提供可行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准确判断。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脑脊液漏
  • 简介:巨球蛋白血症,病因尚不详,由于B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大分子球蛋白,使血粘度异常,特别是血浆和血清粘度明显异常,我们在血流变学检查时发现一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王××,男性,39岁,因乏力,贫血,视力障碍而就诊。2血粘度检查全血粘度11.6mmpa,血浆粘度6.12mmpa,血清粘度5.8mmpa,还原粘度29.4mmpa,HCT0.34,ESR20mm/h,血沉方程K值(ESRK)47。纠正血沉方程K值

  • 标签: 巨球蛋白血症 全血粘度 血沉 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 血流变学
  • 简介:我们自主开发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全自动智能化诊断软件,能自动完成ABPM的诊断报告的书写,将全天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生成直观的文字报告,并在厂家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如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指标。ABPM全自动智能诊断系统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既保证了报告的准确性,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报告的时间,体现了智能化程序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 标签: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智能诊断 报告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软件
  • 简介:目的探讨Moyamoya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Moyamoya病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42.60岁。发病高峰中30~40年龄段为12例,40~50年龄段10例。做16层螺旋CTA,扫描参数为:250kV,250mA,螺距15,扫描层厚1mm。同时6例又行DSA检查,将其CTA结果与DSA图像进行比较。结果30例中病变累及颈内动脉者共27例,占总例数的90.0%,受累段均为颈内动脉末段。病变累及双侧者26例(占总例数86.7%)。30例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及迂曲扩张的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等代偿动脉,狭窄血管显示率100%;清晰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者28例,异常血管网显示率93.3%。30例中有6例同时行DSA检查,两者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A可以清楚显示Moyamoya病脑血管改变特点,包括颅内血管狭窄及脑底异常血管网,可以考虑作为Moyamoya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筛查方法之一。

  • 标签: MOYAMOYA病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三维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儿22例,28~31~(+5)周132例,32~33~(+6)周100例,34~36~(+6)周155例。进行颅脑三维容积成像,采用TUI模式、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结果与传统二维实时超声比较。结果经TUI模式及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颅内出血Ⅰ级156例,Ⅱ级54例,Ⅲ级41例,Ⅳ级1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2例,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1例;其合并轻度脑积水10例,中度脑积水16例,重度脑积水22例。较传统二维实时超声少诊断1例颅内出血Ⅰ级、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其余疾病诊断例数及程度均一致。三维血管成像清晰显示,11例Ⅳ级颅内出血,5例大片状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2例重度脑积水因出血块压迫、脑实质囊性缺失及积水压迫作用导致的局部血流信号减少、缺失,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容积数据采集时间为(5.86±1.68)min,明显短于传统二维超声全程操作的扫查时间。结论三维容积TUI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可行,对于实现床旁快速诊断、提高超声检查在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作为二维实时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 三维血管成像 新生儿 脑损伤
  • 简介:为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骨大孔窗口,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流向、音频、血管博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108例患者有80例异常,异常率74.7%,并发现CSA组低流速者占45.4%,高流速者占28.7%,正常流速者占25.9%,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总体而言,低流速型是CSA的主要特征之一.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 简介:瓣膜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抗凝有关的出血是机械瓣替换天然心脏瓣膜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生涉及瓣膜本身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和材料特性、患者罹患的疾病状态,以及个体抗凝强度的控制水平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不同个体、不同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维持不同的抗凝强度,是预防瓣膜相关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 标签: 并发症 瓣膜 机械瓣 血栓形成 国际标准化比率 抗凝强度
  • 简介:为了提高肿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研究提出基于信息熵和粗糙集理论的信息筛选及其人工神经网络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并用于选取肿瘤特征基因。通过粗糙集和信息熵对基因的筛选模型,建立必要的基因集;通过基因对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函数的灵敏度分析,递归去除灵敏度较低的若干基因,生成一组候选特征基因子集;将特征基因子集传输到肿瘤病理诊断系统,生成诊断报告。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BP神经网络 信息熵 基因 灵敏度分析 诊断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年9月以来选择性地开展了电视胸腔镜手术66例,其中肺大疱及自发性气胸32例、肺结核球和结核性空洞14例、肺恶性肿瘤5例、肺良性肿瘤5例、肺包虫囊肿2例及纵隔肿瘤3例,肺动静脉瘘、胸膜脂肪瘤、恶性胸膜间皮瘤、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外伤性膈疝各1例。结果VATS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缩短住院日、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ATS诊断和治疗胸部部分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来慢性肝病的无创评估诊断取得很大进展,研究发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脏硬度值与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相关。磁共振弹性成像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可定量检测组织的机械特性,在慢性肝病的肝脏弹性硬度检测方面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文章就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原理、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评估、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预测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肝脏肿瘤的无创评估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弹性成像 肝硬度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一体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MRI设备是PET/CT设备之后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成像设备。文章简要介绍一体化PET/MRI设备基于磁共振的衰减校正(MRAC)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上常用的利用MRI信号进行图像重建时PET数据的衰减校正方法,重点介绍最新的MRI超短回波时间(UTE)技术和零回波时间(ZTE)技术实现MRAC的精准定量化衰减校正方法,不仅可以提高PET的扫描速度,而且可以获得精准定量化的PET图像,从而大大提高图像质量。随着新的MRI序列的研制和序列的优化配合新算法和软件的使用,有可能促进PET衰减校正量化方法质的飞跃,成为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决策的有力工具。

  • 标签: 一体化PET/MRI 基于磁共振的衰减校正(MRAC) 超短回波时间(UTE)技术 零回波时间(ZTE)技术
  • 简介:本文简要阐述了医疗设备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仓库、财务、维修、计量、技术档案网络管理及数据共享,又能与全院计算机信息系统连接。本系统适用于医疗设备仓库、药库及总务仓库管理

  • 标签: 计算机网络 医疗设备 管理
  • 简介: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并以多种形态出现。文章综述了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关键核心技术、典型框架及发展趋势,为研究和开发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提供相关信息。

  • 标签: 可穿戴 智能设备 传感器 蓝牙 大数据 移动终端
  • 简介: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SCEP的N_(13)、N_(20)潜伏期均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01),并可发现无神经病变征象的亚临床型神经损害;同时,N_(13)、N_(20)潜伏期与病人的病程、病情及神经病变征象呈正相关(r=0,25-0.58,p<0.05-0.0001).而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r=0.05-0.11,p>0.05)。提示SCEP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早期诊断 糖尿病神经病变 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诊断及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比47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的X线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结合术中椎弓根钉定位及对于是否为峡部裂的不同处理,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的诊断价值。结果47例均为腰椎前滑脱,三种检查方法对椎弓峡部的成像存在不同,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椎弓峡部的全貌和裂隙,指导手术定位。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评价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病理解剖改变,指导临床制订完善的手术方案,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腰椎滑脱症
  • 简介:膝关节摆动(VAG)信号是膝关节在做屈伸运动时由于接触摩擦产生的振动信号,它能够反映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和交叉韧带损伤等膝关节损伤疾病的特征与状态。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文献对膝关节摆动信号的研究方法,包括信号的预处理方法、特征提取方法和分类方法几个方面。无创膝关节摆动信号的检测与分析,对于膝关节损伤疾病的无创检测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正逐步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最后分析了对于膝关节摆动信号研究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膝关节摆动信号 时频分析 分类器 统计分析 非线性分析
  • 简介:当AK95血液透析机自检过程中出现扳手提示“088079”.重新自检有时可以通过。查看错误代码:提示“heatertesterror,heaternotenergized”(加热器测试错误,加热器没有加电压)。这一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如下:①保险丝坏了;②加热板坏了或者加热连接处没有连接好;③流量测试棒停在低水位或者流量开关坏了;④FMVI/O板坏了;⑤保护CUP或驱动板、控制CUP或驱动板坏了。

  • 标签: 特殊故障检修 血液透析机 自检 金宝 ERROR 加热器
  • 简介:1两例故障例1:每天透析2h以后,百特透析机集体出现卡泵现象,而其他机器无此现象。除钙后透析正常,大约2h后又出现此现象。经多方查找,发现系水处理设备反渗膜破膜,造成水质变差。当透析用水Ca2+达到一定浓度时,与透析液中的CO32-结合为CaCO3沉淀结晶,造成卡泵现象。由于百特比例泵泵头最精细(活塞的紧密程度可以拉出真空),是所有机器中唯一可以在产生微量钙结晶而发生卡泵报警的。

  • 标签: 透析液 透析机 故障 水处理设备 隐患 配制
  • 简介:开发了一种基于爬行运动的脊柱康复训练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支撑床体机构和上下肢爬行训练支撑机构,控制系统由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运动控制程序等组成。通过2个直流电机为爬行运动训练提供动力,1个步进电机为脊柱侧弯矫正训练提供动力,1个直线导杆电机控制床体旋转和2个步进电机控制腹部支撑上下、左右移动。上位机采用PCI-1240运动控制卡作为控制核心,实现爬行训练的距离、速度和运动时间等的控制;下位机使用单片机实现对训练位置和姿态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运动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控制脊柱康复训练仪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以满足脊柱患者康复训练的需求。

  • 标签: 控制系统 爬行训练 脊柱康复 康复设备 运动疗法 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