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 2012~2014年检收集到的 148份抗菌药物所致 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发生 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 52.70%);涉及药物有 5大类 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多(占 76.42%); 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 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 ADR有 10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88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后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配药,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安全管理(实验组,n=94)及常规管理(对照组,n=94)开展配药环节干预,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配药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安全管理方式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管理,可降低配药错误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配药环节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药物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对 2015年 9月 ~2017年 9月来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肺水肿患者 4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各组患者 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 10例、有效 5例、无效 5例,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中显效 7例、有效 5例、无效 8例,有效率为 6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肺水肿患者中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水肿 药物 无创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中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定义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种疾病的易发人群主要以老年人居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上升,久而久之,为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药物需要重视起来。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药物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本院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纳入的74例中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经炮制的中药和未经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P

  • 标签: 中药炮制 用法 药物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的协调配合策略。 方法 选取某院 PIVAS 内的护士与药师共 28 名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比较宽松的药物配置程序,实验组则采取较为严格的药物配置制度,要求护士与药师的紧密合作。 结果 实验组完成相关药物的配置时间更高效,护士与药师的自我满意度及患者的满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都十分显著( P< 0.05 )。 结论 药物配置流程进行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药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融洽的团队关系、人员的优化配置等使得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的协调配合更加融洽,提高了药物配置效率、患者的用药满意度以及药师与护士的自我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 护士 药师 协调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了解对带状疱疹患者用用针灸、药物艾灸等手段 , 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析资料来自 201 6 -201 8 年期间本院接受诊治带状疱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该群体中抽取 80例并用随机数宇表将其每组 40例分为对照组 (常规带状疱疹药物治疗 )和观察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在患者接受 2个疗程治疗后对其病情情改善情况做一评估和统计学处 理。 结 果 通过病情变化评估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判断分别是 2 例、 9例,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表示 P<0.05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平均干预时间 ,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表示 P<0.05)。 结论 临床中医对带状疱疹患者患常用针灸改善 , 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用中医药物配合辅助治疗能够让疗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缩短病情改善所需时间 ,冶疗方案方便快捷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针灸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再提出整改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时段内接收的 60 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 结果: ① 60 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皮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全身损害症状、肾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骨骼系统症状、其他系统症状。②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中,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帕珠沙星、莫西沙星。③在患者年龄思考中,可知男性低于女性,且 55-85 岁为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其次在 31-55 岁、 20-30 岁群体中。④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因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75.00% ,口服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 25.00% 。 结论: 于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疗应高度重视此类问题,预防躯体损害,确保机体用药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对策 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