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玻璃切除采用实践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到医院玻璃切割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时间管理,对比两组在手术室日均手术、每台手术平均耗时以及护理质量评价(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医师满意度、手术医师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采用时间管理后的平均日均手术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每台手术时间平均为120分钟,对照组为150分钟;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护理人员对医师满意度为96.66%、医师对护理人员满意度9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66%、护理人员对医师满意度为90%、医师对护理人员满意度83.3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玻璃切除中采用室时间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手术耗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师与护理之间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具有推荐价值。

  • 标签: 时间管理 玻璃体切除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改良式床垫在玻璃填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01月月初至2014年12月月末在我科接受玻璃填充的4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普通床垫应用于24例对照组,改良式床垫应用于24例观察组,对比两种床垫的舒适度。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较低,仅可达到75.0%,观察组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5.83%。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远不如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改良式床垫在玻璃填充术后的应用效果较佳,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玻璃体填充术后 改良式床垫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体位护理对玻璃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选取我院48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患者,随机分为体位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体位护理组通过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体位护理、基础护理等,24例患者视网膜复位均良好,发生角膜水肿、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P<0.05),其中10例患者视力恢复至0.05~1.00,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玻璃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体位护理、体位依从性宣教、心理护理等,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硅油填充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玻璃切除手术联合术前注射抗VEGF药物对减少DR患者中和术后出血、提高术后视力以及防治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对象与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症需手术患者54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比例各2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23G(0.6mm切口)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VEGF药物(我院使用康柏西普)治疗,两组患者在玻璃腔注药术前及玻璃切割术后均进行眼科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中出血、手术时间、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两组数据结果进行检验,两组手术时间的对比采用t检验。而两组术后视力变化、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出血及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黄斑水肿眼数均为计数资料,呈现形式为百分率,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中出血、手术时间、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数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抗VEGF药物联合微创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和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抗VEGF药物 MIV DR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矫正视力、眼压、眼底及B超检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玻璃切除,观察组行玻璃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及平均眼压、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黄斑水肿发生率(1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65.7%(23/35),对照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42.8%(15/3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切除中应用曲安奈德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曲安奈德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视网膜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方法、特点、安全性和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86例86眼行玻璃视网膜术后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81例(94.18%),视力无改变者2例(2.33%),复发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者3例(3.49%)。结论玻璃视网膜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高,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易于调节和稳定眼内压、简化操作、减少中及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并有利于对眼底视网膜情况的随访。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穿孔性眼外伤玻璃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玻璃手术治疗的56例严重穿孔性眼外伤患者,对玻璃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手术之前,视力提升43例,占到总数的76.8%,视力没有提升13例,占总数的23.2%。26例眼内异物全部摘除,12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11例复位,与术前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穿孔性眼外伤患者实施玻璃手术治疗,掌握好手术规范和时机,可以让更多患者达到解剖修复,还可以恢复较高的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孔性眼外伤 玻璃体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单纯玻璃切除以及联合超声乳化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对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31例,A组患者行玻璃切除,B组患者行玻璃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对两组患者的白内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情况进行结果比较。结果A组患者视力在0.4以上的人数多于B组,并且前房反应人数比B组少,但是A组患者白内障发生率高于B组,除前房反应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单纯玻璃切除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反应,而联合超声乳化不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单纯玻璃体切除术 联合超声乳化术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割手术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合并前房角新生血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66例189眼的临床资料,患眼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须行玻璃切割手术治疗,术前行前房角镜检查发现存在前房角新生血管,患眼均行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切割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以前房角象限数计,观察治疗后最佳矫正logMAR视力,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眼压,眼底视网膜的情况,随访时间3、6、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平伏,未出现玻璃再出血及视网膜再脱离者。术后3个月所有患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至随访结束时,173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91.5%,12眼前房角新生血管减少,占6.3%,4眼前房角出现新生血管的不变或增多,占2.1%,手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手术前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升高的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眼压与术后各阶段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房角新生血管疗效确切,避免患眼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 前房角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切除术后高眼压发生临床特点及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68例行玻璃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高眼压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分别与术前、术后7d、14d、28d眼压进行观察,给予患者前房穿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结果68例患者中19例患者发生高眼压,发生率为27.9%;术后7d内高眼压发生率明显大于手术7d后高眼压发生率(P<0.05),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后,眼内压均消失,约76.5%患者视力出现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切除术后高眼压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发生率较高,采取药物、手术等针对性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视力提高。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高眼压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玻璃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与常规玻璃腔注射抗 -VEGF治疗进行比较研究,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 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 6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2组, A组行玻璃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 B组行常规玻璃腔注射抗 -VEGF治疗,观察术后 7天、 1、 3个月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资料以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 3个月。 结果 本组患者60例 60眼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 A组视力提高 25只眼,视力不变 5只眼,黄斑水肿消退率 80%, B组视力提高 18只眼,视力不变 12只眼,黄斑水肿消退率 60%。 结论 玻璃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优于常规玻璃腔注射抗-VEGF治疗。

  • 标签: 黄斑水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内界膜撕除 玻璃体切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玻璃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住院行玻璃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观察组)和非临床护理路径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而健康知识掌握、术后体位依从性、舒适度及患者住院满意度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玻璃切除手术患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位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值得在玻璃切除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玻璃体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2012年所收治的20例40眼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联合行使晶体囊外摘除与一体式人工晶体植入为10眼,取出硅油为4眼,而行使单纯晶体囊体外摘除且取硅油为4眼;联合行使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与折叠人工晶体植入为24眼,取出硅油为2眼,而单纯行使超声乳化白内障综摘除为2眼,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结果在14眼囊外摘除中,其中有10眼的视力得到提高,所占比例为71%;在26眼超声乳化中,有20眼视力得到提高,所占比重为77%,在囊外摘除中有8眼硅油出现溢出现象,在超声乳化中仅有2眼出现囊破口问题。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相对于术前而言,在两种手术后,病患视力均有所提高,其中晶体超声乳化相对于囊外摘除而言,更加稳定且安全,在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上为首选。

  • 标签: 手术 并发白内障 玻璃体 切除 病患 硅油填充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配合。方法手术前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如做好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设备仪器完好及物品的充分准备,中认真配合麻醉医师做好麻醉,并熟练有效地配合手术医师采用等离子对109例病人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结果109例前列腺增生病人顺利完成等离子电切,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环状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创伤小,病人痛苦少,安全有效。

  • 标签: 等离子体 前列腺增生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采用康柏西普对玻璃切除辅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选取时段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玻璃切除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玻璃切除及康柏西普治疗的28例患者为实验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2组对比存在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采用康柏西普对玻璃切除辅助治疗具有确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进展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康柏西普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玻璃切除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分析对并发症及视力影响。方法 在2021.1-2022.1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经玻璃切除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5例。常规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两组分别进行手术前后视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对比,无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实验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实验组(2.85%)低于常规组(17.14%),有差异(P<0.05)。结论 对玻璃切除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 标签: 视力 玻璃体切除术 优质护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单纯玻璃切除以及联合超声乳化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对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31例,A组患者行玻璃切除,B组患者行玻璃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对两组患者的白内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情况进行结果比较。结果A组患者视力在0.4以上的人数多于B组,并且前房反应人数比B组少,但是A组患者白内障发生率高于B组,除前房反应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单纯玻璃切除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反应,而联合超声乳化不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单纯玻璃体切除术 联合超声乳化术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