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运动健身”和“终身体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但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在运动损伤中,尽管运动猝死的发生率较低,但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给伤者家庭、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本文对运动猝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分析了运动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为制定预防运动猝死的有效措施,实现全民科学健身提供参考。

  • 标签: 运动性猝死 流行病学 病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精神卫生服务可及作为评价和衡量精神卫生服务系统的公正公平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精神卫生疾病的治疗和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精神卫生可及研究框架出发,认为精神卫生服务可及可以从经济可及和地理可及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评价。其中,经济可及主要包含精神卫生服务费用、医疗保险覆盖比例、自付比例、精神卫生服务负担的费用四个方面。其测评指标可以用“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购买类型、精神病医院的治疗费用、治疗疾病的费用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四个指标进行测评。地理可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达到医疗机构的时间和到达医疗机构的距离。其测评指标可以通过“最近医疗机构、最近医疗机构距离、最近医疗机构时间、精神病医院距离、精神病医院时间”进行测评。

  • 标签: 精神卫生服务经济可及性地理可及性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际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商学院3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引导活动型综合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灌输讲授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教学形式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现实案例、表演活动、互问互答讨论、课堂讲座、专题报告、课堂系统灌输。结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与教师水平、内容设置、方法操作、学生需求、学校支持等多方有关,教学管理机构、教学单位和教师3方应齐心合力,根据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将性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 标签: 高校 性健康教育 实效
  • 简介:目的观察负离子布料的安全及动物功效。方法采用局部封闭涂皮实验法(BT法)进行豚鼠变态反应试验。动物与负离子布料接触一定时间后,立即进行小鼠游泳试验10min,测定运动前后的小鼠血乳酸数值及变化情况,并在进行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后,测定小鼠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结果负离子布料的豚鼠试验未见皮肤变态反应;离子布料可降低运动后休息20min血乳酸值(P〈0.05),降低运动前后血乳酸变化值(P〈0.05);并可升高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离子布料对皮肤是安全的;对清除运动后血乳酸的堆积,缓解体力疲劳有一定作用;且可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

  • 标签: 变态反应 血乳酸 负离子布料 红细胞压积
  • 简介:摘要室心律失常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快速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导致心功能不全、室颤甚至是猝死,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及时且正确的救治是改善临床结局的关键,本文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综合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7例,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4w,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4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尿、肝功、肾功等安全观察未发现明显变化,治疗组中1例患者口服奥美拉唑后出现轻微腹痛,对照组中1例患者口服莫沙必利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但2例患者均不影响口服药物治疗,其余病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奥美拉唑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对175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分析,研究血管痴呆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在血管痴呆的患者中多个病灶反复梗死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发生痴呆几率高,其次是左侧基底节、丘脑。左侧半球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从而得出结论血管痴呆与梗塞部位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有相关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受损部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室心律失常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快速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导致心功能不全、室颤甚至是猝死,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及时且正确的救治是改善临床结局的关键,本文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急性周围面瘫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周围面神经瘫痪病人,均进行过肌电图测定,并给予标准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应用肌电图诊断周围面神经麻痹为神经失用的预后,明显较诊断为轴索断裂者好(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判断病损、面肌预后转归有效、直观,是一种简便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性面瘫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曾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传染病的防制措施是指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具体方法,包括预防措施和防疫措施两种。本文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与防疫措施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传染病预防性措施防疫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弥漫血管内凝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及时治疗结合有效的针对护理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能够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合适的体循环、适当氧合及酸碱平衡,皮肤及口腔黏膜未发生创伤,皮肤完整,病人能够主动表达焦虑的原因,并能够应用有效机制控制焦虑,护理满意度达91.7%(33/36)。结论针对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弥漫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效果,使凝血系统恢复并维持稳定状态,使患者皮肤保持完成,有助于患者对焦虑的控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阜新市传染病院2010-2012年诊治的68例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综合治疗,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非酒精脂肪肝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应经常进行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相关项目的监测,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室心律失常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快速心律失常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导致心功能不全、室颤甚至是猝死,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及时且正确的救治是改善临床结局的关键,本文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瘫痪儿童步态的影响,为提高脑瘫痪儿童的行走能力,促进脑瘫痪儿童的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州市金阊区培智学校的苏某某、汪某某、周某某、徐某某、丁某某五位脑瘫痪患儿步行足印图为研究对象,探讨运动疗法对脑瘫痪患儿步态的影响。结果经过1年的运动训练脑瘫痪儿童的步态有较好的改善。结论运动疗法对脑瘫痪儿童步态的改善有确切疗效。

  • 标签: 脑性瘫痪儿童 运动疗法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外科治疗胆石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有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胆石肠梗阻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外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调养。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比对照组约高30%。2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方法优于常规药物疗法。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胆石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胆石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fQRS波)、V2-V3R波递增不良(PRWP)在陈旧心肌梗死(O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6个月以后复查18导联心电图,将QRS波形态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9例(33.5%)OMI患者心电图存在病理性Q波,92例(52.3%)有fQRS波,有病理性Q波和(或)fQRS波113例(64.2%),21例(30%)有PRWP。结论fQRS波诊断OMI的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而特异性低于病理性Q波,较病理性Q波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fQRS波对陈旧心肌梗死有明确的诊断价值;PRWP对OMI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病理性Q波 碎裂QRS波 R波递增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炎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关。方法对胆汁反流胃炎及慢性浅表-萎缩胃炎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89例胆汁反流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33例,占37.1%,214例慢性浅表-萎缩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67例,占31.3%,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胆汁反流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至今尚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胆汁反流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Hp检测结果要受到胃酸、胆汁反流频率和时间的不同及胆汁成分、浓度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21-01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k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类消化内科常见的进展缓慢的,以无过量饮酒史,多种原因引起的弥漫肝细胞大泡脂肪变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随着病理进展而表现不一,临床分为S型非酒精单纯脂肪肝[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的肝硬化;可能逐步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危害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因此对NAFLD的防治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的文献报道,就NAFLD部分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酒精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区别。方法我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23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等进行了针对对比。结果临床表现方面ALC组患者的右上腹痛、黄疸、肝肿大的发生比率显著高于LC组,而脾肿大以及腹水发生比例显著低于LC组;临床检查方面对组间GCT、AST/ALT、UA、TC、TG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其中酒精肝硬化组患者较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指标有显著升高;在并发症方面酒精肝硬化组患者并发胆囊炎和胆石症、胰腺炎的几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结论酒精肝硬化ALC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因此应考虑针对二者不同情况,在临床治疗上予以区别对待。同时对于酒精肝硬化患者,应及时戒酒并提倡人们应节制饮酒,减少酒精肝硬化的发生。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性肝硬化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