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IrganoxHP-136是瑞士Ciba公司开发的一种含有内酯结构的苯并呋哺酮类抗氧剂,能有效捕获碳自由基,起到很好的抗氧作用。尽管专利报道有大量不同结构的苯并呋喃酮类抗氧剂被合成,但因受Ciba公司产品供应结构的限制,目前有关苯并呋哺酮类抗氧剂的工业化应用产品仅限于由HP-136不同受阻酚以及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复配得到的复配型抗氧剂,

  • 标签: 苯并呋喃 抗氧剂 稳定化作用 结构 酮类 加工
  • 简介:探讨了化学探头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关系.分别用F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和系统误差都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方法测定溶解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分别为0.35%,0.33%.进而又探讨了溶解氧NaCl含量、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随NaCl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 标签: 化学探头法 荧光光谱法 溶解氧 显著性差异 F检验 T检验
  • 简介: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5-对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苯甲醛直接反应得到一种不对称希夫碱卟啉化合物,并合成了它的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一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稀土乙酰丙酮卟啉配合物的结构,稀土离子乙酰丙酮的两个O原子和卟啉的4个吡咯N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稀土离子位于卟啉平面的上方.

  • 标签: 卟啉 希夫碱 稀土卟啉配合物
  • 简介: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Cd2+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pH=7.0缓冲液中,以280nm作为激发波长,342nm作为发射波长,Cd2+对BSA的荧光发射有较强猝灭作用.实验测定了Cd2+BSA在289K,306K和319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5.31×10^4,5.22×10^4,4.70×10^4,其热力学参数ΔHm=-3.07kJ·mol-1;ΔSm=79.83J·mol-1·K-1.结果表明导致BSA荧光猝灭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他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

  • 标签: 蛋白相互作用 牛血清蛋白 分子光谱 镉(Ⅱ) 非辐射能量转移 静电作用力
  • 简介: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新型的螺芴-9,9′-氧杂葸基三聚物(TriSFX),其结构经-HNMR和GC—MS分析确证.初步的光谱性质研究表明:TriSFX的最大发射峰位于345和355nm,有希望作为磷光主体材料应用于OLED领域.

  • 标签: 螺[芴-9 | 三聚物 合成 光电材料
  • 简介:在密度泛函理论的PBE1PBE/6-31G(d)水平上对呋喃查尔酮及其衍生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在获得基态稳定结构的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其电子吸收光谱,探讨了取代基和溶剂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平均绝对偏差仅为3.3nm(0.04eV).结果表明,取代基的引入和溶剂极性的增大均使光谱发生红移.通过前线轨道分析,揭示了该类化合物的主要吸收峰均源自分子中HOMO→LUMO电子跃迁.

  • 标签: 呋喃查尔酮 电子吸收光谱 取代基效应 溶剂效应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运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探讨了Co2+对槲皮素(Quercetin,Que)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结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二者结合作用减弱的因素.Co2+的存在使QueBSA作用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减小,但Co2+没有改变二者的猝灭机制,仍为静态猝灭.Co2+Que的竞争作用及BSA-Co和Que-Co复合物的形成,抑制了QueBSA的结合.

  • 标签: 槲皮素 牛血清白蛋白 Co2+ 结合作用
  • 简介: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一系列阳离子卟啉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阳离子卟啉通过静电引力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作用位点位于BSA表面.较高的正电荷有利于增强卟啉BSA的作用力.

  • 标签: 阳离子卟啉 BSA 静电引力
  • 简介: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分别固定Aβ及其单克隆抗体于传感芯片表面,实时监测AβCu(Ⅱ)混合前后Aβ单抗体特异的结合过程,及Cu(Ⅱ)Aβ亲和结合及解离情况.结果显示:Cu(Ⅱ)影响AβAβ单抗体的特异结合能力,加入Ca(Ⅱ)后Aβ不能与Aβ单抗体起特异免疫结合反应;AβCu(Ⅱ)的结合过程为快结合快解离的动力学过程.

  • 标签: 表面等离子共振 铜离子 分子相互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研究发现三异丙氧基稀土(铕或混合稀土)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混合后会形成凝胶体,经原位聚合后即制得掺稀土的P(MMA-co-St)改性材料.结果表明,掺铕或混合稀土的P(MMA-co-St)材料稀土含量高、透明性优良、耐热性好、贮能模量高;掺铕的改性材料呈现典型的配位敏化中心Eu3+的荧光光谱;掺混合稀土的改性材料在746.5,581,525和513nm处出现很强的Nd3+特征吸收;ESEM显示了掺稀土的P(MMA-co-St)改性材料的微观形貌有较大的变化.

  • 标签: 混合稀土 P(MMA-co-St)材料 制备 性质 掺杂
  • 简介:用ZIND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母体双阴离子荧光素分子(1)单(2)、双(3)取代形成的单阴离子荧光素分子的基态电子结构不同,而且12和3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转移方向相反.体系1~3的最大吸收波长依次发生红移,实验结果相符合.

  • 标签: 荧光素 电子结构 光谱性质 电子转移
  • 简介:采用自洽场离散变分Xa(SCC-DV-Xa)方法对纯V2O5及夹层V2O5的能带结构、态密度、键强度、电子集居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引入V2O2层间的最佳位置是在双键氧之下(或之上),且靠近层的中心位置,此时它与周围原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并且材料的导电性增强,使夹层复合材料Li+注入/脱出具有很好的可逆性和较好的光学性质.

  • 标签: PEO 夹层复合材料 掺杂位置 电子结构 五氧化二钒 锂离子
  • 简介: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HF/3-21G方法,在全局优化中确定贻贝黏附蛋白的强力粘附单元DOPA二联体的几何构型、各原子电荷分布及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DOPA二联体易与HClO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2-氯-4-酮-5羟基-苯丙氨酸,破坏了贻贝内超强黏附单元DOPA二联体的结构,降低粘附蛋白内粘性;热力学性质的ΔH放热为88.712kJ/mol,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恒小于0,较易自发正向进行.更多还原

  • 标签: 量子化学计算 DOPA二联体 HClO
  • 简介:基于C,B,N和GaH原子间的L-J势函数,系统计算了H2处于(n,n,)(n=8,10,12)单壁C,BN和GaN纳米管内部及外部不同处的势能.根据势能变化曲线,分析了3种纳米管氢物理吸附能力的差异,给出了H2在3种纳米管外部的势能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管内部的氢吸附力均分别高于管外;随着纳米管直径的增加,各纳米管管内的氢吸附力均略有下降,而管外变化不明显;GaN,BN和C纳米管依次具有更好的储氢能力.

  • 标签: 纳米管 H2 势能 储氢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对肾上腺素-胞嘧啶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到15种稳定的复合物.研究发现,所有的复合物进行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为-11.43~-48.96kJ/mol,符合氢键能量范围,相互作用能主要由氢键所贡献.结构和振动频率分析显示,氢键的形成使相应O(N)—H键的键长变长,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减小,说明复合物中形成的氢键都是正常的红移型氢键.应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对15种复合物的氢键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氢键对于复合物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当复合物形成2个或更多的氢键时,氢键的数目、类型及强度共同决定着复合物的稳定性,复合物基本符合三氢键〉二氢键〉单氢键的稳定顺序,三氢键复合物4是最稳定的,复合物3存在单氢键O—H…O,比部分二氢键复合物要稳定.

  • 标签: 肾上腺素 胞嘧啶 密度泛函理论 相互作用 氢键
  • 简介:主要简述了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的发展历史,对我国30多年来原子荧光商品仪器在激发光源、石英管原子化器、蒸气发生反应系统等方面的发展作了详细论述,还就近年来新开发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器在多元素同时测定、多功能化、—机多用、形态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 仪器 研制 应用 发展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d,p)方法对CH3FC2H3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获得了反应的势能面信息及可能的微观机理.在QCISD(T)/6-311++G(d,p)水平上精确计算了各反应物种的单点能.结果表明,除抽提氢反应外,标题反应还存在抽提氟(R1)、消氟化氢(R2)、消氢(R3)和自由基形成(R4)四类反应.在QCISD(T)/6-311++G(d,p)//B3LYP/6-311G(d,p)水平上,R1,R2,R3和R4反应的能垒分别是163.9,152.2,209.8和224.2kJ·mol-1,相应反应能为-56.6,-164.3,-2.7和-156.0kJ·mol-1,所有反应均放热,为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 标签: CH3F C2H3 反应机理 过渡态 消氟化氢反应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四溴荧光素、四氯四溴荧光素、二碘荧光素、乙基罗丹明B、健那绿B等5种荧光染料探针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这5种染料探针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时,疏水作用力起决定性作用,静电力起次要作用,相比之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阴离子的能力最强,其次为中性分子,最后为阳离子.通过疏水作用力,5种染料均是以非极性苯基进入BSA疏水性腔体中同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弱氢键的形成加强了这种作用力,且使得光谱间能量转移效率明显提高.5种染料探针的极性部位由于极性和空间效应的原因难以进入腔体内部,致使反应均按接近1∶1的方式进行.

  • 标签: 荧光染料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 反应机理
  • 简介:采用HF、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BP86方法,对扩展卟啉(hexaphyrins)及2个Au+之组成的双金属配合物的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TDDFT方法对2种体系的电子光谱等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hexaphyrinsAu+配位使得体系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电子相关效应,HF方法不适合该体系的研究,MP2方法和BP86方法给出了相近的几何结构.从简单的卟吩变化到扩展卟啉,体系结构的显著变化导致前线轨道的组成和能级也随之发生复杂的变化,因此很难用简单的四轨道模型对体系所有显著的电子跃迁给予明确的解释.由于Au+hexaphyrins的配位对体系前线轨道的组成影响不大,因此对hexaphyrins-Au+紫外-可见光谱的计算和解析得到hexaphyrins相似的结果.

  • 标签: 扩展卟啉 从头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UV电子光谱
  • 简介:应用ABEEMσπ/MM方法,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Tacrine(塔克宁)组胺转甲基酶进行了分子对接.然后对乙酰胆碱酯酶4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分子对接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将受体分子固定,配体分子可自由移动,采用半柔性对接方式.通过对4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结合能大小的计算,得到结合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Donpezil(多奈哌齐)〉Huperzine(石杉碱甲)〉Rivastigmine(利发斯的明)〉Tacrine(塔克宁).这个顺序实验中得到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IC50值大小顺序相一致.为使用该方法进行抑制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兹海默病 塔克宁 乙酰胆碱酯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