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博物馆陈列艺术精品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从陈列展品、艺术形式设计、外部环境、陈列讲解、发挥馆藏文物潜能特色、提倡馆际区域间的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实施。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艺术 精品化
  • 简介:<正>一、命名方法本方法规定了本院所藏瓷器标准命名的顺序与内容.本方法的编写着重考虑到电脑检索的方便,也照顾到其它方面因素.本方法的编写参照采用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国家标准局1987—01—28发布1987—1O—01实施·中国标准局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博物馆藏中国产瓷器编目卡的正式全称定名.2、方法的基本构成

  • 标签: 官窑 瓷器 命名方法 南京博物院 天青釉 标准化
  • 简介:成功的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理应是策展人、研究人员、展示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集体协作的结果。但在机构的实际操作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在我国博物馆界,这个问题似乎更为严重。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的展览团队的组成究竟是什么样的、团队中各成员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展览团队中该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展览策划中积极纳入教育工作者不仅有助于各阶段进程的推进,而且将极大地帮助博物馆推出成功的展览和吸引更多的卿.众。

  • 标签: 博物馆 展览 教育工作者
  • 简介:从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歌谣运动算起,中国现代民俗学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民俗学的盛衰沉浮一直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息息相关。当前,随着中国现代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与文化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社会变迁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科反思 知识生产 面向未来
  • 简介:文章提出了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在对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应注意思想教育的各种要素的关联性、整体性、目标的一致性、安排上的合理性和教育方法的渐进性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四有”职工队伍,进一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国企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注意 环节 联系
  • 简介:在城镇急促推进的过程中,文化生态迅速变迁,民俗文化不仅仅以消亡的形式呈现,它也不断糅合新的时代因素,发生进化、传播、发明及涵,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民俗文化反哺机能始终在发生作用。新型城镇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关注人本身,在本质上与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发挥是对立统一的。因而,努力激活或发挥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有效利用文化生态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和谐机制、创意资源机制、身体技术机制和心理认同机制等反哺的潜在维度,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关注农民市民,营造“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文化生态,因势利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推进的成效和目标的实现。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民俗文化反哺 效能 维度
  • 简介:禹会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是我国目前发现并经发掘的最大的一处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遗存,被专家公认为"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禹会遗址的发现,一是弥补了龙山文化地域性空白,二是确立了龙山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三是对认识淮河流域史前时期文明进展的程度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大型祭祀台基及台基面上的相关设施、与之相配套的祭祀专用通道,内涵丰富的祭祀沟,不同形式的祭祀坑,简易式工棚建筑以及复杂的器物组合等,都为考证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禹会诸侯"事件提供了证据,也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增加了新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淮河中游 禹会遗址 龙山文化 文明起源 禹会诸侯
  • 简介:国家立场的媒体对春节习俗加以择取,使之成为国家名义下实现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共享共有的材料。这种民俗国家过程中的建构和转化:一是从祭祖到祭神完成了血缘、亲缘、地缘等多重关系的融合和想象;二是从团圆到团结主题的转化,完成了家国同构;三是基于画面效果和收视率的考虑,民俗作为生活细节的审美内涵得以突出。正是这些新的表现,使春节成为了民众在民族与国家的名义下进行的文化实践。

  • 标签: 民俗 国家化 春节 文化实践
  • 简介: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在龙岗区纪委和龙岗街道纪工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创新性地以客家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点,充分挖掘客家文化中有关廉洁文化的内容,策划完成了“知礼识廉言芳行洁--客家廉洁文化展览”.该展览具有龙岗本土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做到客家家风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宣传传统家风来促廉风建设。

  • 标签: 客家文化 民俗博物馆 展览
  • 简介: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人类学、民俗学关注的重点,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旅游"传承模式也一直在学术领域存有争议。台湾布农族在探索族群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用部落旅游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用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对其形式、内容、特征等进行考量,有助于客观评判部落旅游模式在原住民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实际效果,为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方式探索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原住民 人类学 表演理论 旅游化传承
  • 简介:山东济宁向有"江北小苏州"的美称,其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古城内外密布着具有江南风韵、形神具备的宅第园林。近古济宁园林,呈现出南北文化交融的深深印痕,并有着巧纳周边名胜为景观、彰显邹鲁儒雅风致和追求归隐山水、寄情林泉诗境的民俗特色。由园林的兴衰嬗变,既可证运河时代经济社会的兴衰变化及济宁城市文明演进的轨迹;又可考地方名门望族发展脉络和士绅乡贤的社会习俗等。捡拾近古济宁园林的残影碎花,旨在襄助"江北小苏州"城市风貌的重塑,助力"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形象的打造。

  • 标签: 济宁园林 民俗文化 江北小苏州
  • 简介:1960年代开始,面对城市过程中地方社会没落的境遇,日本与台湾地区开始了至今仍在持续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基于地域社会的现有资源,由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方式多样,旨在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持续不断地促使地方社会生发内在的自生力量,走出日渐凋敝破败的困境,进而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品质。这一经验对于中国大陆新型城镇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在于: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地方民众的创造性;充分发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尊重地方现有的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设能够维系居民认同、具有历史感的社区。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需要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植根于地方社会自身的内生活力,如此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良性发展,非遗才具有可持续生存的内在活力。

  • 标签: 社区营造 新型城镇化 非遗保护
  • 简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建设,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和必由之路。新一轮城镇建设作为中央新一届执政集体深化改革的主体内容,其核心现已明确为人的城镇。新型城镇的核心是人的城镇,是在总结前此中国城镇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并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公报中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而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 标签: 城镇化建设 中国 文化自觉 问题意识 乡愁 述评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作为承载着我国特有民俗的传统建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迁。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的祠堂,由于村民宗族意识淡化,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媒体关注度薄弱导致祠堂修复资金缺乏,祠堂功能日渐弱化,使其保存现状堪忧。为更好的协调新型城镇建设与祠堂保护的关系,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应该掌握现存祠堂状况,增强祠堂保护意识,完善祠堂管理,创新祠堂存在形式。

  • 标签: 新韶镇 祠堂 新型城镇化 保护
  • 简介:随着当前经济全球现代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家庭,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组织载体,其教育意义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中处于启蒙、基础性地位,具有积极意义。国家、一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应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 标签: 家庭教育 新疆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 非遗保护
  • 简介:明清两朝,由于漕运成为关系国家命脉的大事,运河两岸的庙宇建造往往都带有国家与地方共同作用的色彩。除了民间团体不断依托漕工与商贾建构新的神灵之外,皇权对水利的关注也使得他们参与到地方祭祀空间的改造中来。而民间社会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对皇权的介入加以利用,体现了当地独有的生态、水利、皇权、官僚体系与民间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运河沿线庙宇皇家与地方化的过程在苏北皂河镇安澜龙王庙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据此可以进一步解读出皇权将地方神庙皇家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以及民间将皇家庙宇加以地方化的策略与文化逻辑,这两者背后都与治水的实践和对治水的想象存在内在关联。

  • 标签: 皇家化 地方化 安澜龙王庙 运河 苏北
  • 简介:美国人类学家华琛针对中国民间文化提出神明"标准"与仪式"正统行为"的概念,苏堂栋等人对华琛概念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科大卫、刘志伟提出"正统"这一延展性概念,上述研究为思考"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何以达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民间信仰 仪式 “标准化” “正统行为” 正统化
  • 简介:民间文化是国家文化体系的基石,承载并传递着民族精神。对民间文化的数字保护,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传承原生空间受到冲击的时代,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系统》不仅继承了数字存储的优势,而且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提高了民间文化资源的空间演示效果,增强了科研的可利用性。GIS所具有的整合分析数据的优势,及其突出的空间区位性,为解决数字化时代民间文化整体保存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划分民间文化空间演示类型的基础上,认为数字过程应该保留语境信息,而空间思维模式所营造的多种演示模型将会是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民间文化 数字化 空间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