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文化、历史学界时下正在进行着关于中国农业、城市、国家起源的热烈讨论,涌现出许多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并出现与国外做对比研究的探索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国的农业、城市与国家起源放在世界历史的更广阔时空范围内进行考察或许不无益处,以下根据所能接触到的材料对世界历史中的农业、城市与国家起源做一概述,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资料的不断丰富,我国这方面的学术成果定会对世界范围的已有认识有所贡献。

  • 标签: 中国农业 中国 城市 中国 世界范围 思路
  • 简介:近日,运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向所属各县(市、区)编委发出通知,要求7个没有设立文物局的县(市、区)设立文物局,3个县文物旅游中心更名为文物局。至此,运城市13个县(市、区)都设立了文物局,这是该市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日前山西省文物局转发了这一通知。

  • 标签: 文物局 运城市 山西省 文物保护工作 机构编制 旅游中心
  • 简介:东庄(EasternEstate)位于苏州城东,为吴宽之父吴融所建。吴宽不仅请李东阳作《东庄记》,文学友人做东庄诗,还托请沈周为他绘制了一套《东庄图》册页。这些记文、诗赋和绘画都具有某种纪念性,纪念吴宽的父亲吴融,同时又展现出吴融及吴宽所拥有的财富、品行和修养。《东庄图》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成为现存明代最早的园林图像,直接影响到文徵明及其后的吴门画家,还建立起一种再现园林的图像模式。通过考察《东庄图》对城市空间、山川景物以及观看视角的处理方式,可以讨论明代以来“城市山林”的图像传统如何得以塑遣成形。

  • 标签: 东庄图 空间 图像 城市山林 地图
  • 简介:城市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城市的建置、成熟与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水平。本文所述的城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称之为"城",是一种以高墙围绕起来的具有防御功能的新型聚落形态。通过对古代城址的考古学研究,可以窥见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 标签: 河套地区 秦汉时期 中原王朝 古代城市 城址 匈奴
  • 简介:在我国,城市化不仅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还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区域的扩张和城市外貌的更新.而其中,城市区域的扩张和城市外貌的更新,必然引发城市建设与历史文物保护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建国以来的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十分显眼的问题,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中国 城市化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
  • 简介: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中所见的写经题记、经济及诉讼类文书,对中古时期敦煌百姓的婚变现象作了分析,并对以女性为中心的丧偶、守寡及再嫁问题进行了详细考察.中古时期的敦煌一般女性在亡夫之后,感情和生活大多陷于困顿;而在这之后不论选择独身还是再婚,她们的行为都能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由此揭示出敦煌百姓的婚姻观念,在女性的守寡或改嫁问题上没有特别的要求和唯一的标准.

  • 标签: 中古时期 敦煌 婚变 守寡 再嫁
  • 简介:1983年7月—9月,在美协及有关部门关心下,我们完成了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的设计。现就总体设计的几个方面,谈一些体会。一、设计意图: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不同于一般雕塑展览,多年来美术展览中的雕塑作品基本上

  • 标签: 城市雕塑 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 纪念性雕塑 城雕 大型雕塑
  • 简介:2005年4月至7月,为了配合成都永陵博物馆“国宝回家”系列活动,成都市文化局和中共成委宣传部理论处、成都永陵博物馆共同开展了一次“王建与成都”为主题的证文活动。征文启事见报后,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纷纷投稿至永陵博物馆。现从来稿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4篇文章,在本刊予以发表。

  • 标签: 城市 中国 世纪 成都市 博物馆 征文启事
  • 简介:世纪之交的中国,伴随城镇化步伐的加大加快和城市文化意识的觉醒建设城市博物馆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梦想和行动。这一重要的城市和文化现象,引发并带动了业内外对于城市博物馆特征、定义、职能、作用、管理、创新等问题的理论探索,并收获了许多思想成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局限也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对特征和定义专题研讨不够,对管理和创新谈经验多、谈理论少,致使个人表达多为只言片语,简单而不充分,集体表达话题不够集中、论述不够系统全面。中国城市博物馆的理论探索在出发的路上,它需要超脱经验,拥有更多的哲学思考;它需要顶层设计,向着深层次、体系化的目标迈进。

  • 标签: 城市博物馆 特征 定义职能 作用 管理 创新
  • 简介: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杰作。有位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专家曾说:“现代化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甚至比战争更厉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农村集镇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建设性破坏”、“片面追求旅游经济效益而造成的破坏”,如何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 标签: 城市化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 私人收藏
  • 简介:运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设计构思城市博物馆中的陈列是本文要试图论述的观点。生态博物馆从其发端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从其先导者法国的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给予的三次定义来看,对生态博物馆的认识是从最初的关注于人类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状态,到后来的强调地方社区的作用,再到将生态博物馆的作用定位于人类如何更有效地将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环境,进行收藏、保护和研究。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陈列 城市 人类生活 设计构思 环境
  • 简介:S.5639《蚕延愿文》是以“蚕农称意”为祈愿目的斋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文中列出的10位蚕神进行考察,从中探究敦煌佛教信仰民俗化的发生模式,即敦煌佛教信仰的民俗化是以佛教思维方法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敦煌文献 民俗 蚕神 斋会 祈愿文
  • 简介:本文主要考证了凉州失陷前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的事迹及相关西北史事。针对学界流行的法藏敦煌文书P.2942所记被杀害于长泉的副帅为杨志烈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认为该副帅实为杨志烈的继任者杨休明,文书中的“尚书”才是杨志烈,以往学界将卷中的“尚书”与“使主”“副帅”“元帅”,甚至“河已西副元帅”视为同一人的做法当属失察,他们乃是不同的三个人,因而不应以杨休明的遇害时间地点否定传世史书对杨志烈遇难情况的记载,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对杨志烈于广德二年至永泰元年之间被沙陀杀害于甘州的记载真实可信。

  • 标签: 杨志烈 河西节度使 P 2942 沙陀 安史之乱
  • 简介: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批判地对待过去的历史资料,并且要在正确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基础上方予使用。”所谓高句丽的王系问题,可以说是高句丽有过几代王,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怎么样的问题;而所谓高句丽的王号问题,则可说是高句丽有无固有的君主称号,以及高句丽的“王”的称号最初使用于何时,高句丽王是否称过“大王”、“帝”(皇帝)等的问题。

  • 标签: 《高句丽史与东亚》 朝鲜 历史研究 王系问题 王号问题
  • 简介:2003年11月19日,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了第23次大会。我国派出了以国家文物局董保华副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 标签: 文物保护 文物修复工作 工作会议 ICCROM理事会
  • 简介:4月14日上午,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举行了“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暨贵州蜡染艺术展开幕仪式”。复旦大学党委燕爽副书记出席仪式,并致辞和剪彩。燕爽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校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凝炼发展方向,整合学科优势,最近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同意,成立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标签: 复旦大学 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贵州 蜡染艺术 展览活动
  • 简介:维摩展完善了这一以摩诘与文殊菩萨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 标签: 敦煌石窟 维摩诘经变 设计意匠 窟门 不二法门
  • 简介:以敦煌唐写本张平子《西京赋》残卷校勘清代胡克家刻本李善注《文选》所附《考异》,既可见考异者之真知灼见,亦可见其妄断谬说。于是,对《敦煌吐鲁番本文选》编者饶宗颐先生之喟叹——“今人眼福,回非前贤所可及也”,深有同感矣!

  • 标签: 敦煌唐写本残卷 胡刻文选考异 校勘是非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