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吕潜(1621—1706),字孔昭,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明代遂宁有“席、黄、吕、旷”四大家族:席氏以宰相席书、侍郎席春、给事中席梅山为代表;黄氏以工部尚书黄珂及其子布政使黄华、女黄峨为代表;吕氏以宰相吕大器及其子吕潜为代表;旷氏以巡抚旷昭为代表;均遐迩闻名。吕潜之祖吕有闻,系遂宁乡贤;父吕大器,官至明末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有子四:吕潜、吕渊、吕泌、吕溥;女婿有李实(进士、语言学家)、张象种(进士、胶州知州)。崇祯十五年(1642),吕潜中举人;十六年(1643)中甲第287名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以弹劾马士英去官,人广东。吕潜奉母寓于浙江省之苕溪(今湖州市),复流寓扬州。

  • 标签: 宰相 进士 崇祯 大学士 李自成 巡抚
  • 简介:一、上林官考说异歧之焦点在于第官上林官考究之学源远流长,自魏时张晏首启以钟官、均输、辨铜为上林铸钱官之考后。历千数百年,史界屡见讨论,但未有异歧之说。迄至近现代,学术界方据出土有铭钱范与西汉“钱丞”封泥,核查史料,重新作考。形成数种有代表性的考说。王献唐、

  • 标签: 近现代 学术界 王献唐 考说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魏史料中“身备仗”一词具体含义的解释,考察魏晋南北朝时代作战人员的武器装备系统。汉代以来,以往长期沿用的武器装备系统,经与边境族群战火洗礼,出现新的变化趋势。魏晋南北朝时代军队中,不同战术功能的兵种以下列武器作为区分:抛射性兵器弓弩、砍斫性武器刀(配檐)和击刺性武器稍。一部分技艺精湛的战斗人员,有可能复合装备稍一弓矢、稍一刀楣,或刀楣一弓矢。“身备仗”即指精锐武装人员,身上同时复合装备以弓矢、刀楣和稍种战术功能截然不同的武器。这种复合装备的现象,有可能是中古时代中国战争技术与内亚族群军事文化交叉影响下的产物。对以“身备仗”为代表的多种兵器复合装备现象的分析,可以展现中古军人的装备系统和战斗技艺,而追溯中古时期军事审美传统,更是观察古代军事文化的独特窗口之·。

  • 标签: 装备系统 军事文化 弓矢 刀楣 “身备三仗”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强调,“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贴近”是中央对我们文博事业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坚持文博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必须“贴近”。而完成“贴近”的新任务,又必须坚持“创新”(即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笔者认为,重视和大力举办“特别展览”(即传统称之为“临时展览”)是博物馆新时期完成新任务的重要形式和思路。

  • 标签: 博物馆 特别展览 馆藏建设 陈列工作 中国 群众路线
  • 简介:孔布是先秦货币中颇为罕见的珍品,自发现以来,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学者为之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年代问题,还是一个难解之谜,未能达成共识^⑴。笔者不揣浅陋,现就这一问题,试图在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测其中的奥秘^⑵。

  • 标签: 三孔布 先秦货币 中国 发行流通 铸币年代
  • 简介:剑门关“国”古桥何中辉天下雄关一剑门关,是秦以来由此入川的重要通道。这里关隘雄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国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恢复中原,在开僻这条通道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之,关内至今留下了许许多多形状结构不同的国古桥。它吸引着众多的学者和游人参...

  • 标签: 剑门关 诸葛亮 剑阁县 蜀汉 统一大业 望乡台
  • 简介:古代文化人著书立说从不谈钱,因为孔圣人早就教导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是也有离经判道的。在有些文化人眼里,钱不但可以入文,而且可以入诗。在此不妨试举例。

  • 标签: 酒令 中国 古代 民族文化 齐刀 钱币
  • 简介:国时期,一般指东汉灭亡后,魏、蜀、吴国鼎立的时期。即自曹丕代汉称帝,立国号为魏,改纪元为黄初元年(220年)起,到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年(280年)月,吴亡为止的61年间的时期。但是,史学界一直把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与孙权和刘备的联军5万人,隔江相持;孙刘联军利用曹兵长途疲惫和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战术,大破曹兵,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后,到国建国前的那段历史,也划入国时期。

  • 标签: 三国时期 钱币 三国鼎立 史学界 建国前 东汉
  • 简介:<正>一、楚方城提起楚方城,人们往往会想到《水经·(氵无)水注》(卷31)所引刘宋时人盛弘之的一段话:叶东界有故诚,始(?)县,东至(氵亲)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在汉魏六朝有关记载中,这是最为系统、具体的一条,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然而,与汉魏六朝的其他有关记载相比,盛弘之所述却有明显的不同。《左传》僖公四年屈完说“楚国方城以为城”,《杜

  • 标签: 方城 南阳盆地 左传 史记正义 淮阳 十三年
  • 简介:<正>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文物陈列室现藏有汉印多方,今择方精品介绍如下:一、广明左尉印为铜质,方形拱钮。边长2.3×2.3厘米,厚0.8厘米。钮高1厘米,重43.5克。印面阴刻篆文“广明左尉”四字(图一),印在汉长安古城出土。据《汉书·霍光传》卷六十八(中华书局版第一九三页):“明旦,光闻之,止书室不入……,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文广明,都郎属耳。”(师古注曰:之,往也。广明,亭名也。属耳,近耳也。)

  • 标签: 广明 中华书局 历史系 古文物 汉长安 汉印
  • 简介:山西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战国时期韩、赵、魏国的主要活动地区,留存在山西各地的晋布币特别多。1958年在侯马东周遗址出土了一批空首耸肩尖足大布,其大多数是无文的,有文的只有几枚。同地还发现有铸造空首布的陶范。这批空首布的时代,约为春秋晚期。其它地区尚未发现有空首布出土。建国以来,山西各地大量出土的布币是战国时期的平首布币。其中包括有尖足、圆足、方足等不同形制。平首布币的币面上,

  • 标签: 空首布 布币 尖足布 圆足布 平首 方足
  • 简介:关石刻发现于贺兰山腹地关口石壁上,故命名为关石刻.关石刻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该区域明长城颇有价值,而且进一步说明有明一代明朝与蒙古关系密切,双方既有交战冲突,也有交往融合.本文拟从个方面对关石刻加以考证研究.

  • 标签: 石刻 考证 贺兰山 明长城 石壁 明朝
  • 简介:中古道教"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洞经书"和"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 标签: 古灵宝经 三洞 三乘 上清派 判教 整合
  • 简介: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的中肯联合水下考古工作队,对马林迪奥美尼沉船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主要完成了遗址东北部A区船体以上堆积和遗址东部、南部二条探沟的发掘和清理,发掘面积共计150平方米,确认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层位堆积、船体结构、船载文物和文化内涵等基本情况。通过发掘揭露出较为清晰的船体结构,船壳外板单层、厚实,肋骨密集、粗壮,舱底垫板单层、轻薄,船体外包铅皮,以铅条填缝,造船工艺特点鲜明;出水有象牙、铜锭、铜范、水银、硫化汞、绿釉陶器、有孔石器等重要遗物,通过对比研究,奥美尼沉船为16-17世纪葡萄牙船。奥美尼沉船遗址是肯尼亚和东非的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为探讨肯尼亚乃至东非沿海贸易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海上贸易与交流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奥美尼角沉船遗址 水下考古发掘 船体 出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