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海地处边远,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产方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清一代,青海的商品经济发展滞后,并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发展特点。

  • 标签: 清代 青海 商品经济
  • 简介:1932年2月结束了从鄂豫皖苏区西征的战略转移。挺进川北,在川陕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高度评价“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

  • 标签: 经济发展 红军文化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川陕革命根据地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人民群众
  • 简介:保安族是长期生活在甘肃的独有少少民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人口14000余人。由于人口较少,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并不富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在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援助下,保安族人民经过自身努力,艰苦奋斗,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明显改善,农村贫困面已由1995年的45%,下降到现在的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元。

  • 标签: 经济发展 保安族 农民人均纯收入 群众生活 非公有制经济 农村贫困
  • 简介:一、肃南县经济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肃南县经济发展现状1.农牧业。坚持草业先行,以草定畜,舍饲喂养,调整结构的生产方针,大力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在巩固扩大甘肃高山细毛羊养殖基础上,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牧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由于肃南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得县区有很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 标签: 经济发展现状 生态环境 肃南县 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畜牧业生产方式 综合经济效益
  • 简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全球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显著现象是,国外的白银源源不断地大量流入中国,并一直持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关系?国外白银何以持续不断地流入中国?国外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略作论述。限于篇幅,文中讨论的时间范围主要为有明一代。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外国 白银 中国 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
  • 简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快速改变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局面,是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根据积石山县“十五”计划纲要和“积石山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想和战略目标”(讨论稿)的基本要求,在改革开放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保安族经济,是保安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关键。

  • 标签: 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传统优势 保安族 地区差距 脱贫致富
  • 简介:北宋时期,在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下,扬州总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至南宋,扬州作为南北政权对峙的前沿地区,人口总数虽不及北宋整体水平,但不断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而且淮东地区的在城人口占有一定的优势。人口的增长是宋代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认为宋代扬州相对衰落的观念过于笼统,忽视了宋代扬州区域、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南宋扬州人口流动性较为突出,其中军兵的遣入较北宋时期更为明显,反映出扬州城市属性从经济性向军事性的转变。

  • 标签: 宋代 扬州 人口状况 经济发展 城市属性
  • 简介: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张家川地区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大道必经的丝路重镇和享誉陇东的商埠重镇之一。善于经商的回族群众不仅促进了张家川的商贸流通,也为张家川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家川的回汉群众在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其善于经商的特长,大大加快了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并使其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

  • 标签: 个体私营经济 张家川 经济发展研究 回族 自治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简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稳中求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我们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20、2035、2050年三个阶段性目标,为下一步经济工作指明了方面。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严重损害了国际经贸规则和我国出口环境,中国必须同样应对多重矛盾和挑战,在探索和抗争中解决问题和矛盾,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这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部委智库等的智慧和战略定力。

  • 标签: 经济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经贸规则 阶段性目标 稳中求进 生活需要
  • 简介:本文基于第七、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数据,核算了民族8省区森林碳汇总量与市场价值、影响因素以及森林碳汇经济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总量约为1.17亿吨,市场价值43.49亿元,其中阔叶混交林、云杉、杉木、杨树四类为森林碳汇优势林种,森林碳汇资源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区域差异性较为突出;民族地区森林碳汇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业产业生产总值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林业投资、受害森林面积具有显著负向效应;民族地区碳汇经济发展先行先试、项目类型多样并且经济带动能力初步显现,但同时也存在认识不足、人才匮乏、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尚未与贫困群众建立精准对接机制四个方面主要问题。未来民族地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需要围绕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森林碳汇盘查、市场化运作、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

  • 标签: 民族地区 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经济
  • 简介: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政府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资源型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特殊的地区,立足于这个实际,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整个青海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循环经济 发展战略 柴达木
  • 简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具有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巴克图口岸位于新疆塔城市郊,该口岸已有100多年的通商历史,曾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之一。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被迫中断。1990年10月20日重新开关,1991年9月起开始临时性过货,1995年7月向第三国开放。巴克图口岸及多个工业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畜牧、特色林果”等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绿色农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成为带动塔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

  • 标签: 巴克图口岸 塔城 口岸经济 农产品
  • 简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重要目标.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小康事关全局.本文就青海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差距及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作了一些探讨.

  • 标签: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贫困
  • 简介:外资在东亚和拉美战后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张和声外国资本在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利弊得失也一直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将主要探讨东亚的韩国和台湾、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战后利用外资的情况,对两大地区作些横向比较,以求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

  • 标签: 外国直接投资 墨西哥 外资 私人银行 经济发展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