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作者: 钱国勇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0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民族学是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法)研究民族发展演化的一门社会。它期望通过对一个个民族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它们各自的起源、分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关系。民族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梳理上述这些方面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情况揭示世界诸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或某一个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民族学在欧美一些国家里又称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一种研究人的文化属性的、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学科,它和研究人类属性的、属于自然科学的体质人类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学学科。因为人的文化属性及其民族性不可能分开,所以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民族学源于欧洲,它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主要研究非欧、非西方民族的人类共同体,不涉及西方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本身的发展,目前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已不限于非西方民族,世界上各种人类共同体,包括西方民族和西方社会中的移民社区,都已经成为它的研究对象。因为民族音乐学是民族学和音乐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所以它一直受到民族学的发展及其各个学派的深刻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等唱法和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的各种唱法的总称,它是通过优美的旋律,独特的个性音色,字正腔圆、声隋并茂的演唱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塑造音乐形象,体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中国民族 声乐 艺术 魅力 情感
  • 简介:少数民族故事影片是我国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恰似一朵奇异的花朵.在不同时期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经典故事片频出的黄金期.众多影片至今我们还耳熟能详。新时期的少数民族影片秉承优秀传统.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的叙事结构.以民风民俗为重要元素.以爱情故事与社会变化为叙事主体.把民族文化的时代主题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进行“嫁接”.把人物性格与地域文化相互映照.形成了新鲜而又熟悉的样式和风格。新世纪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把经济生活、文化特征、心理特质、

  • 标签: 少数民族题材 故事影片 生存策略 市场 电影事业 五六十年代
  • 简介:钢琴,作为“键盘乐器之王”的西洋乐器,自19世纪末进入中国以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我国已融人了中国人的音乐生活并逐步在中国的社会音乐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钢琴这门乐器,但是,从钢琴音乐的传统文献看,带有典型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比比皆是,当代中国钢琴艺术向何处去?——走民族化的道路,创建出高度发达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中国钢琴艺术当前最迫切的历史使命。

  • 标签: 民族化发展 钢琴教育 中国钢琴艺术 浪漫主义风格 西洋乐器 19世纪末
  • 作者: 赵丽萍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每种唱法都存在气与声的运用,我国的民族唱法,更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唱法上已拥有了一套合乎自己民族声乐发展规律的理论以及严格讲究咬字、吐词和适应本民族语言特点的行腔。运字而又富有变化,感情真挚、朴实,充分反映我们民族性格、精神面貌的心理特征和演唱风格的科学发声方法。民族声乐的唱法不同于西方美声唱法,也区别于其它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声音、吐字、韵味、表情、修养诸多方面的统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声"与"韵"的审美追求由来已久,民族声乐在"声"与"韵"的表现上越来越丰富,突出了民族声乐的个性和特色,并在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中体现了"声"与"韵"表现力的精髓,突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民族声乐只有植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土壤,充分表现其风格与韵味,才能显现其民族特色和生命力,把作品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

  • 标签: 民族声乐 声音技巧 声乐审美 韵味
  • 简介:众所周知,民族音乐的生成与发展,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及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任何事物如仍停滞在原来的框架中运转,终究会被前进的时代所淘汰。因此,对于民族音乐的分析和研究,也必须站在时代的视平线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传统艺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为评价和借鉴吸收的重心。

  • 标签: 民族音乐 继承与发展 旋律手法 音响 继承传统 多声部
  • 作者: 王艺丹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8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民族化是一切艺术形式的亮点与支点、生命与灵魂。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指出:“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①周恩来也指出:“少数深化的东西可以保持,但是,多数是要能在中国土壤里植根成长的。”②对于中国的各种艺术而言,民族化不仅是本土艺术品种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所有外来艺术品种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种外来艺术品种,无不走出一条成功的民族之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民族声乐所表现出来的新的艺术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包括现代传媒中民族声乐的新内涵、演唱方法的多元化融合以及声乐艺术呈现方式的多彩化倾向等,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声乐所特有的文化艺术特色,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民族声乐 民族特色 文化内涵 声乐艺术
  • 简介: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民族音乐学关注度的逐步提高,对这一学科如何才能更加符合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在面对具体的音乐事象时,我们的研究工作究竟是坚持个案调查,从"个案"观"整体",还是从宏观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决定了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是我们进行研究时必须做好的理论工作。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笔者所学,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调查 宏观把握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
  • 简介:弹指一挥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引领下,“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自2005年4月启动的“民族艺术进校园一年一千场”活动,有60余个专业团体、社会团体参与其中,把京剧、昆曲、皮影、木偶、歌舞、儿童剧、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送到学校师生身边。

  • 标签: 民族艺术 校园 京剧 传播 教育委员会 社会团体
  • 简介: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却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引起了文化界、学术界人士的关注,也受到了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着手对民族民间文化实施立法保护,成立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颁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施纲要,举办各种规格和不同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等.这对于唤起全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形成对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自觉传承与弘扬,都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但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究竟居于怎样的位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人们的认识并不是一致的.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 标签: 民族民间文化 演变趋势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文化旅游业 文化保护工作
  • 简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包含了各族人民创造的、能体现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的各种演唱形式和声乐艺术品种。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不断实践与探索,已形成相应的美学原则和演唱方法。它要求现代的民歌演唱,既不能失去传统的民族风格、韵味,又要符合时代审美需要。按照这一美学原则,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

  • 标签: 民族声乐艺术 中国现代 借鉴 吸收 戏曲 美学原则
  • 作者: 杨冬笑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1-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艺术都以各自的民族化为其主要标志之一,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歌舞伎、中国的京剧……无不以各自的民族特色取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阿洋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代表了不同民族的特质。世界上有一种人一个人同时唱两个人声部的歌曲,那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呼麦”歌曲。过去我国新疆蒙古族中也有人会唱“呼麦”歌曲。现在不仅蒙古人唱,而且美国人、法国人也学会了“呼麦”的演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由湖南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边城》,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新颖的舞蹈语汇,浓郁的民族风格而引人瞩目。舞剧《边城》的特点。首先它是从舞蹈本体特征出发,对小说进行精简和提炼。充分发挥了舞蹈擅长抒情的特长,反映了“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标签: 民族舞剧 舞蹈 参演剧目 上海国际艺术节 演出 民族风格
  • 简介:声乐与戏曲,作为民族艺术的两大瑰宝,并立于民族艺术之林。声乐与戏曲作为同宗异族的两种艺术,有共通之处,亦有差异之处。笔者将之归纳为“四同五异”。“四同”,即渊源相同、演唱方法有相通之处、曲作旋律的和鸣、美学精神相同;同时具有“五异”,即概念有别、艺术追求有别、练声方法有别、风格表现形式有别、音乐体制有别。正是这些相通相异之处,让民族声乐与戏曲能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互相借鉴,融合。

  • 标签: 民族声乐 戏曲唱腔 相通 相异
  • 简介:孔刘辉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09.3)发表同题文章,文章从情节主题、精神内涵和结构形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陈铨抗战期间的戏剧。抗战爆发后国难当头,已有多部长篇小说问世的陈铨颇为意外的开始了戏剧活动。1938年到1943年间,陈铨共编写多幕话剧5部:《黄鹤楼》、《野玫瑰》、《金指环》、《无情女》和《蓝蝴蝶》;长篇小说、

  • 标签: 《戏剧》 陈铨 浪漫精神 民族情怀 中央戏剧学院 抗战期间
  • 简介:国家大剧院2012年歌剧季中,《运河谣》作为新推出的一部原创民族歌剧剧目,由黄维若、董妮编剧,印青作曲,廖向红导演。6月21日至24日,这部歌剧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四场,观众反应热烈,很多人被它清纯自然的故事所打动。联运河谣》是迄今为止国家大剧院的第四部原创歌剧,它是一部以民族唱法为载体的歌剧作品。这部歌剧没有轰轰烈烈的历史场面,也没有民族斗争的战争情节,而是通过对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的描写,歌颂了爱情与人性的美好。

  • 标签: 民族歌剧 国家大剧院 风貌 现代 气韵 原创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