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三个实在加虚幻的层面,即天堂、尘世和地狱。这三个空间的层面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时间上的前生、现世和来世,便构成一个人类活动的大世界。在莎士比亚的这个大世界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自然界、国家政体、家庭以及个人之间的类比或对应。

  • 标签: 莎士比亚 社会秩序观 戏剧舞台 人类活动 国家政体 自然界
  • 简介:2015年转眼过去了。中国歌剧音乐剧的艺术生产和演出,依然呈现出一派热闹(我有意不用"繁荣"这个词)的景象。我观摩过的歌剧音乐剧不算多,但算算也有十几部;几位比我勤奋的乐评人看得比我多,但任谁大概都不敢说看到"全"的程度。坦率讲,

  • 标签: 歌剧音乐 乐评人 艺术生产 爱乐乐团 中国歌剧 景宁县
  • 简介:吴虞,祖籍四川新繁,1872年生于成都文庙前街一个地主家庭,原名姬传,21岁时更名为虞,字又陵。吴虞自幼聪颖,博闻强记,好诗文,于是常有独特见解。他19岁时,进入成都尊经书院跟从吴之英学习,后又拜井研寥季平从事朴学研究。戊戌变法后,他对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竭力给予宣传,当时在闭塞落后的四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而被时人称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

  • 标签: 吴虞 文化观 西方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政治学说 成都
  • 简介:福建京剧院来台湾演出多次,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福建的京剧水平大概和台湾差不多,一看却大为惊喜,剧院演员阵容齐全,而且非常年轻,张美超、李海宁都还是小女孩,唱起大戏却一点都不含糊,流派特色鲜明。那天下午看张美超《状元媒》,晚上再整出《四郎探母》,张派到底,跌宕多姿。

  • 标签: 京剧院 台湾地区 福建 演员阵容 演出 张派
  • 简介:2015年3月,由林兆华导演的易卜生名剧《人民公敌》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连演五场,引发热议。我们如此惊讶,又如此谙熟,一百多年前的经典老剧,今天看来仍历久弥新,相比不断进步的发达科技,人性的颜色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冥冥驱动之中,同类事件在戏里戏外反复上演而司空见惯。我们以为官僚阶层虚伪浮夸,面目可憎,却不见真正的顽疾在于"多数派",是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和民众的本性使然。

  • 标签: 人民公敌 林兆华 官僚阶层 同类事件 易卜生 人类社会
  • 简介:林兆华并非导演专业出身,早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78年开始做戏剧导演。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为了幸福干杯》、《谁是强者》等,这些作品主要是社会问题剧,在当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 标签: 林兆华 戏剧导演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观 作品 表演
  • 简介:莱辛和郑板桥是中西方艺术史上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诗画在动静分离与动静结合、美丑不同与美丑并存、美中重真与真中存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样的不同是在中西方诗画的背景下形成的。

  • 标签: 莱辛 诗画异质 郑板桥 诗画一律
  • 简介:今天我想谈布莱希特与写意戏剧。先说说布氏剧本和理论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布莱希特被介绍到中国来比较晚,是1955年春天日本戏剧大师千田是也访问北京时对当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提出的:中国对当代最重要的戏剧家布莱希特一无所知。这促动了田汉先生,他立即呼吁我们去研究他。但当时没有人响应。直到1959年庆祝新中国建国十周年时,我们文化部和民主德国签订文化交流协定,互相交换剧本,德方演出我们的《十五贯》,我方演出布氏的《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导演落到我身上,才算正式开始。

  • 标签: 布莱希特 戏剧观 中国戏剧家协会 《十五贯》 接受过程 文化交流
  • 简介:<正>一、“伊丽莎白戏剧”和三位最知名的演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是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中、后期(即自16世纪的70年代末至17世纪初)及继位的两个国王詹姆士一世时期(1603~1625)和查理一世时期(1625~1642);查理一世时开始有些衰微,但戏剧史家们还是把这三个时期的英国戏剧统称为“伊丽莎白戏剧”。在这之前,或者说早期的英国文艺复兴戏剧活动,主要表现为在剑桥、牛津等知名大学的人文主义学者们举行的学术研究性的,即把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古典剧作予以英国化的改编,由大学生担任演员的业余演出,以及为王室的礼庆、娱乐在宫廷举行的类似剧作由朝臣、侍从等作演员的业余演出,而流浪各地走江湖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出当然也会受到大学和宫廷演出的影响。

  • 标签: 表演美学观 伊丽莎白 演员 人物形象 剧团 表演风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由著名戏剧家黄佐临同志和陈颙同志导演的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伽俐略传》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公演了。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在《戏剧艺术》杂志上就《伽俐略传》和该剧在国外上演的情况,向读者作一介绍;并希望通过对布莱希特的介绍,使广大的戏剧工作者和爱好者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和创作实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起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布莱希特这一流派的愿望。

  • 标签: 布莱希特 伽俐略 新时代 戏剧观 观众 间离效果
  • 作者: 周俭影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中提琴系西洋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它的形状、构造、演奏方法等,均与小提琴很相似。但是,它的尺寸比小提琴略大,全长约66厘米(小提琴全长约60厘米)。它的定弦也比小提琴低五度,为c—g—d1—a2(小提琴为g—d1—a1—e2)。中提琴的音色也比小提琴厚实、丰满。中提琴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既可以用于西乐队(交响乐队)中的齐奏、重奏、独奏,也可用于中国民族乐队中的齐奏、重奏、独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发展和人们心态的不断变化,戏剧创作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在发生着变异和革新。固有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遭到冲击,传统的戏剧观念受到挑战。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变化构成了当前戏剧创作的基本态势。本文拟从近年戏剧舞台上活跃的演出实践中,撷取例子,展开对戏剧态势主要倾向的把握和探讨。

  • 标签: 戏剧创作 戏剧观念 中国戏剧 当代意识 剧作家 戏剧作品
  • 简介: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几部西洋歌剧中,普契尼的“图兰朵》可能排名第一,因为它取之于中国题材,其中的《茉莉花》旋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因此2018年沪上演出的第一部歌剧——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并作为上海大剧院20周年庆典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图兰朵》。

  • 标签: 《图兰朵》 上海歌剧院 上海大剧院 20周年庆典 中国题材 《茉莉花》
  • 简介:每个人都有梦想。或许简单.或许复杂.或许现实,或许虚幻。长久以来,”辛德瑞拉“这个童话人物一直深受大众喜爱。不只是因为她是勤劳和善良的化身.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她那充满梦幻色彩的奇遇。毕竟.太多太多的人正在做着或曾经做过“灰姑娘变公主”的美梦。这次.话剧艺术中心携手王安忆推出的《发廊童话》,用童话为梦想导航,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

  • 标签: 童话 梦想 发廊 导航 艺术中心 灰姑娘
  • 简介:话剧《甲午祭》作为“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之一,由编剧卫中、导演吴晓江、舞美设计申奥、灯光设计孟彬等人组成主创团队,并汇集了山西省话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力量。“甲午”,意指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祭”,意在重温这段中华民族的危机和屈辱,警醒今天的中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3月3日晚,笔者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观看了这部剧作。除了引子和尾声,一共有17场戏,

  • 标签:
  • 简介: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希波战争和雅典民主改革的亲历者,他对爱国主义和民主制有着独特见解。他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巧妙地融入悲剧创作中,将剧场当成了他宣扬政治主张的阵地。

  • 标签: 埃斯库罗斯 悲剧 政治
  • 简介:《四百击》(又名《四百下》),是法国著名导演佛朗索瓦·特吕弗的代表作,属半自传性作品,是其“安托万系列”电影的第一部.被誉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曾获戛纳电影节导演特别奖。

  • 标签: 《四百击》 戛纳电影节 影片 自由 代表作 特吕弗
  • 简介:11月18日我有幸观看了歌剧《楚霸王》的演出。西洋歌剧是我的最爱,所以我是怀着好奇与怀疑的心情首次观看中国原创歌剧。平心而论,我过去并不那么喜欢现代歌剧,它既没有美丽动听的咏叹调也没有绚丽多彩的伴奏音乐。但这次观看歌剧《楚霸王》之后,尽管有一些不尽如我意之处,但是《楚霸王》这部现代歌剧还是深深吸引了我。

  • 标签: 西洋歌剧 体验中国 原创 伴奏音乐 观看 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