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健康的原因.我已经有很长时间不看展览.但是今天我以激动的心情来看钟涵先生的展览。我一直在等待钟涵先生的展览,我对他的展览怀有很高的期待。今天的展览给了我很大的满足.不仅是审美的满足,而且是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艺术展 人文 展览
  • 简介:二〇〇八--二〇〇九年度中国书协学术课题研究项目的评审工作干十一月三十日在北京圆满结束。十位评委对六十三个参评项目进行了认真审阅和评估,共评选出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四个,年度课题研究项目九个。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人选项目符合申报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标签: 课题研究 学术精神 评审工作 项目 评审程序 中国
  • 简介:该文在回顾学界对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研究略史的基础上,对学者们关于帛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反思,并进而对一些代表性研究论文做了重点解析,并提出美术史研究中"原境"观察与分析视角、方法的重要性。

  • 标签: 马王堆汉墓 帛画 学术史 方法论 “原境”研究
  • 简介:在“福建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系列展览中,“新人展”是特别为部分新近进入当代艺术视野的艺术家举行的专题展,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队,代表人物为庄长达、林铖刚、周雄波、陈鸿志等,大多毕业于90年代晚期,他们当中大多数早在学生时期就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展示出个体的艺术才智。

  • 标签: 艺术家 福建 艺术视野 代表人物 90年代 个人作品
  • 简介:由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主办,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张家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苏州博物馆、昆山昆仑堂美术馆、吴江博物馆协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为特别支持单位,《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为后援单位的“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经组委会研究确定将于二〇〇七年八月十八日—二十一日在苏州如期

  • 标签: 书法史国际 国际学术 学术研讨会
  • 简介:至少对欧洲人来说,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爵士(1902—83年)是20世纪最为卓越的建筑史家。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英国建筑带入了公众视野,并使建筑像其他“美术”门类一样被加以研究、欣赏与保护。“佩夫斯纳”的名字简直成了其里程碑式的著作《英国建筑》丛书的别称。佩夫斯纳是历史学家、批评家,但他首先是一位教师。他的使命就是教育英国人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建筑传统,把这种传统转化成现代派的美学,并坚持认为这种美学是20世纪最强劲的推动力。

  • 标签: 艺术史家 学术 生平 矛盾 20世纪 英国人
  • 简介:今天下午冯今松先生的《冯今松中国画艺术展》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在座的各界人士向冯今松表示祝贺。同时向出席“冯今松艺术展研讨会”的各位专家、教授、学者以及在座的每一位同仁表示感谢!尤其要向从北京、天津等地专程赶来的全国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杂志主编王仲先生,《国画家》杂志主编陈正明先生表示感谢!

  • 标签: 中国画艺术 艺术展 中国文化 研讨会 作品 花鸟画
  • 简介:1999年12月31日至2000年1月6日,“跨越——1999福建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在福建省画院举行,参展艺术家有黄大来,胡声平,胡汉平,林容生,陈宗光,李晓伟,朱进,沈也,袁文彬,昌山川,陈明华。

  • 标签: 学术 当代 2000年 1999年 参展艺术家 福建省
  • 简介:2000年4月7日,由中国著名批评家、展览策划人黄专先生主持的"社会——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在成都上河美术馆开幕,参展的艺术家有:王广义、王友身、方少华,毛同强、石磊、冯峰、邓箭今、汪建伟、李邦耀、杨国辛、袁晓舫、曾浩、魏光庆等十三位,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展出有装置、图片、架上绘画等不

  • 标签: 美术馆 学术 社会 邀请 展览策划 第二
  •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信札文化自古就十分发达,传统书信来往极其讲究礼数,如何具礼、称谓、祝颂,乃至书写格式及字体等,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虽然也有胡适等人大力推行并实践白话文的写作,但在这些文化修养比较高的文人学者之间,他们还是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文言书信来进行日常交流。王国维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受过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保留着老派文人的一些习惯,所以信札中透着一股文人书

  • 标签:
  • 简介:张颔,一九二〇年出生于山西介休。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曾任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兼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古文字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其研究领域广涉古文字学、考古学、晋国史及钱币学等,先后出版了《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张颔学术文集》等著作。一九六五年,主持了山西侯马东周晋国遗址的发掘工作。《侯马盟书》的出版为晋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被国内外史学界公认为新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张颔先生在诗文、书法、篆刻方面也颇有造诣,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 标签:
  • 简介:本文记述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地域美术史研究暨《北京美术史》学术研讨会”要点,记述了参会学者对于“中国地域美术史研究的理论建构及相关问题”、“《北京美术史》著作”各自发表的学术观点,文末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及研讨会本身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地域美术史研究 《北京美术史》 学术研讨会
  • 简介:天津作为中国华北工商重镇,在行政上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直辖市。在清末洋务运动中,它是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与上海、广州同为沿海三大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应该说,天津是先于北京实行对外开放的,作为洋务运动的中心,天津既经历了惨烈的中西冲突风潮(如天津教案)又见证了西化的物质文明(如津卢铁路和大片洋楼)。对于天津来说,这样的描述是很切实的:“自1860年开埠以来,

  • 标签: 天津教案 对外开放 述评 作品 油画 美院
  • 简介:水陆画是依附于水陆法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宗教文化遗产,它的图像内容主要是根据水陆仪轨及民俗信仰的需求而进行绘制。在水陆画图像中既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内容,又包含着大量民间信仰的祈愿需求。因此,研究水陆画的图像构成,既能了解宗教教义发展的状况,还可以对当时的绘画技艺与民俗信仰进行深入的认识。

  • 标签: 宗教图像 水陆画 文化内涵
  • 简介:尚辉:从第一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开始,杭州打造的中国画双年展的平台是在新世纪应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意之大者”到“长卷视界”,在学术主题上可以看到它的立足点。因为影像是我们今天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的当代艺术媒介,当代艺术的产生和影像的发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因为影像艺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对架上艺术产生了支离,这是我们看到的很重要的学术现象。从“意之大者”强调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到这次的“长卷视界”,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画自身的发展、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它和图像、影像并没有直接的大关系,任何的图像或者影像很难说具备中国画特有的写意精神,意象中的造型,尤其境界、意象等中国画特有文化意韵和审美意韵是我们看到当代影像所不具备的。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画 双年展 杭州 影像艺术 当代艺术
  • 简介:江子迪[广州美术学院]《断·流》综合材料200×450×60cm导师:陈克作品点评:气体迅速冲击流体后瞬间凝固而成的激流被截断为数个部分,隐喻着文明进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 标签: 优秀雕塑 作品展学术奖 毕业生优秀
  • 简介:2018年5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承办的“经验、道路与使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艺术与传媒学术期刊—第二届中国艺术与传媒学术期刊主编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办。

  • 标签: 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艺术 学术期刊 期刊主编 改革开放 经验
  • 简介:2010年2月21日,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张仃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为深入探讨张仃先生的艺术成就、艺术思想和学术影响,2010年3月16日,中国国家画院在京召开"张仃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副院长解永全、张晓凌、张江舟;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张仃 2010年 综述 家风 美术教育家
  • 简介:由中国美术创作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馆承办,南京金盏花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南北人物·当代中国人物画学术交流展”,于2005年4月20日至2005年4月27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馆举行。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学术交流 当代 南北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年
  • 简介:“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是20世纪80年代后,四川美术学院第三次大规模在中国美术馆的集体展览。此次展览以八个学术单元系统地展示200多位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画种,丰富呈现四川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到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语境下的创作谱系。

  • 标签: 学院艺术 传统 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