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是“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于2007年11月,下设北魏历史文化和辽金文化两个研究所。中心主任为校长王守义教授,名誉主任为殷宪教授。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为中心的最高学术决策机构,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文化遗产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杭侃教授。

  • 标签: 文化研究 云冈 学术委员会 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
  • 简介:铜钦是西藏寺院宗教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出现.铜钦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制作,铜身分上、中、下三节,上面两节套放在下面最粗的一节中,演奏时拉长.在固定场合吹奏时放在木制铜架上,仪仗行进或临时场合吹奏扛在人肩上.铜钦一般约3米左右,小的2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五米以上.音质宏伟、低沉.其体积,音响堪称世界管乐器之最.

  • 标签: 套放 民间歌舞 演奏形式 巴谐 甲林 达玛
  • 简介:布达拉宫壁画遍布各个殿堂、东西两大殿堂、各个寝宫、门廊、走廊等等。总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无论从内容和画法、技巧上来说比其它各个寺庙更具有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等特点。

  • 标签: 布达拉宫 壁画
  • 简介:一、课题立项的社会背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型包括了三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某些地区还在经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三是有些地区已经开始经历20世纪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型。

  • 标签: 社会转型 项目简介 传统工艺 20世纪80年代 后工业文明 市场经济转型
  • 简介: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学界崇新尚异、各行其是的乱象,英国文学批评家艾略特提出要以“传统”为灵丹妙药,治疗时代痼疾。他的著名檄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表的。该文确立了艾略特现代批评家的重要地位,在文学批评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典的魅力乃是常读常新,移之当下的书法,《传统与个人才能》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 标签: 《传统与个人才能》 书法传统 文学批评家 19世纪末 20世纪 艾略特
  • 简介:拙文的题目名为“刍议”,亦即不成熟和不完整之意。加之限于篇幅,只能长话短说,一些问题仅仅提出来,有待大家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一我们民族的音乐教育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所以,我们早就应该明确提出尽快建立“音乐人才学”的主张。尤其是在中央提出“教育要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音乐人才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指导性极强的学科,它有利于提高音乐人才的质量和成才效

  • 标签: 音乐人才 音乐教育 艺术事业 外国音乐 音乐知识 专业院校
  • 简介:门巴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在浩如烟海的西藏艺术中,门巴族的歌舞艺术以它不同的表演形式和风格,闪耀着夺目的艺术光彩.地处西藏自治区门隅北部的错那县勒布区是属西藏山南地区的一个县区地方,也是我国门巴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根据笔者下乡调查和了解,流传在错那县勒布区的门巴族民间歌舞大致可分为四大品种:一、萨玛;二、贺新房;三、门巴戏;四、羌姆.下面逐一加以介绍.

  • 标签: 巴族 羌姆 民间歌舞 动作特点 西藏山南地区 少数民族
  • 简介:沈英妹,女,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人,1998年开始尝试在树皮、猪皮、牛皮上绘画。其“皮画”以少数民族人物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要题材,将中国水彩画和西洋画技法相结合,其画风古朴而自然。成立了三皮画社,是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画家。其绘画品种达20多种,是桂林五通农民画的代表。

  • 标签: 桂林市 少数民族风情 简介 作者 作品 封底
  • 简介: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原称哲里木盟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0月,为通辽市文化局领导下的文化艺术研究机构,位于通辽市明仁大街中段。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以来,为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艺术集成志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艺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研究人员发表了诸多研究论文和学术性文章,编辑出版了《科尔沁博艺术初探》等十几种专著和研究文集,对流布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等民族文化做了比较系统的搜集和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正在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在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关照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争创新的业绩。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简介

  • 标签: 文学艺术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通辽市文学艺术
  • 简介:百家争鸣。我们提倡的是畅所欲言,互为交汇,正反共存的艺术态度;我们呈现的是敢于“直面现实”的艺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我们承载的是透过表象引发的理性思考和争鸣。

  • 标签: 批评与自我批评 人才 编剧 凝聚 创新 百家争鸣
  • 简介:野卉山花色正艳──布依族舞蹈《穿胸官》简介贵州王思民山,是那么浑厚、粗犷、壮美;水,是那么柔情、温婉、动人。黔南喀斯特山乡的绿土地孕育出的民间艺术,又是这么璀璨夺目,姹紫嫣红。新近采撷到的布依族民间舞蹈《穿胸官》,便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一朵奇异的野卉山...

  • 标签: 布依族 民间舞蹈 喀斯特 贯胸国 荔波县 热爱生活
  • 简介: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位点基础较为厚实,梯队较为整齐.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共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博士生导师共5人.分别为刘尊明教授、陈桐生教授、何新文教授.宋克夫教授,郭康松教授。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 湖北大学 博士点 学位授予权 硕士研究生 简介
  • 简介:本文以人才成长相关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分析有关文献资料,探究高层次人才的特征及分类,影响高层次文艺人才成长的因素,总结高层次文艺人才的成长规律,并由此得出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启示。

  • 标签: 文艺人才 成长规律 高层次人才
  • 简介:赫云,文学博士,黑龙江牡丹江市人,满族。1999年至2007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文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艺术学、艺术理论研究。

  • 标签: 中国传统艺术 主持人 主题学 天津师范大学 简介 体系
  • 简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编号18CH204)。项目周期:2018年9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项目负责人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牧副教授。项目组核心成员为:张丽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世界文化博物馆)、谢文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唐超(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和邓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研究 北美地区
  • 简介:阿克苏地区文化艺术学校从1974年创建至今已有26年。经过许多创业者和后来者的共同努力,学校已改变了建校初一片荒漠的景象,建成了花园式的校园,并成为新疆培养中等艺术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26年来,学校已为全疆,乃至全国各个行业输送了1358名艺术人才,其中少数民族有912名。不少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文艺舞台上并成为骨干力量,为发展繁荣边疆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贡献。

  • 标签: 新疆 阿克苏文化艺术学校 艺术教育 人才培养 队伍建设 中等艺术专业
  • 简介: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主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同德育、智育一样,主要涉及人的精神生活。美育不带有一般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而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它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就业。

  • 标签: 高职人才 美育 美感教育 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
  • 简介:“藏族格萨尔史诗从说唱到戏剧演变研究”项目主持人曹娅丽,满族,天津宝坻县人,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5--2006年为青海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2006--2014年为青海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厦门大学人类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理事。现任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授。

  • 标签: 少数民族戏剧 主持人 格萨尔 中国艺术研究院 演变 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