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入元后,授兵部郎中,又历任浙江等地学提举,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不但精于音律、诗文曲,也是元代书画领袖,绘画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著有《松雪斋集》。

  • 标签: 赵孟頫 品读 涂抹 书画同源 翰林学士 宋太祖
  • 简介:上海美术馆在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为八十七岁高龄的贺慕群女士举办艺术回顾展,展出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作品一百五十余幅,包括各个创作阶段比较重要的油画、版画和纸上作品系列,全面的展示了贺慕群女士艺术生涯的整体创作面貌。这是上海美术馆为这位女艺术家举办的第三次个人展览。早在一九九六年,当时还位于南京西路四号的上海美术馆就举办过贺慕群作品展。

  • 标签: 作品展 上海美术馆 创作阶段 艺术生涯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 简介:文章对有关十九世纪德格宗派偏向思想的研究做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了国内外学者与此相关的佛教发展史、高僧大德生平、宗教理论、德格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对四篇从整体上评述宗派偏向思想的论文的阐释,概括和总结了当前学界对十九世纪德格宗派偏向思想之研究的现状。

  • 标签: 宗教研究 藏传佛教 德格 宗派无偏向 文献综述
  • 简介:在冯小刚、刘德华、刘若英、葛优、付彪等诸多大腕的强力支撑下,毫不费力地创造了中国本土电影票房神话的又一个高度.正如张曼玉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旗袍,中若隐若现的商品广告也招来比电影本身的笑料更多的关注声音,更有高人在网络上撰文笑谈影片中依次出现的广告商品,单纯从文章多达数万的浏览量就可见这一话题的高热度.

  • 标签: 天下 票房 《花样年华》 本土电影 冯小刚 影片
  • 简介:《东庄图册》是明朝中期著名画家及吴门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沈周的传世名作。原册共24幅,现存21幅,藏于南京博物院。它虽然不是鸿篇巨制,而只是一套册页小品,但却因为其朴实的技巧、含蓄丰富的意境及其独特的观照方式,而成为沈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一些作品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烈的现代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审读它也觉得很新颖别致,直到现在仍被很多当代画家所赞赏和推崇。

  • 标签: 《东庄图册》 艺术特色 沈周 著名画家 南京博物院 代表人物
  • 简介:世间必先有真君子,然后有真画家,画家必先具真性情,尔后出好作品。惜乎今人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名画家常有而真画家不常有,大作品多见而好作品不多见。吾友杨子江,性情中人,胸中芥蒂,笔下有风云,只顾埋头作画,不知扬名。作画唯境是求,不会赶时髦凑热闹;处世待人以诚。惟其是真画家,所以不“著名”;正因其作品生气贯注神韵天成,所以不“轰动”。然而,了解其人者,皆称之为真画家,鉴赏其画者,均叹之为好作品。“如此则足矣,夫复何

  • 标签: 闲云 册页 画家 图册 大作品 美术学校
  • 简介:2005年6月30日上午,久不联系的我的一位北师大同学给我发来一则短信:“启功先生去世了!”惊闻噩耗,我的内心掠过一阵茫然和空虚。静静地斜靠在苦乐斋的沙发上,凝目启功先生两次题赠给我的条幅,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那位慈眉善目、永远挂着像拈花微笑的佛祖一样笑容的坚净居老人了。尽管我知道九十多岁的老人迟早会走到这样一天,但我依旧时时刻刻在内心深处祈祷这一天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评书画论诗文一代宗师承于古创于今永垂鸿业标青史,从辅仁到师大两朝元老学为师行为范不息青衿仰令仪”,由启功先生弟子赵仁琏教授撰写、秦永龙教授书就的这对挽联生动地概括了启功先生传奇的一生。一百年光阴荏苒,一个世纪的烟尘散去,启功,从一个没落皇

  • 标签: 启功 苦乐 教授 斜靠 元老 季羡林
  • 简介:人类生活在一个公共环境中,它是一个以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动舞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环境中城市构造的复杂化、立体化越发呈现出一个城市引导标识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城市引导标识系统要解决的是环境信息与人的关系,它最终目标是建构宜人、便捷的信息环境,其满意与否不仅仅由引导标识功能决定,它也依赖于整个认知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体验。城市引导标识系统是创造一种具有强烈吸引力、令人深思的、表现独特情感体验价值的设计,这种情感体验设计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要体现,也是对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的再现。

  • 标签: 引导标识 情感设计 体验设计
  • 简介:李岗早年求学于吉林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后又在高校任教多年,在人物画写生教学中探索和积累,又慢慢归于自己本真的心迹,渐渐有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形态——不为西式造型写生所阻、不为传统笔墨程式所困的戏曲人物画。在近几年的艺术创作中李岗又潜下心把戏曲人物在瓷上进行绘画烧制,成为近几年他主要的艺术创作方式。

  • 标签: 戏曲人物 无妄 中央美院 创作方式 笔墨语言 吉林艺术学院
  • 简介: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形态在中国画中是最为常见的元素之一,本文把它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中国画中,在画面内容上的不同表现方式。本文从的不同形态入手,分析了在动态和静态两种形态下,表现手法的不同:在动态时主要研究了泉瀑和涧的表现方式,静态时从借物现和水禽浮水两方面来研究,之后进一步分析了这些表现方式对当代绘画的影响。

  • 标签: 水形态 中国画 画面内容 表现方式
  • 简介:中国传统人物画受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相学的影响较大,因此从创作理念到欣赏心理,都与建立在理性、科学的透视学和解剖学基础上的西方古典油画不同。本文从相学与人物画的关系角度切入,结合相关绘画作品与人物画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相学对中国传统人物画品评、创作的影响及对当今人物画创作欣赏的意义。

  • 标签: 相学 人物画 骨相 骨法 尊卑贵贱
  • 简介:1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和计算机人才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各种行业专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显现,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财务软件,OA系统等,几乎成为了各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办公工具。

  • 标签: 舞台专用设备 数据仓库 信息技术
  • 简介:艺术所创造的是艺术形象,艺术的创造更是一个艺术家思想、技能、天赋的本能之展现。画家的艺术创作是有其独特审美的,其审美意象是其审美主体的核心世界,“审美”转化为可观可感的艺术形象,这要靠画家在人生中所感悟、所凝聚的审美“意象”会以智慧的串通,这是艺术之生命的缔造。“道法自然”,画家审美之“道”

  • 标签: 艺术表现 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 审美主体 中国传统文化 审美意象
  • 简介: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人类精神和人格的一种根本性的创新和拓展,那么以艺术的名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交流、吸纳和融合,会彼此之间互相激发更多的灵感。在对现代艺术的诸多讨论中。如果能够引入一种象东巴文化这样一种新奇的但又是古典的要素,对于今天的艺术探索,会具有一种独特的激励。

  • 标签: 东巴文化 当代 族群主体精神 神性 纳西族 萨满教
  • 简介:从人类意识的超常状态看,鸟兽合体形象的发生或来自萨满出神入幻的精神创造,其基本原理是要将在天上飞的猛禽和陆地上走的猛兽所代表的神力组合起来,构成一新的幻觉意象。史前鸟喙兽身形象的出现,绝非模拟自然形的结果,而是创意组合而成的神话生物的象征。殷商时代先民不仅拥有“玄鸟生商”的神话式族群认同符号,而且经常想象出玄鸟类飞禽陆地猛兽的合二为一形象。“鸮熊”“枭雄”、“鹰熊”“英雄”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文化关联。

  • 标签: 鸮熊 鹰熊 鸟兽合体意象 天熊
  • 简介:夏商奴隶女乐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发端登上舞台,然而中国古代舞蹈经过汉代的走向辉煌、又从唐代的鼎盛进入宋元后的渐渐衰落。中国古代舞蹈从汉代的“百戏”舞蹈形式经过魏晋南北朝后向独立性表现性态势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命运又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元杂剧、明清戏曲的兴起繁荣,使它被融入戏曲艺术之中。至此,中国古代舞蹈这一宿命,哀乎?幸乎?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元杂剧兴起时开始,对中国舞蹈而言,一个抒情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叙事的时代即将到来……本文旨在浅析戏曲舞蹈产生发展的背景,进而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戏曲舞蹈“叙述性”这一审美视角的特点功能。

  • 标签: 戏曲舞蹈 背景 叙事性
  • 简介: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提出了动态社会系统的理论,他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系统,认为艺术系统能够进行自我描述,他的观念对于理解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和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富有成效。艺术系统的分化和进化具有偶然性,和任何其他功能系统不同,它有能力将大多数各种各样的运作模式整合进一个"自动生成的功能关系之中"。艺术系统的这种独特性,能够解释为什么现代艺术能够发展出一套象征体系,可以表征现代社会的基本社会问题。艺术史将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全球导向的学科,观察并反思世界各地艺术发展的多面性。

  • 标签: 艺术系统 艺术史 尼克拉斯·卢曼 视觉文化 动态社会系统
  • 简介:作为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连同他的新教精神一道,将对上帝的敬仰之情、对音乐的奉献之心融为一体。在巴赫看来,音乐正是通过隐蔽的理性使人感觉到上帝的存在。器乐作品《6首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是巴赫弦乐独奏作品的佼佼者,以其多声部旋律的层次变化及其复调织体的复杂结构,展现了作曲家内在的宗教式人文情怀。

  • 标签: 巴赫 旋律进行 复调织体 内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