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故事通过描写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揭示了资本主义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方式竞争激烈的现状。本书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缩影。由于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作者对帝国主义势力和自由资产阶级持着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

  • 标签: 《布登勃洛克一家》 垄断资产阶级 19世纪后半期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哲学思想
  • 简介:现在流行的关于雅各森与“文学性”概念的说法存在许多可疑之处,该概念现在的重要价值与地位也使人们忽视了对其起源的探究。通过细读原始文本不难发现,“文学性”并非雅各森刻意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并未为俄国形式主义者广泛接受,其与“陌生化”的关系同样系后人建构。我们当下对“文学性”的使用更多的是源自20世纪30年代汉语中的使用,以及在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论时的选择性误读。

  • 标签: 文学性 雅各布森 概念起源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佛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