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1.向阳:的歌者如果要探究来自南投的诗人林淇瀁,为何要取名为向阳,这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骤然紧张。在一定的政治语境下,这是一个俗之又俗俗得十分安全的名字,在一定的民族语境下,它又是一个唤起人们若干联想的名字。显然,这里的安全感与诗人没有直接的关系,种种联想似乎也与诗人拉开了相当的距离。或许就是因为诗人喜欢阳光?至少,这是一个对于特别敏感也特别倾心的诗人。

  • 标签: 诗思 灯光 政治语境 安全感 诗人 联想
  • 简介:茅盾曾就蒋慈作品中的人物转变问题说:“作品中人物的转变,在蒋慈笔下每每好像睡在床上翻一个身,又好像是凭空掉下一个‘革命’来到人物的身上;于是那人物就由不革命而革命。”直到近年仍然有研究者坚持认为:“《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王曼英的转变,就显得简单而突兀。”茅盾等人的这些观点首先表明人物“转变”确实在蒋慈的作品中大量存在,并形成一种叙事模式。不过蒋慈作品中人物的“转变”绝非研究者所指责的那样简单。

  • 标签: 革命话语 叙事模式 蒋光慈 《冲出云围的月亮》 英雄 研究者
  • 简介:这个题目的前半部分是鲁迅先生讲的,当然正确;波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的,有引申和发挥的意思,是否妥当,就要讨论了。而且,“爱”的题目太大,我才涉足,已发觉就像驾着一叶扁舟来到大海,有一种靠不了岸的惶恐。究竟能否成功“靠岸”,此刻我还不知道。或者需要大家递条子、提问题——也就是抛缆绳,将我拉上岸来……

  • 标签: 文学创作 思想观念 文学功能 文学典型
  • 简介:摘要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大学生文化创意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的措施尚不够完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需要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出发,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复合保护体系,实施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战略。

  • 标签: 文化创意 知识产权 创新与保护
  • 简介:黑格尔的美学观来自于他的艺术观,他的艺术观又来自于他的艺术类型观和艺术史观。他的艺术类型观违背了他的逻辑原则,他的艺术史观又不符合艺术史的历史实践,因此他的关学观是站不住脚的。另一方面,黑格尔在精神哲学中提出了一种智性直观的思想,这种认识能力能够产生一种普遍表象。我们认为,这种普遍表象实际上就是处于直观状态的理念,这意味着理念可以借助于直观直接显现出来。由此出发,就可以把黑格尔的命题改写为“美是理念的直观显现”。由于艺术是直观活动的集中体现,因此成了把握真理的根本方式,黑格尔用哲学取代艺术的观点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 标签: 理念 智性直观 艺术终结论
  • 简介:平遥推漆器作为我国四大名漆之一,因最后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抛光而得名。但却因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原料的推漆艺日益衰落,以确保这一珍贵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国家于2006年5月20日将该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遥推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和陈设品两大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推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的陈设装饰,其魅力不仅仅在于精雕细琢,用料也颇有讲究。清朝以前,推漆器为素底描金,清初开始以金漆器为主,中期创出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新工艺,自此,平遥推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

  • 标签: 中国工艺 传统与现代 推光漆器
  • 简介:成都号称“天府之国”,既是闻名遐迩的宜居之城,也是藏龙卧虎之地.作为中国西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气候温润风光秀美,而且人文荟萃名家辈出.且不论文坛早就有“自古文宗出西蜀”之说,成都画坛与书界也是才俊众多,可见成都是一个文气特别浓郁、文运格外昌盛的地方.成都也因此而灵秀洋溢,彰显出一种名副其实的自豪与魅力.

  • 标签: 善境 境黎光成 真情耕耘
  • 简介:“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已逐渐成为共识。但迄今为止,新世纪的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90年代文学在各个维度上的延伸。这样的认定并非是对新世纪的文学发展作出消极的判断。它只是一方面指出,从自然时间来衡量,新世纪刚刚迈进门槛;另一方面也寓意,新世纪的文学在各种向度上对90年代文学的接力过程中,不时会进发出新的火花,不时会激荡起新的浪花,会酝酿新质,寻求突变。然而,既然是一种继承性的发展,那么它必然也是正负面的同时呈现。新世纪方兴未艾,来日方长,

  • 标签: 文学现象 《秦腔》 90年代文学 弱化 体性 新世纪文学
  • 简介:<正>《光明日报》88年9月12日发表如题(李震)一文,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性质上虽根本不同,但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否认的趋同现象。他指出:一、生产力具有共同的本性和要求,超越了社会制度的界限。两种制度的国家现都出现了寻求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情况。二、两种社会处于同一历史时代。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现实的社会主义将作为独立的社会形态与现代资本主义长期处于同一历史时代,彼此联系,互相竞争,共同解决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三、两种社会具有同一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社会现代化。现代化的基本变项是一致的,即物质基础现代化,政

  • 标签: 生产力标准 社会主义 历史时代 计划与市场 资本主义性 相结合
  • 简介:我喜欢用“年轮”来比喻“代”。时间这个无形的匆匆过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树的横断面上留下一圈一圈的年轮,若干圈年轮共时态地呈现在同一个平面上,与树的纵剖面即各个年轮的历时性纵横交错成一棵树的主干。年轮是时间在树干上留下的痕迹,代便是岁月在女人生命的流程下雕刻出来的直观的刻度。女人对无形的难于把捉的来无影去无踪的时间,它习惯于通过代、通过个人家庭角色的转换、递进来认知,所谓“儿孙催人老”等等。女人记忆中难忘的“生命故事”常常是和“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代”是女人的生命之镜和岁月之钅监。她们从这里看到了什么呢?  一、岁月如圆《岁月如圆》(周小娅)从一幅标题为“你和你的影子”

  • 标签: 文学评论 1990-1999年 女性散文 代际现象
  • 简介:宇(1900-1964)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他对中国绘画“装饰学派”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装饰手法从事漫画、插图、书籍封面、广告包装、舞台美术、服饰设计、壁画设计及动画设计等不同门类的创作。本文通过分析张宇漫画作品比较集中的《上海漫画》、《时代漫画》以及他创作的《西游漫记》等代表作品,从社会批判性和装饰性两方面论述其漫画艺术的特点。

  • 标签: 漫画作品 装饰性 张光宇 批判性 社会 中国绘画
  • 简介:<正>王蒙在中国作协四届理事会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百家争鸣,会是思想非常活跃,也会是七嘴八舌,谁也听不见谁的。我们还没有经历过这一局面:好的思想,平庸的思想,有特色的思想,信口开河的思想一起涌来。这就是当前文艺界所面对的新的形势。王蒙提出,对各种现象要欢迎,理解,至少是容忍,而又

  • 标签: 百家争鸣 思想 文艺界 王蒙 理事会 民族特色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被誉为“文化艺术的长城工程”的民族民间十大文艺志书集成编撰工作。这一项浩繁的工程,包括《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共有近300卷;历时20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它的完成,把我国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民国时期(有的志书下至清代)的这几门艺术全面地进行了总结。盛世修史,这是功在子孙万代的一大盛事。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艺术现象 文化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长城 《中国戏曲志》
  • 简介:<正>何其芳(1912.2.5——1977.7.24),生于四川省万县.当他“还是封建家庭里的小孩子的时候,就在那些迟迟的日影爬过墙壁,孤独的夜鸟飞鸣在天空的私塾的日子里,文学,自然也只能是封建社会的文学,就走到(他)的生活里来了.它好像是无边的黑暗里闪耀着惨白的光辉的灯火.”然而,当时他“既然不懂得就是那种不满意的寂寞的日子也是建筑在对于别人的劳动剥削上,自然更不可能辨别那些封建的文学的有害方面”.1929年到上海人吴淞中国公学预科.1930年

  • 标签: 何其芳现象 中国新诗 《预言》 《夜歌》 作品 卞之琳
  • 简介:一、盗墓类小说概念及从中学生群体研究的意义盗墓类小说是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由纸媒正式出版的以盗墓为题材的具有惊悚、怪诞、玄幻风格的小说作品,代表作有《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当代文学批评界对以《盗墓笔记》为代表的盗墓类网络小说的研究力度还不大,可借鉴的资料较少,目前能够查到的文献有范鹏的《盗墓文学作品兴起的原因及问题现状分析》、朱婉莹的《论新世纪盗墓文学》。前者分析了盗墓类小说流行的原因,从好奇心理、寻宝心理和从众心理讨论了盗墓类小说与传统文化复兴趋势之间的关系。后者分析了盗墓类小说流行的社会因素,指出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是其生产的动力。二人的研究也都涉及了盗墓类小说的缺点,如结构混乱、整体水平不高等。类似文献还包括陶东风的《青春文学、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80后写作”举要》和马善梅的秽盗墓文学”兴起之源探索》等。

  • 标签: 小说作品 中学生 盗墓 阅读策略 现象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 简介:《白鹿原》中涉及到了1949年以前我国乡村社会中的家族文化现象,《秦腔》中涉及到了当代村落家族文化现象。把二者进行比照分析,可以看出村落家族文化在20世纪中国所经历的嬗迁演变。即基本完成了由"乡约族规"时代向法理体制时代的转变。

  • 标签: 《白鹿原》 《秦腔》 村落家族文化
  • 简介: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标志的大学生电影节,一贯把推崇支持新生力量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2002年5月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召开的新人新作、处女作导演研讨会,再一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上很重要的现象之一,是参赛影片中处女作导演的影片前所未有地达到ll部之多,影片展映之后,更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好评。

  • 标签: 大学生电影节 青年导演 影片 参赛 新人 艺术
  • 简介:“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属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现已形成了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重建论,希图重新理清、还原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范畴,并将此应用到古今文学的批评中;一种是转换论,通过中西文论比较、阐发,发掘古代文论有价值的东西,古为今用。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以抵制西方文论的话语霸权。其中重建论在当下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8月)。它被评价为:“此书另辟一路,试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究两者(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的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命题研究提出质疑。”其结果究竟是怎样呢?

  • 标签: 西方诗学 中国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文论话语 东西 中西文论
  • 简介:近些年来,由于知识界的分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现了杂语共生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持不同价值立场的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出现严重分歧,相互之间唇枪舌剑,很难真正对话与沟通。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摸到尾巴的说它是根绳子,摸到腿的说它是根柱子一当代文学史因此被切割为不同问题的碎片。在这一困境中,研究者如何摆脱各自的片面性以达到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整体关照,如何在多元对话中呈现当代文学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何清理不同的文学史叙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研究 困境与出路 程光炜 当代文学研究 “盲人摸象”
  • 简介:近些年来,学界陆续出版了洪子诚的《材料与注释》,程炜的《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重返八十年代》,吴俊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计划出12卷,第一卷1949-1957已经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刊》丛书等。

  • 标签: 当代文学研究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程光炜 文学流派 乾嘉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