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江西散文创作呈现上升势头,在几位中年散文家不断成熟并时有新作发表的同时,一批创作水平较为整齐、创作风格各异的青年散文家,以他们活跃的创作姿态,引起散文界的强烈关注。为进一步推动江西散文创作,尤其是鼓励青年作家推出

  • 标签: 举行散文 创作研讨会 散文创作
  • 简介: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不但拥有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而且拥有一座光彩照人的理论宝库。对这份宝贵的古代文艺理论遗产,先辈与时贤,已作过总结和评价,并写下了不少有影响的理论著作。如罗根泽、郭绍虞、朱东润等先生都曾写过中国文学批评史一类书,郭绍虞先生又曾主编过四卷本和一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敏泽先生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近来又有王运熙、顾易生先生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

  • 标签: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先生 罗根泽 中国文论大辞典 艺术殿堂 三卷本
  • 简介:知音,作为音乐生活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很早就被各类文献典籍注意到,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字记载。虽然就其广义而论,涵盖一切音乐理解现象,但就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及相关文论而言,却主要指文人高士之间由乐而心的交互、印契,乐者与听者以相知故,彼此引为知音。这就是说,知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一种有着鲜明特征与特殊意义的高文化的以文人音乐家为主要参与者的交互主体性行为,这就是知音的专指范畴。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士人群体审美价值观及文化生活方式有着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古代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士人群体 知音 现象研究 交互主体
  • 简介:西方主义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的结果。新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主义主要有四种。第一、视西方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文学,把当代西方文学看作颓废的艺术,象征着资本主义的末日,对偏离现实的、不采用通俗形式的文学持否定态度。第二、将西方看作理想的乌托邦: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其制度比较民主,充分肯定他们的个人奋斗,高度赞扬其怀疑和思辨的精神。第三、带有普世性质的西方主义:断定西方文化具有普适性,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是一样的,只能按照西方的道路发展。第四、将西方看作文化帝国主义:认为普世主义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操控,夸大了西方文化的优点和普适性,贬低了本国的文化。

  • 标签: 西方主义 文学研究 新中国
  • 简介:真是有心人,做了一件功德之事。有人把《纽约时报》上的书评文章汇编成册,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批评家群体如何以一百年的努力,建立了一个栏目的权威的过程。这本书的名字叫《西风吹书读哪页》。我曾认为自己一度是一个还说得过去的文学评论家,实际上,当我读了这本书...

  • 标签: 评论家 作家作品 《纽约时报》 法西斯主义者 文学评论 畅销书
  • 简介:  被誉为"诗歌之城"的成都,居住和生活着一大批声名在外的诗人.这些诗人不仅在过去影响了中国新时期诗歌的潮流,今天依然活跃在诗歌创作的前沿.……

  • 标签: 作品专辑 成都诗人 笔会作品
  • 简介: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6——30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就学界所关心的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向提出了“21世纪女性文学发展态势”这一宏观研讨课题。目的是总结自’95世妇会以来女性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推动女性文学研究向专业化学科化方向发展。

  • 标签: 21世纪 发展态势 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 综述 语境 性别身份
  • 简介:2008年10月12日至14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承办、北大、清华和人民大学协办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法、美、英、韩、印、日、新、墨、匈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学者出席了这次空前规模的学术盛会,其中有14位学者作大会发言,258位学者在18个分组和圆桌会议上宣读了论文。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比较文学 第九届年会 文学对话 文化互动 学会
  • 简介:如何阐释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焦虑,即使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这也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说清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息息相关。如果从长时段来看,我们可以将当下中国视为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的一个阶段,这一转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仍然没有完成;同时这一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不断扩张、

  • 标签: 中国文学 阐释 “转型” 现代中国 传统中国 鸦片战争
  • 简介: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有建制的学科,当代中国比较文学不知不觉地走过了30个春秋,在学科理论、国际文学关系、比较诗学、华人流散文学、译介学、文学形象学、文学人类学、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夯实了“中国学派”在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地位。从独尊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到主张两者共奉,再到倡导建议“中国学派”;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当代中国 三十年 跨学科研究 文库
  • 简介:近年来,有些文章把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普遍习用的方法"阐发法"或"阐发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的一种方法,并把它说成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进而总结出了一套"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这些"理论"未能摆脱"西方中心"观念的束缚,未能显出比较文学应有的世界文化的全面视野,暴露出了理论概括上的狭隘性.

  • 标签: 比较文学 中国学派 20世纪中国文学 虚构 文章 中心
  • 简介:<正>人物创造是小说艺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历来的小说家、评论家都对这一问题做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理论探讨。英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就说过:“我相信所有的小说都得与人物打交道,都要去表现人性——小说的形式之所以发展到如此笨重、累赘而缺乏戏剧性,如此丰富、灵活而充满生命力的地步,正是为了表现人物,而不是为了说教,讴歌式颂扬不列颠帝国。”我这篇论文的写作力图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从小说中的人物理论角度切入,来分析、研究中国20年代小说理论。为我们探索20年代小说创作的精神结构找到一条理论途径。同时,对于我来说,这样的研究过程,也是一次对自我灵魂的理解、反省的理性批判的过程。一20年代小说理论的建构是认同于现代启蒙主义思想的。从理论内涵上看,小说艺术开始做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样式采加以探

  • 标签: 20年代小说 《小说月报》 郁达夫 小说理论 人物创造 理论研究
  • 简介:在目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创意”正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浪潮。无疑,在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创意”愈益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创意产业 主体研究 中国电影 “创意” 知识经济 世界范围
  • 简介:我的学术历程是从研究占代文论,进而研究比较诗学和比较文学的。在研究占代文论、比较诗学及比较文学的每一个阶段,我都深切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困惑,即:中国古代文论的确博大精深,极有理论价值,但在现当代中国却成了博物馆里的秦砖汉瓦,成了学者案头的故纸堆。作为理论,它不但无法参与现当代文学与文论的言说,甚至无法表述自身。而学界只能借用西方的理论来研究“凤骨”、“意境”、“文气”。例如用“内容与形式”来研究“风骨”,将“风骨”解说得面目全非:有人认为“风”是内容,“骨”是形式,有的反过来,

  • 标签: 比较诗学 《中国文论思辨思维研究》序 中国 古代文论 理论价值
  • 简介: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音乐学研究领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个时期。思想解放推动着音乐学的发展和进步,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一些观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实践。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当中,研究观念在不断的更新,整体所展现的音乐观和音乐史观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 音乐史研究
  • 简介:200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10周年,中国电影问世100周年。在这样一个值得广大电影工作者和电影爱好者合掌欢庆的时刻.国内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恐怖”命题:电影艺术“即将走向终结”。他们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电影艺术带来新的美学效果的同时,也悄然给传统的电影艺术以致命的一击,传统电影逐渐丧失了其作为电影的本质,在以数

  • 标签: 后电影时代 电影艺术 数字技术 艺术样式 数字化
  • 简介:<正>2006年元月10日,《报告文学》在北京举行迎春联谊。杂志社部分在京顾问、编委、特约编审应邀出席。长江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副社长、《报告文学》主编方平同志在联谊

  • 标签: 副社长 长江文艺出版社
  • 简介: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广西文联文艺评论研究室和柳州市文学院联合召开的“柯天国小说创作讨论”十月六日至九日在柳州市举行。我区三十多名作家、评论家参加了这次讨论。柯天国是我区近年来创作甚丰的中年作家。多年来,他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从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吸取创作养份,由一个普通

  • 标签: 中国作家协会 市井生活 社会内涵 文艺评论 叙述语言 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