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以“帝吧出征”参与者在蔡英文Facebook页面上的留言为主要的分析材料,对模板及非模板留言进行描述和诠释,以探究行动主体在“出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色,并进一步分析这一行动背后的脉络。研究发现:与以往“敌意、霸权和父权”的网络攻击不同,当下的网络民族主义易于与网络亚文化结合起来,以情感化游戏的实践方式落实在“帝吧出征”之中。一方面,行动主体所选择的主要留言模板充满着以正向情感为主的诉求,突显出愉悦的“爱”,掩盖了其他活跃在零散话语中的复杂民族主义情感。另一方面,行动主体采用游戏化的行动策略,利用社交网络的数字逻辑和兼具理性一感性的游戏规则,有效地组织起一群在集体化与个体化之间寻求满足的网民。可见,网络民族主义行动需置于国家机构和科技公司合力形塑的情感结构化脉络之中,网络民族主义勾连着网民的成长背景及日常的互联网使用,才得以激化出大规模的“帝吧出征”。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帝吧出征”、 情感化游戏 、社交网络
  • 简介:近日,去辽西的朝阳市采访,看到《燕都晨报》5月29日刊登的一则新闻,介绍该市经贸委干部、工人日报驻朝阳通联站站长邹国英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等9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获得“中华优秀人物”金奖。同时还介绍,人民日报为庆祝建国55周年,出版了《人民公仆》大型丛书,将邹国英为老百姓办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迹收入丛书。

  • 标签: 丛书 优秀 晨报 获得者 日报 新闻
  • 简介:本文立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对网络舆论引导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网络舆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造成的主要问题,并深入挖掘网络舆论问题频发的社会性根源,强调重视网络舆论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民众的影响力,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用正确的国家观念引导人民,加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维护社会稳定。

  • 标签: 网络舆论 边疆地区 社会稳定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民族出版编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在现行管理体制和新媒体环境中民族出版编辑的工作满意度现状、总体满意度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出的人口学特征。调查发现:民族出版编辑对内部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对内部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满意度相对较低,民族出版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薪酬分配制度仍需改良。自我实现满意度和人际关系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民族出版社应该注重搭建编辑自我实现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工作满意度的人口学特征是:工作满意度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民族编辑年龄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满意度与劳动关系稳定性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事业编制满意度高于企业编制。

  • 标签: 民族出版 编辑 工作满意度 人口学特征
  • 简介:如今,各媒体在相互竞争,广播能否在这个空间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留住听众的注意力,关键是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能否适应听众的需求。单单在广播这一领域,原有的广播听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各广播专业频率纷纷设立,为各层次和爱好各异的听众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选择喜欢的电台,选择喜欢的节目,选择喜欢的主持人,从而使广播与广播之间,节目与节目之间也存在争夺听众的情况,这种状态下,在边疆民族地区,做有特色的节目,做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的节目,可以成为广播选取的理想的对象性节目。

  • 标签: 民族地区 广播专题节目 对象性服务
  • 简介:苏州国际教育园是苏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地,园内高职院校肩负着继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尝试以管理学SWOT分析为工具,对园内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加以说明,并具体给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应采取的策略。

  • 标签: SWOT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 对外传播 苏州国际教育园 苏州高等职业教育
  • 简介:作为报纸和民族国家叙述中最显著的概念,“想象的共同体”已成该议题的研究范式。但“想象”一词,语义模糊,其特定所指——与不能谋面的同胞的联结,常遭误解;同时,“想象的共同体”还遮蔽了另一个重要的提问,即国家如何显现于日常生活?借助人文地理学“地方可见性”概念,本文尝试推进报纸与民族国家的理论叙述。文章认为,报纸和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步调一致。作为历史进程中的新媒介,报纸发明了“新闻”,使国家从一个抽象空间,变成由现实事件构成、持续运动、拥有生命力的具体地方,从而在读者的日常生活中显现为“可见的共同体”。作为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的可见性是实现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条件。

  • 标签: 可见性 报纸 民族国家 想象共同体
  • 简介: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一部分,新闻报道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呈现单一化。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河池日报》中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其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问题。

  • 标签: 《河池日报》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 特征 价值取向
  • 简介: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就必须要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法律服 务体系建设。司法部提出《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州是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文化较为落后,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农村与城市也有很大的区别, 这些现状影响百姓基本权利,也影响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影响依法治州,虽然我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但我州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在规范性、意识性、保障措施等方面有待提升,如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保障 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 标签: 完善公共法律服 务体系重要性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268803
  • 简介:地域上的接近性,是县级报独有优势.如何变地域上的“有限”“接近”为心理上与受众“无限”“贴近”,是增强受众黏性的有效途径,更是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压舱石.《蒙古贞日报》是辽宁省内仅存的两家县级党报之一.

  • 标签: 地域特点 蒙古贞 民族特色 日报 品质 内容
  • 简介:本文通过云南民族生态地区的实地调研,围绕“双廊客栈排污”事件探讨该区域不同利益主体的话语实践。结果表明其话语实践正是基于他们所处的关系位置、媒介资源、行动者身份和基本的价值主张而进行:知识分子以及媒体等意见领袖的话语最具影响力,地方政府一般是公共事件中的“全能者”,原住居民则习惯性依赖他人来表达意义和价值诉求,企业商户的话语实践主要基于公关危机管理的逻辑框架。

  • 标签: 环境污染 群体事件 多元主体 媒介话语
  • 简介:幸福感是评估个人生活质量高低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公民幸福感更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晴雨表。尽管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社会矛盾却日益凸显。当前,转型期的中国利益诉求主体多元化,尤其在新媒体出现以后带来的"展示与攀比效应"使得阶层分化的"知沟效应"被不断加强。另外,少数民族的生活感受是民族融合程度的体现,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全国的民族和谐与长治久安。目前,幸

  • 标签: 攀比效应 新媒体环境 个人生活质量 民族和谐 生活感受 阶层分化
  • 简介: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媒体将本次会面称为“习马会”。本文对两岸八份主要报纸有关“习马会”的报道进行了框架分析,发现了三种主要报道框架:“家庭团聚”、“和平仪式”和“外交陷阱”。这三种框架反映出台湾的民族身份的“认同光谱”,光谱的一端认为台湾属于中华民族,另一端则认为台湾己发展出独特的“本土民族”认同,还有一些民族认同则散落在两极之间。本文认为对于民族认同的不同取向反映了两岸媒体在民族想象方面的分殊。

  • 标签: 习马会 民族 身份认同 框架分析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构与传播问题。现代性的一个主要表征是媒介技术的空前发达,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概念在当代已经部分地成为了现实。现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少数民族社区,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深层次上也塑造和改变着少数民族社区群体认知外界以及自我认知的态度,重构了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空间。同时,通过媒介的表达和传播,少数民族社区在公众的视野里成为了镜像化的他者。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影响是一种文化深层结构的变迁。

  • 标签: 媒介 空间 文化建构 族群身份
  • 简介:“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而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直言。”这是冯友兰为纪念和颂扬梁漱溟而作的对联,而今这一对联用在另一学者——白润生教授身上同样合适.不同的是.白老钩玄决疑的不是儒学而是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不为农夫直言.而是为少数民族新闻学的发展直言.为现在和曾经辛勤耕耘在新闻战线上的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立传。

  • 标签: 民族新闻学 作者生平 检索 中国 新闻工作者 少数民族
  • 简介: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好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对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学习教育,它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适应社会主体文化的发展需要,增进民族间的有效沟通。蔡整莹的《汉语口语课教学法》(2009年4月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是面向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和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师进行培训而编写的专业性汉语口语课教学的专著。“互联网+教育”是近年来教学领域的新兴事物,它在丰富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模式上提出了许多卓有创意的方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也起到了许多启发和借鉴性的作用。

  • 标签: 少数民族学生 口语课教学 汉语教学 学习教育 教学法 互联网
  • 简介:通过对云南省贡山县的调查,作者发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存在图书和报刊等传媒手段使用率过低、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低下、互联网发展严重滞后和当地群众媒介素养较低等问题。作者建议采取提高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改变当地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和大力提高当地群众的媒介素养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现代传媒 互联网 媒介素养
  • 简介:视觉文本和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学术路径关注国家、政府和精英的角色。体现为国家民族主义的控制;互联网赋予了民众以自我表达和诉求的空间,由此产生了大众民族主义的抗争。网络视觉话语建构过程本身成为网络民族主义的重要话语资源,区别于传统的国家神话叙事架构,在包括权力结构、民间、不同地域人群的多元主体架构下,结合了视觉混搭、网络亚文化、网络迷因等全新的传播特征。本文以视觉传播的独特视角,试图理清如今网络民族主义中的多元主体围绕着视觉资源进行竞争性叙事的动态机制。受启发于邱林川提出的“图像驱动的民族主义”(image—drivennationalism),本研究认为,进入Web2.0时代后,图像文本不仅仅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唤起机制”,多视像文本的生产和叙事在民族主义身份认同动态过程中,形成了“图像竞争的民族主义”(image—contestingnationalism)的新模式,凸显了多元主体对象征性符号资源的竞争性表达。

  • 标签: 视觉传播、 网络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象征性符号资源、 图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