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纯正的身份犯属于基本的犯罪类型(基本犯),不纯正的身份犯是由基本犯衍生而来的犯罪类型。根据身份在犯罪类型中的规范作用,可将身份犯实质地划分为义务犯、表见的身份犯、责任性质的身份犯。身份犯之有身份者加功无身份者:对于义务犯,一般的有身份者成立身份犯的间接正犯,无身份者成立身份犯的帮助犯;对于表见的身份犯,由于缺乏身份犯之法益侵害的可能性,有无身份者都无法成立身份犯的正犯或共犯;对于责任性质的身份犯,有无身份者应成立基本犯的共同犯罪,或者依据部分犯罪共同说肯定成立不同犯罪之间的共同犯罪。

  • 标签: 共犯 义务犯 表见的身份犯 责任性质的身份犯
  • 简介:我国现行的侦讯制度侦讯实务偏重侦讯效率,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不足。理论界提出的侦讯改革方案偏重权利保障,有失侦讯效率的提高。合理规制侦查讯问,需要更新理念,正确处理犯罪嫌疑人的侦讯程序主体证据来源的关系,有效化解犯罪嫌疑人被追诉人在侦讯中的目标冲突,适当矫正侦讯人员犯罪嫌疑人力量严重失衡的状况。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制裁相结合的综合机制,为侦讯制度提供配套制度保障,以利于实现侦讯制度兼顾讯问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双重目标。

  • 标签: 侦查讯问 权利保障 讯问效率
  • 简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价值取向主要是真实,其预期功能为防止冤错案件,将这一取向调整为权利取向真实取证并重,有利于在排除非法证据方面扩大范围并取得更好实效。本文分析了新证据排除规定的排除范围从硬性刑讯向软性刑讯扩张、从肉体暴力向精神暴力扩张以及排除重复性自白的内容意义,以及公安司法机关在排除非法证据中的角色作用和相关制度设计的得失。本文着重指出:排除非法证据不是目的,通过排除证据遏制非法取证行为才是目的,因此排除制度达到的是扬汤止沸还是釜底抽薪的实践效果,值得迫问也需要缜密观察。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 重复性自白
  • 简介:辨认结论一般的言词证据可能由同一个人作出,但辨认提供证言却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基础,辨认主要建立在“再认”之上,而提供言词则主要建立在“再现”之上。合理的辨认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辨认过程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辨认的真实性。遵循合法的程序,遵守符合心理规律的辨认规则是获得正确辨认的程序保障;把握辨认的心理机制,审查辨认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以评价辨认证据的真实性程度。

  • 标签: 辨认程序 辨认结论 审查工作 言词证据 刑事诉讼 证据收集方式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治理金融犯罪的实践,从政策和模式上都选择了金融管理本位主义,而现在应该转向金融交易本位主义了。为此,需要将"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的立法模式改为"破坏金融交易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模式,需要从国有金融机构保护主义转向平等保护主义。与此相适应,应当摈弃单一刑事主义,而采取综合治理主义。当务之急是对交易型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和治理模式从严苛转向宽和,从消极预防转向积极预防。

  • 标签: 交易型金融犯罪 管理型金融犯罪 刑事政策 治理模式
  • 简介: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变易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刑法典在运行中频繁地进行调整是不得已的事。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是在动荡的1996年颁布的,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风风雨雨已经7年多了。在这期间,刑法典修修补补,年年不断,涉及总分则两个层面、200多个条文。现分而述之:

  • 标签: 俄罗斯 刑法典 累犯制度 犯罪构成 过失犯罪 罚金
  • 简介:近年来,刑事和解的探索实验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因其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规定,也导致少数个案诉讼的失范。四川省资阳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刑事和解案件有一些可喜的经验,但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对刑事和解进行法制化改造才是根本途径。

  • 标签: 检察改革 刑事和解 立法规制
  • 简介:腐败的治理是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的社会治理活动。科学的腐败犯罪治理理念是建构完备、有效的腐败犯罪控制对策的前提。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代表的国际反腐败公约着力倡导了防范性、内抑性、综合性、经济性、一体化的腐败犯罪治理理念,由此推动世界腐败治理运动的深入发展。

  • 标签: 腐败犯罪治理 国际反腐公约 治理理念 更新
  • 简介:企业变革反贪污贿赂的聚焦点陈大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为党的方针所确定。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首要的是建立起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以资本化为基础,以经营要素为核心的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

  • 标签: 企业变革 反贪污贿赂 企业转型 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流失 检察机关
  • 简介:论经济发展贪污贿赂犯罪的关系刘守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局面极不协调的现象之一是,贪污贿赂犯罪现象严重。铲除腐败、净化社会风气,为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是我们举国上下的希翼...

  • 标签: 贪污贿赂犯罪 经济发展 效应论 社会转型 国家工作人员 经济发展过程
  • 简介:杨乃武小白菜案是清末名案。通过细读,笔者发现其中隐含了大量清代法律精神、制度和运作方面的信忠。本文从法制史的角度,运用近几年揭秘的第一历史档案馆史料等资料,透过对本案的观察和分析,对清代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司法运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 标签: 刑讯 司法 清代
  • 简介:“两高三部”《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有关侦查办案人员出庭作证的规定,是对刑事诉讼法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的重大发畏,有效地促进了控辩平等。根据直接言词原则,侦查办案人员无论以何种证人身份(目击证人、程序证人或辨认鉴真证人)出庭,都应该以“问一答”方式作证,由控方直接询问提供证言,并通过辩护人交叉询问和被告人对质的方式接受辩方质证.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侦查办案人员出庭作证应当超越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使警察和办案人员出庭作证成为常态。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控辩平等 侦查办案人员出庭 举证质证 常态化
  • 简介:检察机关的职权功能,决定了基层检察院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工作机构。尽管当前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基本适应检察权运行的需要,但还存在机构设置依据不够充分、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这与机构职能定位不准、管理模式行政化、法律规定过于原则、过分强调内部监督等原因有关。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重构,应当体现权力配置的一般规律和检察权的特殊规律,同时遵循法治、协调原则,统一设置职务犯罪侦查局、公诉局、批捕局、诉讼监督局、检察事务部和检察政治部的“四局两部”制模式。

  • 标签: 内设机构 法律监督 四局两部
  • 简介:传统证据法理论认为,采纳普通证人的意见证据侵犯了事实审理者的职权,并且可能导致错误认定案件事实,应当排除。现代证据法不再绝对排除意见证据,而是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原则。我国刑事诉讼缺乏对普通证人意见证据可采性及运用规则的明确统一规定,应当从可采的基本条件、审判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不得采纳的特殊情形及程序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

  • 标签: 普通证人 意见证据 可采性 运用规则
  • 简介:当前中国自然犯法定犯区别理论多借鉴国外理论,主要是德国和日本的学说。然而,德国学者将两者区别的目的是想将违警罪排除于刑法外,意图在立法上明确划分刑事不法行政不法。日本学者讨论两者的差异,立论的目的在于讨论行政刑法是否可以不必完全适用普通刑法总则的问题,强调只要在形式上区分普通刑法行政刑法即可。两者都无法真正解决中国自然犯法定犯的区别问题,自然犯法定犯区别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立法上,两者的区别是为了寻找自然犯法定犯入罪上的差异,并为具体类型的法定犯入罪提供指导作用。其区别体现为法定犯的超常性。可以从两方面予以论证,首先,法定犯将市民社会里较高层面的道德纳入其中,这无形中拉高了最低限度道德的底线;其次,法定犯除体现市民社会愿望道德的诉求外,更多体现了政治社会的要求。

  • 标签: 法定犯 自然犯 法定犯的超常性
  • 简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原刑事诉讼法相比,突出的变化是更为重视公民人身权和其他合法权利的保护,增加和修订了许多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条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充分保护人权的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体现。惩罚犯罪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不可分割的两项任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加强了公民诉讼权的保护,既是更好实现刑事诉讼法任务的需要,也是保证刑事案件能够得到正确处理的需要。科学的刑事诉讼制度,要求惩罚犯罪和保障公民权有机统一,不可偏废。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4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肩负国家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来说,既担负着追诉犯罪的责任,又担负着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公正的任务。因此一定要树立打击和保护并重、惩罚犯罪权利保障并重的观念,在自身执法监督执法中都要保证两个方面的有机统如何达到既依法办案,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又能顺利侦查破案?笔者认为,应加强几方面工作:一要强化初查工作。一定要切实转变过去靠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把取证的重点放在获取口供上的常规侦查方式。由过去的立案后的侦查为主转...

  • 标签: 保障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思考 惩罚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