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对促进社会融合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对群体或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是群体或社会对个体的接纳。因此,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围绕认同和接纳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社会融合应该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认同群体或社会,而群体或社会以更具包容性的姿态接纳个体。

  • 标签: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 社会接纳 和谐社会 社会融合
  • 简介:以往关于内群偏私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做解释。近期,自我锚定(self-anchoringprinciple)原理被证实可用于解释内群偏私的原因。基于中国人及美国人在内群偏私的目的、方法上的不同,我们采用最小群体范式,验证这两种理论在中国大学生上的适用性。410名大学生(其中前测94名)在互联网上完成以认知能力评估为名的实验,实验控制反馈类型,要求参与者对自身、内群及外群在不同维度上评分。实验证明内群偏私存在;分化理论成立;采用演绎策略时,个体评价与内群评价的差异显著小于个体采用归纳策略时两者的差异,符合社会认同理论的假设。

  • 标签: 内群偏私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锚定 最小群体范式
  • 简介:采用《游戏观察量表》和《社会信息加工访谈一幼儿版》(中文版)对316名3-6岁城市幼儿进行测查,以探究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抑制行为组、安静退缩组、活跃退缩组)和对照组幼儿在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编码、解释、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退缩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2)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特点体现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3)在非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依反应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

  • 标签: 社会退缩 幼儿 社会信息加工 编码 反应生成.
  • 简介:本文利用图画辅助程序和posthoc方法研究了社会性愿望对焦虑强度评定的影响。结果发现:(1)负荷形容词影响焦虑强度评定;(2)这种影响与焦虑内容、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3)分离焦虑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死亡焦虑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社会性愿望 焦虑评定 分离焦虑 死亡焦虑 图画辅助实验程序
  • 简介:本文从儿童社会化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儿童在早期特定情境下的生活经历和生平情境下的“手头库存知识”,以及儿童对情境的反思性监控,来分析情境对儿童社会化的结果——习得人格、规范、道德、文化等和掌握生活技能的影响。

  • 标签: 儿童心理 社会化 生活情境 生活技能 人格
  • 简介:路西法效应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近期发生的若干社会事件引起了许多人的道德焦虑,这些社会现象是路西法效应的体现。通过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路西法效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了解人性的特点。路西法效应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得以减弱或消失。

  • 标签: 路西法效应 社会热点 事件 反思
  • 简介:儿童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性、社交性、群体制约性等特点;其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更接近于原型表征方式,特质型亲社会行为处于亲社会行为概念的中心位置;儿童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决策受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影响,不同类型的儿童和不同种类的情境对SIP过程产生交互影响;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解决同伴冲突的技能和情绪胜任力等方面的团体干预活动,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原型表征 SIP 团体干预活动
  • 简介:由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个人等方面原因产生了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大学生等大量的城市贫困人口。笔者从城市贫困者的个人社会等级评定、对贫富分化现状的态度以及分化程度的容忍度上分析城市贫困者心理差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 标签: 城市贫困人口 心理 社会稳定
  • 简介:本文是一篇关于“时尚”这个社会现象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文章从探讨什么是时尚及其来源入手,研究了时尚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并从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的角度解释了一系列的时尚现象,从社会群体知识方面,不仅分析了时尚群体的概念,还讨论了时尚与不同社会阶层心理、不同职业心理的关系,最后,阐述了时尚的全球化传播对文化变迁、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相信本文对将来进一步了解时尚现象以及时尚群体这个分散集群的心理和行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时尚 心理学研究 社会现象 城市文化 社会态度
  • 简介:<正>一、什么是流行在我们的社会里,差不多在每个时期,都有时髦的服装、歌曲、体育、语言等等。所谓流行现象就是某种事物由于被人们采用而逐渐推广,生根以至消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些事物能否成为流行现象,则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下述的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流行项目的特点和它的普及现象。1.流行的特点所谓流行现象是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装饰、化装、直至音乐、绘画、文学、科学、思想(把这些称作流行项目)为止,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能看到的,而且它们都是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人们的所谓“新奇”“珍贵”的印象。这就是说,作为流行的

  • 标签: 流行现象 采用者 新奇性 社会心理学 特点 动机
  • 简介:社会正念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始终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权利,尊重他人都喜欢由自己做出选择的方式,从而把选择的权利留给他人。基于社会正念概念和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差序格局,本研究试图探讨传统的等级观念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正念行为,并且这种影响是否具有代际差异,社会正念与道德判断之间具有何种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是否受等级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正念受等级观念的影响,社会正念具有内群偏爱的现象,社会正念的程度和道德判断在某些条件下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讨论部分分析了社会正念与文化规范的关系、社会正念和道德判断的差异。

  • 标签: 社会正念 等级观念 道德判断
  • 简介:人们在交互过程中会同时表征自我和他人相关的信息,形成社会性联合表征。然而,.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是以整合还是分离的形式存在,这一问题尚未厘清。本研究以工作记忆蓬佐错觉为指标展开了探讨。实验中要求两名被试分别记忆部分构成蓬佐错觉的线段并回忆。结果发现,竞争和合作场景下的个体不仅表征了他人相关的信息,还将其和自身相关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形成工作记忆蓬佐错觉效应,表明社会交互条件下会自动整合成社会性共同表征。

  • 标签: 社会交互 信息整合 工作记忆 蓬佐错觉
  • 简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公众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全国12个省市对1028名普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不同维度分别对公众接近、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意愿和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公众污名感知在社会表征影响行为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疾病污名 社会表征 中介检验
  • 简介:<正>《领导教育集体的社会心理问题》一书是苏联教育科学院编辑委员会批准,于1982年由苏联教育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学校管理心理学专著。这本书的作者P.沙库罗夫多年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他在1975年就出版了《校长与教师集体》一书,并在苏联教育刊物上多次发表过文章。作者针对学校管理学中长期以来忽视学校管理的社会心理问题这一情况,指出,如果学校管理学研究只注意校内领导的教育组织问题,而很少注意

  • 标签: 心理问题 苏联教育 教师集体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学 校长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培育。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和谐发展上。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落实起来关键是人,关键在人。和谐社会是由具有和谐人格、健全精神的人来建设和实现的。唰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内容中,人自身的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追求目标。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人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的和谐发展 社会发展 精神
  • 简介:本文试图从社会支持与金钱抵御痛苦的理论(Zhou&Gao,2008)出发来阐述二者对于我们心理和谐的重要性。此外。我还将试图从这个理论出发,阐述在实施援助时会遇到的困境。

  • 标签: 心理和谐 金钱 社会 痛苦
  • 简介:作为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年龄阶段,中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生育高峰”的婴儿步入中年,人们开始注目于这一特殊的群体。本文从“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性别和健康”阐述对中年社会角色研究的新动态。

  • 标签: 中年 社会角色 社会地位 教育程度 性别差异 健康状况
  • 简介:规范认同是个体思想上与行动上对规范的趋同,它作为社会规范内化的一种较高级的形式,是个体自觉接受社会规范的开始。规范认同是在规范教学中实现的,规范教学模式是影响规范认同的重要外部条件。典型的规范教学模式有认知训练模式与行为训练模式。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片面理解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并盲目加以使用。本研究试图通过自然实验,探讨其合作效果及其有效性的实现条件,为规范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 标签: 规范认同 教学模式 认知训练模式 行为训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