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青藏高原1930-2010年山地灾害实例,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出现频繁,灾害链生特征明显,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延拓性,巨灾发生概率增大;在藏东南地区表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构成了利于冰川类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波密县城位于两条泥石流危险区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由1988年0.014km2扩展到2012年1.004km2,人口经济密集区灾害高风险区重叠,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危险性增加,青藏高原灾害风险显著增大.上述结果提供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影响的证据,初步阐述了其影响特征,有助于山地减灾和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的影响机理.

  • 标签: 气候变化 山地灾害 灾害风险 冰湖溃决 青藏高原
  • 简介: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的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

  • 标签: 黑龙江 玉米 低温冷害 危险性 预估
  • 简介:本文利用CMIP5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RCP8.5情景下中国未来近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远期(2080-2099年)3个时段高温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估.结果表明:中国未来不同时期高温致灾危险度可能逐步增加;未来不同时期高温风险也趋于升高.Ⅲ级及以上的高温灾害风险等级范围将增大,特别是东北三省、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福建等省(区)处于高风险等级的面积明显增大,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在近期将出现V级高温灾害风险,中期和远期V级高温灾害风险将扩展到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 标签: RCP8.5情景 高温灾害风险 未来预估
  • 简介: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和不断增加的输入病例被认为是登革热在中国重新出现而且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通过对一些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天气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天气因素登革热之间的关系。广州、福州和宁波的天气因素被用于交叉相关分析,根据天气和登革热疫情的时间关系,构建了我国登革热流行的气象风险地图。结果显示天气因素对登革热疫情都存在8~10周的延迟影响。我国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主要在华南和华东的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经常暴发登革热,华东沿海地区的南部近年来也多次暴发登革热。虽然有些地区还没有登革热流行的记录,但应该加强对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出现本地流行。

  • 标签: 登革热 气象因子 全球变暖 华南地区 华东沿海
  • 简介:从分析气象部门加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建设的优势入手,探讨了气象部门加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建设面临的新要求新问题,提出了气象部门加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建设、为提高“四个能力”提供有力保障的几点思考。

  • 标签: 能力建设 风险 气象部门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防雷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开展防雷业务的同时,也出现了违反廉政建设5项禁令,造成较大后果影响的事件。浙江省嘉兴市气象局为加强防雷队伍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促进公正、公开、公平、廉洁、高效的做好防雷各项服务,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防雷工作反腐倡廉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初步建设形成了防雷重点岗位风险防控体系的新机制。嘉兴市防雷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主要特点是:查清廉政风险点,落脚点在业务工作,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对于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通过预警、执行、考核等环节来构建防控机制,实施防雷廉政风险防控。实践证明,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对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防雷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 简介:雷击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雷击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雷击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及基础,准确的雷击风险评估是雷击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从嘉兴市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了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法律法规依据、工作推进及技术人才储备等情况,阐述了《嘉兴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出台的社会背景及过程。介绍了嘉兴市从无到有并全面推广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一些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当前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雷击风险评估 工作实践 经验总结
  • 简介: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气象部门社会管理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本文从社会管理的本质和主要任务出发,着眼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出通过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促进气象社会管理关口前移,提升气象社会管理水平。

  • 标签: 气象部门 社会管理 管理业务 灾害风险 关口 防灾减灾能力
  • 简介:IPCC发布的《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SREX)指出,极端事件和灾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系统的风险暴露程度及其脆弱性特征.这意味着,不合理的发展过程将加剧灾害风险及其损失,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减灾和适应行动,能够减小灾害风险并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SREX报告有助于启发决策者社会公众,为充满不确定风险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包括关注未来因人口和社会财富增长导致的暴露度和脆弱性增加,在国家和部门层面整合适应、减灾发展政策,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发挥不同主体在适应治理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等等.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灾害风险管理 适应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讨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 标签: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风险 灾害防御 风险管理
  • 简介:乡镇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御和应对气象灾害中最基础的一环,对基层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害防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乡镇行政单元往往空间区域较小,风险空间差异的反映需要有高精度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数据来支撑,而现阶段较为匮乏。为此,本研究拟通过阈值筛选、权重赋值及空间插值等地学统计方法,尝试建立一套在当前数据条件基础上,大致正确反映乡镇级别气象灾害风险空间格局的方法,并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对台风、暴雨、雷电、低温灾害进行了乡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以期为各部门切实进行不同灾种的灾害防备和增强基层群众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乡镇级 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永嘉县
  • 简介:根据冀北地区2012—2015年输电线路雷击灾害资料及1981—2015年雷暴日数,结合冀北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特征,选取雷击灾害频度、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分布,建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模型,形成冀北地区输电线雷击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极高风险区有崇礼、丰宁、承德县、青龙、迁安、遵化、迁西、丰润和香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中部和南部、承德北部和东部、唐山中部和廊坊中部,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应为输电线路雷击风险重点防护地区;中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北部和西部、承德中部和东南部、唐山东部、秦皇岛中部、廊坊北部和南部;低风险区主要位于玉田、曹妃甸、滦南、乐亭和永清。

  • 标签: 冀北地区 雷击灾害 风险区划 层次分析法
  • 简介:利用1960~2010年福州市各县(区)的暴雨日数和雨强数据,结合福州市社会经济数据和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为一体的区域暴雨洪涝灾害综合指数评价模型。选取暴雨日数、雨强、地形、水系、人口、地均GDP、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采用加权综合分析法对因子进行处理,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对评价因子的栅格化,制作评价单元为100m*100m的福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福州市可分为高、次高、中、次低和低5级风险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从西至东呈递增趋势,闽江河谷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福州主城区、福清、长乐、罗源等沿海平原区风险等级相对较高,闽清、永泰、闽侯等西部山区风险等级较低。

  • 标签: 暴雨洪涝 灾害 风险区划 GIS
  • 简介:1会议概况2015年10月11—15日,WMOⅡ、V区协综合全球观测系统(WIGOS)减轻灾害风险(DRR)工作组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在3天的会议期间(12—14日),主要交流和讨论了气象雷达、卫星资料对Ⅱ、V区协减灾防灾方面的作用。

  • 标签: 全球观测系统 灾害风险 工作组 WMO 会议简介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基于RCP情景下47个IPCCCMIP5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大尺度水文模型VIC,预估了未来(2021—20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多模式预估淮河上游未来多年平均气温一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范围0.2-1.7℃。不同模式对降水预估差异较大,但有超过70%的模式预估降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3.4%-4.1%。未来气候情景下,王家坝断面洪水总体呈增加趋势,20年一遇的洪水强度平均增幅19%,洪水频率将增大,蒙洼蓄滞洪区启用可能更加频繁,启用的风险加大。

  • 标签: 气候变化 淮河 蓄滞洪区 洪水 预估
  • 简介:利用2014年7月Landsat8数据,基于RS和GIS技术对天津市津南区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基于RS技术提取的天津市津南区高精度土地利用分类,为气象灾害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将2004—2014年天津市津南区的气象观测数据、地理环境和历史灾情等基础数据整合,采用层次分析法、风险指数法及综合加权法等方法建立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载体脆弱性和灾害防御措施4个一级指标展开,建立了津南区各种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绘制了天津市津南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天津市津南区气象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大、工业产业密集及灾害防御能力薄弱的区域,如城区和大片农业种植区;而人口少和经济密度低的区域对各种气象灾害反应不敏感,属于气象灾害低风险区。

  • 标签: RS 土地利用 GIS技术 气象灾害 风险区划
  • 简介:致灾临界面雨量、洪水淹没范围及深度的确定是暴雨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核心环节。本文以淠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方法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雨-洪关系,得到致灾临界面雨量;基于FloodArea开展洪水淹没模拟,叠加承灾体信息,得到T年一遇洪水淹没风险评估区划图。通过对2015年13号台风“苏迪罗”强降水过程的淹没反演,验证表明:无论是洪水淹没范围还是淹没水深,FloodArea模拟值实况值均较为吻合。综合来看,淠河流域暴雨山洪灾害风险区划评估结果较为合理;基于FloodArea模型在淠河流域具有较好的洪水淹没模拟效果,可用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预警。

  • 标签: 暴雨山洪 FloodArea 风险区划 淹没模拟 淠河流域
  • 简介:选取年雷击大地密度、产值密度和人口密度3个因子作为评判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厦门市6个区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厦门市各区雷电灾害风险受地闪频次、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思明区为高风险区,翔安区为低风险区,其余4个区为中等风险区。该划分为厦门市防雷部门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防雷设计方案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参考。

  • 标签: 模糊综合评判法 雷电灾害 风险区划
  • 简介:利用22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结合社会经济以及地形高度数据,分析了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近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和后期(2080-2099年)中国洪涝致灾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洪涝灾害风险.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中国的东南部,洪涝承灾体易损度高值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在RCP8.5情景下,未来我国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出现在四川东部、华东的大部分地区、华北的京津冀地区、陕西和山西的部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东北地区的各大省会城市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也很高.基准期(1986-2005年)相比,21世纪后期,虽然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变化不大,但高风险区域有所增加.鉴于模式较粗的分辨率以及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学等问题,洪涝灾害风险的预估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 标签: RCP8 5排放情景 洪涝灾害风险 未来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