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干预的作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将我科自2009年~2013年对19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包括术后的心理护理、体位指导、病情观察、伤口引流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论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 标签: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护理 出院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1例共33个髋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7个髋关节,女16例26个髋关节。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124-1.23)岁。所有对象均接受pemberton截骨术和salter截骨术,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4个月,平均23个月。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手术后优良率为93.94%。X线结果显示,有19例达到同心圆复位,无再脱位发生,有2例患者分别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关节僵硬。结论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pem—berton髋臼截骨术和salter截骨术的改良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生物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损的髋关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关节严重受损的老年患者做了此手术。通过手术可以解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和原有的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术后疗效肯定,得到患者好评。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5例,对本组75例术后患者,给予采取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切口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康复性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5例术后患者,我们采取了科学的术后护理与指导。伤口全部甲级愈合,无一例发生合并症,术后随访其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恢复,使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术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术前进行有效的心里护理,生理评估,做好基础护理,术前应对技能训练,早期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做好术后常规护理,严格预防感染的各个环节同时做好饮食护理,减轻术后疼痛护理,指导患者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结果本组5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年龄57-77岁均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经手术治疗均临床痊愈出院。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配合术前术后良好的护理,可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前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后使用不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处理措施,观察两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时间明显要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入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都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随访的Harri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术后疼痛及康复情况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案,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人工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分别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调查,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效果。结果接受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安全性更高,更有保障。

  • 标签: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高龄股骨颈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其中有18例患者额外行韧带修复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第1天即给与系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术后1周到12周的股四头肌肌力从IV级提升到V级,其肌容量(以髌骨上10cm处的大腿周径进行表示)从(40.26+4.77)cm提升到(44.31+4.76)cm,改善效果显著。随着系统康复护理时间的延伸,患者膝关节被动活动量(PROM)和主动活动量(AROM)均逐渐增加。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采取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和肌容量,能够逐渐增加患者膝关节被动活动量和主动活动量,从而促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损伤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随访2-7年,平均5.2年,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好。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治疗疗效,促进了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关节发育不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有效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骨科知名专家科毛宾尧教授主编的《髋关节外科学》(第2版)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我国24位著名骨科专家联袂执笔,全面介绍了国内外髋关节外科的新成果、新认识、新疗效和新取向。全书分九篇三十四章,首篇为髋关节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介绍了世界髋关节外科的发展现状,借助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数字技术、髋部疼痛与切口和选择等均有详尽介绍;

  • 标签: 关节外科学 出版 髋关节外科 骨科专家 科学基础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接受这种手术者一般年龄较大,而且病程长、恢复慢,出院后仍活动受限,功能锻炼不当会使治疗功亏一溃。病人的住院时间仅占整个疗程的1/4~1/3,因此,出院后的家庭治疗和护理极其重要。最近几年,我科加强了对出院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人工髂关节置换&bull 术后&bull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髋部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是近年来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髋关节、骨关节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康复护理的目的指导患者如何在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后康复护理、出院指导等有计划的、系统的康复指导,使患者术后近期内效果良好,下地行走后术前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及活动明显改善。结果术后2周至3周出院,术后2周评定,按Harrisi评分标准,疼痛30至44分,跛行5至11分,活动度术前平均30º至140º,术后平均95º至215º。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有计划的、系统的术前康复指导及术后早期功能训练,不仅有效预防了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综述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相关准备、术前术后饮食护理、术后体位、术后锻炼、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康复指导等,旨在探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为减少患者病痛、缩短康复时间、尽快恢复置换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手术效果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健康教育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做好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系统的护理,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杜绝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