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与末梢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采集静脉与末梢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分别记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同时反复抽血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静脉与末梢末梢的红细胞(RBC)、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测定结果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且组内两次测量结果分析,静脉组无较大差异(p>0.05),而末梢组则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而言,采集静脉进行血细胞检测的稳定性更佳,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细胞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糖检验中末梢静脉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二院进行血糖检测的138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血糖监测,分别采用末梢的检验和静脉的检验,观察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的检测结果比静脉的检测数值稍低,但是差异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静脉检测会出现较多的低血糖现象,两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的血糖检验较为方便,而且安全性高,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要选择静脉的血糖检验。

  • 标签: 血糖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9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静脉的血糖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8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静脉,观察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比较血糖值与偏移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值显著较高,偏移量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静脉的血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即时检测血糖仪 指尖血 静脉全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和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末梢静脉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将9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根据血液采集部位分成对照组(末梢)和观察组(静脉),45例/组。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WBC、BC、RHb以及PL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别较大(P<0.05),两组MXD的数据相近(P>0.05);观察组即刻、1h、3h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组内分别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采血6h后的MXD和PLT同即刻、1h、3h的数据相比差别明显(P<0.05)。结论选用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比末梢更好,但需注意在采血后3h内对样本进行检验。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0-01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末梢静脉血糖检验对比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门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空腹、餐后2h、餐后8h三个不同时段对90例患者取末梢静脉进行血糖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段末梢血糖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糖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末梢静脉血糖检验都能准确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进行反映,但相对于静脉,末梢检验更为便捷,有助于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末梢静脉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差异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就诊的132例患者,分别抽取患者的末梢静脉,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相关血液进行检测,分析静脉与末梢血常规检查之间的结果。结果分别比较132例患者的末梢静脉,判断两者的WBC、RBC、PLT、HGB水平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后,PLT值下降,WBC、RBC、HGB三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静脉在进行血液检验的结果存在差异,并且末梢的稳定性低于静脉,因此临床开展血常规检验时,需要多抽取静脉进行检查。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和末梢血糖检验结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我院糖尿病血糖检验总共65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为静脉检验,29例患者,设对照组。另一组末梢检验,36例患者,设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餐后8h血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和末梢血糖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都有可行性,但相比之下末梢检验更简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糖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探究分析静脉与末梢检验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抽取末梢检验,观察组抽取静脉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与末梢检验结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且静脉学检验结果更稳定、准确,可成为临床血液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血液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末梢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6例,采集静其脉和未梢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S)、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对两组样本进行重复性验证,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并对静脉进行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静脉两次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重复性较好;末梢两次检测值具有差异性,重复性较静脉差;静脉与末梢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0h、0h、1h、3h、6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静脉进行血液检验的结果存在差异,静脉稳定性显著优于末梢,临床上应该尽量采集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周末梢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探讨末梢PCT检测在儿科感染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11所儿童专科医院出生28 d以上的1 898例患儿同时采集的末梢静脉血清,分别检测PCT水平,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对静脉血清PCT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分组。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量数值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转换成等级资料在不同的临床界限区间采用Spearman检验作分层相关性分析,转换成二分类资料进行一致性评价并初步探索末梢PCT水平的最佳切点。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1 898例(男1 098例、女800例),年龄27.4(12.2,56.7)个月。末梢静脉血清PCT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97, P<0.01),直线回归方程式为PCT̂静脉血清=0.135+0.929× PCT末梢。检测绝对值两者间的一致性欠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0.92, P<0.01),但等级资料分层分析提示两者实测值在各界限区的符合率为84.9%~97.1%。二分类资料显示两种检测法一致性佳(符合率96.8%~99.3%,Youden指数0.82~0.89)。从病情轻重设定的4个PCT区间(<0.5、0.5~<2.0、2.0~<10.0、≥10.0 μg/L)内,末梢PCT预判临床的效果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991 2~0.997 9)。不同静脉血清PCT切点值0.5、1.0、2.0、10.0 μg/L对应的末梢PCT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395、0.595、1.175、3.545 μg/L。结论末梢PCT与静脉血清PCT之间相关性良好,利用末梢PCT检测可以辅助判断临床病情的性质和轻重,而采血简便、快速报告并易重复检测的特点为其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前景。

  • 标签: 儿童 血清 降钙素原 诊断试验
  • 简介:及成分质量要求(GB18469-2012)(以下简称国标)由卫生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5月11日发布,7月1日实施。2012年2月卫生部颁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对献血者健康检查、采集、血液成分制备、

  • 标签: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GB18469-2012
  • 简介:目的:获得较为明确的环孢霉素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有关临床报道听资料进行考察、比较、分析、统计。结果:各医院报道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基本接近,大致为术后1月557-283ng/ml,1-3月375-225ng/ml,3-6月257-165ng/ml,6-12月150-120ng/ml,12月以上165-50ng/ml。结论:环孢霉素浓度调整到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毒笥反应均减少。

  • 标签: 全血浓度 环孢霉素 血药浓度 调查 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静脉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收治并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98例,依照采集标本的位置不同,把全部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参考组,研究组有50例患者、参考组有患者48例。参考组采取末梢制成标本检测,研究组抽取静脉做成标本,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值、红细胞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等指标的数值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静脉的临床结果中,采取静脉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适用于临床上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建议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临床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与末梢WBC、RBC、PLT三个项目在数值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测时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300名健康人的静脉和末梢进行分析,以及静脉和末梢在0min、10min、30min检测时的差异。结果静脉和末梢检测WBC、RBC、PLT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末梢30min时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min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中选用静脉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好保证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取静脉行血糖检测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患者864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460例,采用末梢血液进行血糖的检测;乙组患者404例,采用静脉血液进行血糖的检测,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罗氏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的检测,对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检测的情况。结果采用罗氏血糖仪进行检测血糖的结果乙组患者显著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监测获得数值乙组患者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对比甲组采用罗氏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进行血糖检测适用于生化分析仪的方法,对于末梢取进行血糖检测更加适合应用快速血糖检测仪,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应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 标签: 末梢取血 静脉取血 血糖检测 血糖仪 生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