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高发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8-18
  • 出处:《生活与健康》 2019年第8期
  • 机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会发生萎缩,胃部也不例外,具体来说也就是胃部黏膜的萎缩,简称萎缩性胃炎,40岁到60岁左右的人群患有萎缩性胃炎的几率较大。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现代人三餐不定时吃饭的一个重要原因,由其引发了常见的肠胃问题。那导致萎缩性胃炎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萎缩性胃炎应该如何治疗是我们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期
  • 机构: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
  • 简介:慢性萎缩胃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萎缩、变薄和萎缩改变,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和营养吸收障碍。慢性萎缩胃炎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但也有年轻人患病的报道。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炎症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分析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出诊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2组,对于对照组病人选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普通方式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结果:在2组病人的临床观察方面,观察组病人的总治疗效率高过对照组病人。结论:内科在对于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替普瑞酮药物,可以全面提升病人的治疗效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科 临床观察 剖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炎疾病类型,与多种因素诱发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变化有关,是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其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本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且有恶化风险。因此在临床上较受关注。药物控制是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近年来随人们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慢性萎缩胃炎的中西医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过程、预防癌前病变发生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整理近年来关于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炎胶囊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摩罗丹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胃炎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时,可以采用胃炎胶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对心脏、肝肾、造血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炎胶囊 临床小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养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疾病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被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自拟的益气疏肝健脾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治疗效果、1年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率和1年复发率等方面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秘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4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7.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0%),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阿莫西林 果胶秘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姜建国教授认为,慢性萎缩胃炎以脾胃气虚为根本病机,湿热气瘀等邪扰于脾胃为标。中焦气机痞塞不利是本病突出表现,患者多以胃部痞满胀痛为基础症状,其病理过程表现为明显的气分、血分、癥积演变规律。因此初期治疗补中益脾与开达中焦并举,组方思路为改良半夏泻心汤,以阻止疾病深入发展;若属肠化生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及早加用理血活血之品,以虫类药助剔邪。对于久治屡发者,考虑由脾及肾,重在固护肾元;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随证加减,还需注意愈后防复,汤丸互用。

  • 标签: 胃炎,萎缩性 补中益脾 开达中焦 理血活血 半夏泻心汤 姜建国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替硝唑及叶酸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1次/天;替硝唑0.5g,3次/天;叶酸0.1g,3次/天。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0g,2次/天;枸橼酸铋钾胶囊0.2g,3次/天。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也较小。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替硝唑及叶酸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炎 萎缩性 埃索美拉唑 替硝唑 叶酸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萎缩胃炎护理干预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10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和8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护理干预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胃炎行埃索美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5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拉美唑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指标变化、Hp根治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积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但是实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胃炎行埃索美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安全有效。且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胃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抗生素 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根据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分为萎缩胃炎及非萎缩胃炎,前者作为一种癌前疾病,在预防及筛查早期胃癌中都具有警示意义,应引起消化科医师的重视。笔者从诱因、诊断、高风险人群识别及随访等方面对萎缩胃炎有关内容进行了简述。

  • 标签: 慢性胃炎 诊断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萎缩胃炎临床治疗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9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胃冲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枸橼酸铋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实施有效治疗措施的基础,患者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以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枸橼酸铋钾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相对较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治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