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感染心内(infectiveendocarditis)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炎症,常伴有赘生物的形成。致病原以细菌、真菌多见。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肿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根据病程,1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感染心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9例患者资料。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46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预防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感染心内(IE)的防治在临床上有一定进展,但由于IE发病率、死亡率仍然较高,尤其是院内感染所致的IE,死亡率更高。IE患者治疗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C-反应蛋白(CRP)在临床上被作为IE患者预后的观察指标。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C-反应蛋白 院内感染 进展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心内病人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方法17例病人中,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15例,二尖辩成形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自体心包三尖辩重建1例。结果15例治愈,2例死亡,死因均为严重的主动脉人工辩周漏。随访14例,随访时间为0.5~10年,1例术后第5年再发感染死亡。结论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灶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感染基本控制后手术,有利于人工辩的固定;急性主动脉辩感染合并周围脓肿的病人,易发生辩周漏。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手术治疗 心脏瓣膜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心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感染心内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心脏病以及无基础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心内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研究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感染心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按照感染心内诊断标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采取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方法。结论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果断采取急诊或亚急诊手术,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分析感染心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早期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感染心内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方法针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I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脏杂音及栓塞及脾大,分别占84.44%、62.22%、53.89%及42.22%;对180例感染心内患者进行血培养,共分离出133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7%、20.30%、14.29%及9.77%;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103例,心瓣膜穿孔5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28例,三尖瓣43例,脓肿43例,分别占57.22%、31.67%、15.56%、23.89%及17.22%。所有患者经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后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痊愈103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死亡11例,总有效率为93.89%。结论根据感染心内的临床表现,应用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结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心内(IE)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感染心内患者80例,择期手术60例,急诊手术20例,其中,主动脉瓣替换术38例,带瓣管道作升主动脉根部替换和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术4例,二尖瓣替换术22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16例。结果术后死亡率为12.5%;并发症发生率为53.75%;术后早期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为12.5%;室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人造心脏瓣膜心内发生率为5%;Ⅲ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生存率为87.5%。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完备的手术准备和精确的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保健与饮食的健康指导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心内膜炎 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97-02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及菌群已提供临床合理抗生素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感染心内,根据血培养结果、免疫学、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结果导致感染心内的主要因素为风湿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感染。菌群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A族链球菌,流感杆菌。主要应用的抗生素为青霉素和头孢类。总体治愈率为97.78%。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心内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抗生素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膜炎的抗病原微生物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感染心内患者24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感染心内患者的护理,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注意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注意心理护理,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本组感染心内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住院诊治的感染心内(IE)的临床特点.结果:IE发病无明显年龄特点,基础心脏病中风心病较以往减少,先心病、原发性瓣膜脱垂及无心脏病增多.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心衰最多见.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特异性最大,血培养阳性率降低.结论:I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以发热、贫血、心衰最常见,结合心脏杂音,应予高度重视,避免漏诊.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资料 诊断 心脏病 IE 血培养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心内(I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IE患者易患因素按比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5.17%),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4.73%),风湿心脏病(13.19%)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97.25%)和贫血(88.46%)2次血培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中,最常见细菌为血液链球菌(11.7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5.05%.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中,2例(1.68%)死亡63例经内科治疗者中,6例(9.5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栓塞及急性心衰.结论近年来IE的易患因素与以往不同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比率增高,而风湿心脏病比率下降病原菌以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血培养的阳性率亟待提高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心内膜炎 心脏病 感染 细菌
  • 简介:目的提高对感染心内(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IE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贫血、脾大、心脏杂音及杂音改变,消瘦厌食、出汗、周围动脉栓塞。血培养阳性率61.54%,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61.54%。结论①心脏结构异常是IE的主要基础病因;②先天性心脏病、退行心脏瓣膜病、风湿心脏病联合病变者为发生IE的高危人群;③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重症感染心内(IE)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手术治疗重症感染心内患者15例.术前常规抗生素治疗2~4周,均在全麻浅低温(28℃~32℃)下行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停跳液灌注或HTK液,采用连续大容量平衡超滤(4000~6000ml).结果体外循环(CPB)时间87~1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3~147min.2例肝素用量大,超过600U/kg,补充血浆及加用低分子肝素后ACT>480s,术后均顺利脱离CPB;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重症感染心内的关键.重症感染心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S)强烈,易出现肝素耐药、灌注压低等,采取大容量平衡超滤可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利于术后恢复.敏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感染心内儿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感染心内患儿用药、饮食、休息等方面的护理,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本院对感染心内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