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术中结肠灌洗法,在结肠及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结肠及直肠一期手术中应用术中结肠的灌洗法治疗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组治疗28例患者无一发生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防漏措施,具有避免分期手术的优点。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杂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复杂内胆管结石患者共有52例,均于2022.02-2024.02期间入我院治疗。按掷骰子法分组,26例/组,参照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分析组行腹腔镜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肝功能状况、治疗疗效。结果:相较于参照组而言,治疗前分析组肝功能状况与其相似,治疗后分析组肝功能状况更好、治疗疗效更高(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可以使复杂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治疗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 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解析Glisson系统的立体空间解剖结构及三级分支走行分布情况,为实施精准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无病变肝脏标本进行应用解剖观察,重点对Glisson系统的立体空间解剖位置进行形态学观察,采集并分析Glisson系统各区域三级分支数目及走行数据.结果Glisson系统主干(G主)呈弓型走行,长度为(3.10±0.76)cm;右半Glisson系统主干(G右主)与G主的夹角为175.70°±11.54°,G右主与十二指肠韧带(G总)的夹角为107.60°±13.82°,G主与G总的夹角为76.70°±17.36°.Glisson系统的Ⅱ、Ⅲ、Ⅳ段区域三级分支总的数目呈3~8支不等,其中3支型、8支型各占1/20、4支型和6支型各占4/20、7支型占2/20,5支型占8/20;但Couniaud八段S2区域的分支有且只有1支.结论Glisson系统立体空间解剖位置、各区域三级分支数目及走行并不完全符合Couinaud八段之描述,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术前掌握Glisson系统的内部立体解剖结构,特别是三级分支数目及走行,是实施精准切除术的基础.

  • 标签: 左半肝Glisson系统 应用解剖学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可减少患者痛苦,实现快速康复。目前ERAS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各领域,但在肝脏外科中发展较慢。本文结合一例腹腔镜切除术中的ERAS实践,总结ERAS管理路径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经头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经头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手术配合,总结经验。结果30例经头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平均手术用时180(160-230)min,手术出血量200(150-350)ml,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结论经头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创新型手术模式。术前精心准备,术中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合理优化,主动、娴熟、安全、精准的手术配合及良好的医护团队合作,是提高手术效率、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和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头侧入路 腹腔镜 肝切除 手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低位直肠Dixon术合并切除术3例护理配合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3例直肠癌合并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Dixon术合并切除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手术中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完成,随访3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没有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的情况。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Dixon术合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Dixon术 左半肝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加速康复科理念在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64例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各32例;其中,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科护理理念应用于观察组,进一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的31.25%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采取加速康复科理念干预方法,可改善手术预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加速康复科理念 左半肝切除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外叶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来外叶胆管结石患者22例,全麻下行腹腔镜外叶切除术。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出血无法控制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40(150-290)min,术中出血平均为200(50-500)ml,均未输血;术中取净结石19例,内胆管结石残留1例;平均1周出院,均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外叶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作为治疗内胆管结石一种有效的新型手段。

  • 标签: 肝切除 腹腔镜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14例采用外Glisson鞘内区域血流阻断的全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门Glisson鞘内游离结扎动脉和门静脉支,表面出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后,再沿缺血分界线切。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持续时间168~32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21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区域入血流阻断的方法具有解剖清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切出血少,以及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血流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传统切除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切除过程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出院时间;患者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和传统切除组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切除过程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出院时间优于传统切除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切除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3年生存率和传统切除组相似,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高,但受病例数和观察时间局限,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获得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 标签: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 原发性肝癌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术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筛选后共计80名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随机等量分成对照组(开腹切除术)和研究组(腹腔镜切除术)。结果:在术中及术后的恢复情况方面、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理及分期等数据上两组差异显著,以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开腹左半肝切除术 肝脏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胆总管切开联合规则性切除取石13例,胆总管切开联合外叶切除取石17例,胆总管切开联合切除取石2例,32例均行胆总管切开与残面胆管对口冲洗。其中30例行“T”引流,2例行胆肠吻合。合并胆总管结石11例。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治疗痊愈;胆管内结石残留2例.膈下积液2例,胆漏1例。结论对于左内胆管结石采用胆总管切开联合规则性段叶或切除残面一、二。三级胆管及胆总管取石,“T”引流或胆肠吻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左肝内胆管结石 左肝叶切除 肝内外胆管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殊部位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特殊部位肝胆结石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样本量28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外叶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左肝胆管结石 结石清除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切除术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Laennec膜理论行鞘外阻断法的鞘外组(n=21)和行鞘内解剖阻断法的鞘内组(n=23)。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鞘外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鞘内组(P=0.001)。本研究说明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腹腔镜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较鞘内解剖阻断法手术时间明显减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4岁,诊断为叶肝癌并内多发转移伴门静脉主干及支癌栓(巴塞罗那分期为C期,门静脉癌栓Ⅲ型)。该患者手术不可切除,也不符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适应证,故选择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经过6个周期治疗,叶主病灶明显缩小,门静脉癌栓从门静脉主干退至门静脉支内,内转移病灶消失,经评估后成功施行了荧光腹腔镜切除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切除治疗Ⅲ、Ⅳ型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4年成功实施联合切除治疗Ⅲ、Ⅳ型门部胆管癌32例.其中Ⅲa型13例、Ⅲb型15例,Ⅳ型4例.结果3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右半切除12例,切除17例,右三叶切除2例,三叶切除1例;其中R0切除27例,R1切除5例.并发症主要有胆漏、肝功能不全、膈下积液、腹腔感染、腹腔积液等,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联合切除治疗Ⅲ、Ⅳ型门部胆管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提高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关键词Klatskin’s瘤;切除术;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9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切除术治疗严重外伤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医院内进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50例严重外伤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恢复、排气时间、进食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严重外伤患者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腹腔镜半肝切除术 肝外伤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胆管结石中,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分析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较短/低(P<0.05);术后两组血清水平相比,观察组白蛋白水平上升,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下降(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总发生率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内胆管结石患者中,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左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镜 肝左外叶切除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