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人工喂养联合内毒素灌胃方式建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动物模型,从而探索谷氨酰胺(Gln)预防坏死小肠结肠炎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2日龄的健康wistar新生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利用人工喂养联合内毒素灌胃方式建模后,比较三组镜下肠道组织病理损伤。结果C组的道病理损伤在2、6、12h均较B组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LPS灌胃结合人工喂养方式诱导新生鼠坏死小肠结肠炎模型,且谷氨酰胺可减轻发生坏死小肠结肠炎新生鼠的肠组织损伤,为临床NEC患儿预防性补充Gln提供实验室依据。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谷氨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急性坏死胰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76例急性坏死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坏死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是有着极高致死率的一种导致早产儿亡故的疾病。就现有研究资料显示,在NEC其众多致病原因中至关重要的是因为新生儿小肠结构和免疫系统的不成熟导致新生儿罹患率较高。而新生儿肠成熟和稳定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共生菌群可借由益生菌提供和维系,进而遏制炎症发展、促使肠黏膜保护功能的正常运转,从而更好的保护新生儿还未成熟的肠道,使得达到预防与遏制NEC恶化的效果。同时,口服益生菌同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NEC防护策略。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益生菌 肠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抽选657例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有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被诊断为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对照组621例,为非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相关资料,对比找出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发病影响因素,性别、胎次、胎龄、分娩方式等两组差异不大,P>0.05。出生体重、自然分娩概率实验组明显更低,早产概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肺炎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高,母亲产前应用抗生素、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人工喂养等概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败血症、早产等均为诱发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应该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预防。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病因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为一种获得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损害,使之缺血、缺氧,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主要在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中发生,以腹胀,便血为主要症状,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肠深层的坏死,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本症是新生儿消化系统极为严重的疾病,致残率较高,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防与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CT值测定对急性坏死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内(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坏死胰腺炎的患者80例,按照合理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部CT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测定肝脏CT值,根据两组患者的CT值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根据两组CT值显示,可以确定患有急性坏死胰腺炎的例数,对照组仅有23例符合,准确率仅有57.50%,而观察组有37例,准确率高达92.50%,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坏死胰腺炎的患者,采用肝脏CT值的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CT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术后空肠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患者24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患者24例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的营养状况评分、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营养状况评分、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更高。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术后空肠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显著,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术后空肠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分析坏死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EC早产儿(胎龄<37周),修正Bell-NEC分级达NECⅡ期及以上。以纠正胎龄近足月时的颅脑MRI评分作为早期脑损伤的判断指标,白质评分≥7或灰质评分≥5分作为MRI阳性(MRI^+)组,余为MRI阴性(MRI^-)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NEC早产儿发生早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拟合曲线确定危险因素的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判断指标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10例NEC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MRI^+49例,MRI^-61例。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Apgar1min评分、产前激素使用、机械通气时间、NEC手术、NEC发病日龄、NEC24h内CRP异常(≥8mg·L^-1)比例、血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NEC24h内WBC异常(<4×10^9·L^-1或>20×10^9·L^-1)比例、PLT水平、修正Bell分期Ⅲ期比例和肠穿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EC24h内WBC<4×10^9·L^-1或>20×10^9·L^-1(OR=4.3,95%CI:1.6~11.5)、合并肠穿孔(OR=4.7,95%CI:1.3~17.4)是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WBCROC曲线分析显示,当WBC≤8×10^9·L^-1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最佳界值为5.2×10^9·L^-1,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和71.1%;当WBC>8×10^9·L^-1时,AUC为0.695,最佳界值为15.5×10^9·L^-1,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1%和77.1%。结论NEC24h内WBC异常升高和降低、合并肠穿孔为NEC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NEC24h内WBC<5.2×10^9·L^-1或>15.5×10^9·L^-1对脑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脑损伤 颅脑MRI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早产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中高频彩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NEC早产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试验组采用高频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早产儿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经高频彩超检查肠壁增厚检出率为76.19%,对照组为57.14%,试验组肠壁积气检出率为73.81%,对照组为35.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频彩超诊断NEC疾病,准确度高,有助于早产儿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频彩超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足底筋膜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诊的60例足底筋膜患者到随机、对照、试验中,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ESWT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T治疗足底筋膜效果显著,可迅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气压弹道 足底筋膜
  • 简介:1例31岁女性患者,因“腹痛、腹胀3d”入院,入院诊断为“重度急性胰腺炎伴急性肺损伤、高脂血症”。入院后,患者因胰腺感染性坏死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抗感染;入院第4天,初始抗感染方案失败后,在怀疑耐药肠杆菌感染的情况下药师建议将抗感染药物调整为美罗培南;美罗培南治疗5d后,感染未改善,经验性联合对肠球菌有效的万古霉素治疗。随着感染的逐步控制,降阶梯为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抗感染方案,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优化美罗培南给药方案,对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等进行药学监护,同时对患者实施用药教育。经过24d的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临床药师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抗感染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坏死肉芽肿性血管炎(NGV)原名韦格纳氏肉芽肿(WG),是一种坏死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和肾脏,还可累及耳、眼、关节、皮肤,亦可侵犯心脏、神经系统等1。该病属于罕见病,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医治疗报道罕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验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部X线片在诊断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提高患儿预后的目的。方法选取53例收住入院的NEC患儿,收集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情况、是否双胎或多胎、生产方式、发病时日龄、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并对NEC患儿的腹部X线片进行Dukes腹部X线评分。结果53例NEC患儿中男25例、女28例,平均胎龄32.1604±3.3905周,平均体重1751.6981±711.6117g,多胎或双胎16例,开奶28例,剖腹产24例,平均发病日龄12.9000±10.7821天,采用手术治疗者23例;DAAS量表评分1分者1例,3分者1例,4分者7例,5分者10例,6分者5例,7分者3例,8分者10例,9分者9例,10分者7例。结论腹部X线片在NEC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腹部X线 诊断
  • 简介:目的:下行性坏死纵隔炎(DNM)是头颈部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缺乏对DNM的理解,死亡率过高。我们评估了牙源性DNM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结果,并评估了影响DNM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最新的概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因牙源性感染导致的DNM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牙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严重并发症 DNM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复方氯唑沙宗胶囊对于治疗腰背部筋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腰背部筋膜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口服复方氯唑沙宗胶囊。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连续使用2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结论口服复方氯唑沙宗胶囊对于腰背部筋膜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复方氯唑沙宗胶囊 布洛芬缓释胶囊 腰背部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CRRT治疗重症坏死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重症坏死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患者,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路通畅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病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后,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有出血患者1例,感染患者1例,对照组有出血患者5例,感染3例,导管折叠2例,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CRRT治疗重症坏死胰腺炎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护理,在提高患者血管通畅的同时,还能降低治疗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患者治疗后的康复程度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CRRT治疗 重性坏死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蜡疗联合外敷何氏风湿痹痛散治疗腰背肌筋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背肌筋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蜡疗联合外敷何氏中药风湿痹痛散,对照组采用TDP联合外贴复方南星止痛膏。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在疼痛、腰背沉重感、条索状改变及压痛等评分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联合外敷何氏风湿痹痛散治疗腰背肌筋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腰背沉重感等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 蜡疗 风湿痹痛散 何氏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