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1例酸性蜂窝织炎。患者男,19岁:双侧下肢先后出现红斑3年,红斑持续发展,无明显不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可见大量酸性粒细胞.可见“火焰征”及外周酸性粒细胞包绕的肉芽肿样结构,以皮下脂肪明显、血常规示酸性粒细胞绝对值5.2×10^9/L。予泼尼松30mg/d,病情缓解:

  • 标签: 嗜酸性蜂窝织炎 治疗 病理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误诊酸性胃肠炎病例分析,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通过文献内容检索,找出误诊原因。结果和结论酸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外周血、组织活检、腹水酸性粒细胞多是诊断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误诊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性胃肠炎的诊断步骤和治疗计划。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酸性胃肠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多数病例在用药后l~2周内症状即改善。结论去除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和稳定肥大细胞,达到缓解症状,清除病变的目的。

  • 标签: 胃肠炎 步骤 治疗
  • 简介:患者,女,2岁。因左耳持续性出血4个月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4个月前患儿无原因出现左耳道出血,曾在我科门诊检查发现左外耳道有肉芽样组织,给予摘除及碘仿纱条压迫,很快复发。入院专科检查见左颞区隆起,压之软。左外耳道深部有一从上壁垂下的红色肿物,质韧易出血,未能窥及鼓膜。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张口未受限,颞骨CT:左侧颞骨大面积骨质破坏,累及左颞颌关节、左骨性外耳道前壁,左颅中窝外壁部分破坏(见图①)。为进一步确诊,于2004年10月29日在基础麻醉下行左颞肌肿物切开取活检术。术中见颞肌饱满隆起,肌层下方可见肿瘤为灰蓝色,质软,似鱼肉样,不易出血,

  • 标签: 骨嗜酸性肉芽肿 持续性出血 骨性外耳道 颞骨CT 颈部淋巴结 门诊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中化学实验课时间紧张,很多手持技术实验受到仪器、操作方法以及时长等限制,不适合课堂上演示或分组实验。微课程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能够帮助补充、还原探究过程。通过拍摄实验微视频,布置任务单,搭建实验活动框架,使课上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促进既有深入思考又有动手操作的高效实验课。

  • 标签: 化学实验  手持技术  微课程  翻转课堂
  • 简介:摘 要:本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铁矿中亚铁含量在有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下,以盐酸和氟化铵在高温电热板溶解。采用带导管的塞子冷却时将导管插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中加硼酸除去氟的干扰。在磷混酸介质中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并对测试过程中的一些滴定条件、试剂及防氧化措施等做了详细的实验和分析。该方法准确、快速。

  • 标签:  铁矿 重铬酸钾 亚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氧化氮(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方法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结论笑气麻醉诱导迅速平稳,病人有愉快感,无兴奋期;苏醒也快而平顺,笑气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不增加分泌物,不抑制纤毛活动,对机体通气量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笑气 吸入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酸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在鉴别布氏杆菌病患者复发中的应用分析,有效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布氏杆菌病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为布氏杆菌病患者复发组,患者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58.23±2.48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对照组为布氏杆菌病患者无复发组,患者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8.17±1.28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酸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的鉴别。结果:实验组酸性粒细胞(0.74±0.43%)显著低于对照组酸性粒细胞(1.47±0.01%),降钙素原(2.42±0.03ng/ml)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降钙素原 鉴别布氏杆菌病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脊柱的酸性肉芽肿(EG),是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多系统侵犯的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它属于3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中的一种,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成人较少见,老年人罕见。症状性的胸椎EG常引起背部疼痛,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造成脊柱失稳,甚至造成瘫痪和二便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生神经功能症状或脊柱不稳,需要及时通过外科手术来干预,以达到挽救濒临恶化的神经功能。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于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胸椎EG患者28例,均采用一期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解决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嗜酸细胞肉芽肿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常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通常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病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 简介:开发和应用高效低温低压氨合成催化剂,一直是合成氨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攻方向和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由浙江工业大学研制、盘锦南方化学辽河催化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氨合成催化剂——Amomax-10型氧化型、Anlonlax-10H型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在大型氨厂应用后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目前,这种新型催化剂已成功用于国内外30多家大型氨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下半年还将专门召开会议推广这种新型催化剂。

  • 标签: 铁基催化剂 合成氨工业 工业节能 氧化型 低温低压氨合成催化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酸性肉芽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我院1例枢椎酸性肉芽肿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颈椎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枢椎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并周围软组织包块,须与脊柱恶性肿瘤、骨囊肿、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相鉴别;颈椎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结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酸性肉芽肿以采用手术和放疗治疗为主。

  • 标签: 颈椎嗜酸性肉芽肿 诊断 治疗 125I
  • 简介: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性酸性细胞胶原病。

  • 标签: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
  • 简介:患者男,34岁,全身皮疹伴瘙痒4年余。患者4年多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红斑、丘疹,不时渗液,伴瘙痒。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时好时发。2007年10月因“糖皮质激素继发性青光眼”在我院眼科住院,眼压稳定后以“湿疹”转入我科。予口服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昔20mg3次,d,甲氨蝶呤15mg/周等,疴隋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 继发性青光眼 全身皮疹 皮肤红斑 雷公藤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骨酸性肉芽肿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酸性肉芽肿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激素和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本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多发病变广泛者,经活检证实后应进行放射治疗,一般用6~9Gy小剂量照射即可。病变较小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 标签: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