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比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眩晕中心病区30例前庭神经炎(VN)患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冷热试验(CT)及感觉统合试验(SOT)在前庭康复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评估的临床价值。男19例(63.3%),女11例(36.7%),年龄18~68(44±14)岁。VN患者康复治疗1周、3个月后,三种检查指标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康复治疗1周后,vHIT观察指标总恢复率为0,低于CT(40.0%)和SOT(43.3%)(均P<0.001);康复治疗3个月后,vHIT观察指标总恢复率为13.3%,低于CT(86.7%)和SOT(80.0%)(均P<0.001)。可见,vHIT、CT和SOT三种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在VN不同康复阶段各观察指标结果分离,其临床评价意义不同但可相互补充。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视频头脉冲试验 冷热试验 感觉统合试验 康复评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有效率和3个月内头晕发作情况(头晕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0%,P<0.05;治疗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对患者的头晕状况改善较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前庭康复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以本院接诊前庭神经炎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8月,将患者分组后(对照组36例,试验组35例),两组均接受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SN、DHI、VADL降低,BBS、治疗有效率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前庭神经炎可积极缓解患者自发性眼震、眩晕及失衡症状,改善前庭神经功能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甲泼尼龙 前庭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庭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DHI评分、SPBS评分及QOL评分均有效,但观察组的DHI评分、SPB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功能康复训练 前庭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 前庭神经炎(Vestbular Neuritisis,VN)是一侧前庭神经受损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不稳,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目前病因不明确,病毒感染和血液循环障碍被广泛接受。缺少确定性诊断试验,本质上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需要与脑梗死、迷路炎、前庭性偏头痛、伴眩晕的突聋等疾病鉴别。治疗上以药物治疗、前庭康复及患者教育为主要方法。多数预后较好,也有部分发展为慢性头晕,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病因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前庭康复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初期,目前经过数十年的拓展与深入,已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回顾前庭康复的历史与现状,归纳其作用机制与实践应用,梳理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推动我国未来前庭康复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锐扶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于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9例前庭大腺囊肿及前庭大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0-45岁。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单号纳入研究组(n=85),采用锐扶刀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脓肿切开引流术,双号纳入对照组(n=84),行传统前庭大腺造口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5.60±0.55)minvs.(17.50±0.56)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5.64±0.30)mLvs.(23.11±0.26)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4.72±0.85)hvs.(75.59±0.67)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无一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8例(9.52%)患者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结论锐扶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脓肿较传统手术方法更具可行性。

  • 标签: 前庭大腺 囊肿 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功能康复操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前庭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庭功能康复操。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DHI评分、SBPS评分及QOL评分均有效,但观察组的DHI评分、SBP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结论:前庭功能康复操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功能康复操 前庭功能障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20例和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组)23例。自2018年1至12月共收集43例。所有患者在就诊当天及治疗后2、4、8周各填写1次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种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3种量表在治疗后评分[试验组治疗后4周DHI(45.5±30.6)、ABC(86.9±12.4)、SAS(37.9±8.2);对照组治疗8周DHI(34.8±28.5)、SAS(35.7±7.9)]优于治疗前[试验组DHI(59.2±25.9)、ABC(79.7±16.7)、SAS(41.1±6.8);对照组DHI(55.2±20.5)、ABC(80.3±18.3)、SAS(41.9±9.1)]。每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显示:试验组DHI和ABC评分在治疗后2周、SAS评分在治疗后4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DHI评分在治疗后4周、SAS评分在治疗后8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评分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情绪均有好转。但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能更早期地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疾病 康复 前庭外周性眩晕 眩晕残障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论前庭康复操护理在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性眩晕患者6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30例采取本体觉训练(对照组),另30例实施前庭康复操护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DH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有助于前庭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巩固,可缓解头晕症状,改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八段锦在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了急性单侧前庭神经炎病人78例,并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处理+基础前庭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八段锦早期干预。比较了起病72小时、康复介入后3周和6周二组病人的眩晕及残障程度评分(DHI)及vhit检查增益值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DHI分数、患侧vor增益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3周DHI分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价值(P>0.05),3周vhit检查增益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价值(P<0.05);6周,DHI评分、患侧vor增益值及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此差别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八段锦早期干预可促进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前庭功能恢复,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八段锦 前庭康复 vor增益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对前庭神经炎(VN)患者采取单纯激素治疗与前庭康复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入组病例共30例患者,试验以2023.01~2024.01为期限,经随机法分为15例/组。单一组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联合组给予前庭康复联合激素治疗。比较前庭功能变化。结果:与入组时相比,两组病例出组时优势偏向(DP)水平、两侧不对称参数(CP)水平、自发性眼震实验(SN)水平等均降低,而联合组病例出组时的各项指标较单一组均更低(P<0.05)。结论:临床对VN患者采取前庭康复联合激素治疗后,可对其前庭功能予以显著改善,有推广借鉴优势。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激素 前庭康复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眩晕/前庭医学的快速发展,前庭康复治疗作为外周及中枢眩晕/前庭疾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已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将聚焦于前庭康复的临床研究,分别针对前庭康复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况及在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科学/规范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 标签: 前庭疾病 前庭康复 治疗 循证证据 个体化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梳理了近年来前庭康复各项新兴技术,重点对人工前庭植入、直流电/电噪声前庭刺激、感觉增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述评,并对前庭康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思考。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一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a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前庭自旋转试验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患者女,7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患儿右侧前鼻孔处肿胀膨隆,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感。于2000年1月17日入院,局部检查:见有前鼻孔微上翘,鼻前庭底及鼻翼旁隆起,鼻唇沟变浅,唇龈结合处无膨隆。皮下可触及一无痛性约2cm×2cm×2cm大小肿块,中等硬度,可活动,与周围无粘连,鼻阈区受压,局部穿刺未抽出任何分泌物。入院后第3天,局部麻醉下于唇龈粘膜处作弧形切口行肿物

  • 标签: 神经鞘瘤 鼻前庭 局部麻醉 鼻唇沟 无痛性 弧形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