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督的历史,既是一部跨民族跨地区传布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信仰本色化、本地化、处境化的历史。这是基督之本质属性及信仰生活的需求,是教会为使基督信仰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境遇中生存和发展所作的努力,也是“本土”基督徒以自身的文化资源来表达心灵深处的信仰体验的历程。基督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本地化、本色化相处境化的历程,我们称之为中国化的历程。这是基督传入中国历经文化、政治的冲击,依然能够存在、发展,并显示出旺盛生命力之原因所在。

  • 标签: 基督教 中国化 基督信仰 文化境遇 文化资源 跨民族
  • 简介:16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宣教士甘究士抵台,一方面为在台的荷兰人举行主礼拜,一方面向原住民传教。台湾基督在1945年光复前只有台湾基督长老会、真耶稣教会和台湾圣教会这三种教会,前两种教会与福建关系密切,影响大,台湾教会与日本关系密切。

  • 标签: 基督教 中国 福建 历史发展 台湾省 传播途径
  • 简介:本文以历史的眼光,通过对基督起源的追溯,意图发现形成神秘主义的诸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早期的基督神秘主义思想。

  • 标签: 基督教 神秘主义 教义思想 希腊哲学
  • 简介:儒家和基督都提倡“爱”,但“爱”在二者中性质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仁爱”,力求君民互爱,这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追求充满“仁爱”的社会秩序。这种仁爱和爱神的关系不大。基督要求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具有“圣爱”性质。因上帝爱我,我也要像上帝爱我那样去爱邻人,人们彼此相爱是为了爱神。儒家的“仁爱”要运用一定的善恶标准进行选择,是将“小人”排斥在外的;基督的爱具有极大的超越性,主张爱一切人。

  • 标签: 基督教 儒家
  • 简介:研究20世纪中国神学发展,吴雷川是一位绝对不能忽略的人物,他的《基督与中国文化》被吴利明誉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基督界三本经典著作之一。本文侧重研究吴雷川在耶儒比较方面的贡献,探讨他是如何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认识和理解基督的,并尝试理解他为什么提出耶儒二家可以融合为一的主张。

  • 标签: 吴雷川 中国文化 儒家 基督教
  • 简介:三、总结与讨论(一)杭州基督的发展趋势从调查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杭州基督的基本发展趋势。既然是发展趋势,就会因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所分析的发展趋势是根据前面的研究分析而来,并且某种发展趋势也可能会在今后的变化中有所转移。1.基督信徒继续以比较快的速度在增长

  • 标签: 基督教发展 发展趋势 杭州市区 调查研究 分析报告 基督徒
  • 简介:皖西北位于淮河以北的颍河流域和涡河流域,按今天的行政区划,包括阜阳和亳州两个地级市,共有颍州、颍泉、颍东、颍上、阜南、临泉、太和、界首、谯城、涡阳、利辛、蒙城12个县(市、区)。这一地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44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是回族。在皖西北地区,先

  • 标签: 基督教 宗教信仰 生活环境 管理体制 中国农村
  • 简介:丧葬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凝重厚实的意蕴,如何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既能体现神学内涵又能适应处境地演绎基督徒的丧礼是教会的一大挑战。本文试从基督《圣经》对生命的态度和基督的丧礼出发,从中发掘基督丧葬神学的意义,以期引发思考,从中得着帮助。

  • 标签: 殡葬礼仪神学 殡葬礼仪程序
  • 简介:明末理学家黄文熠(1556-1651),人称季设先生,又因终生不仕,时人称为“黄布衣”,他著书立说,门生故吏遍布。他临卒前交待后人,要将他的棺材吊在三秀山的雪山岩后进东房梁上,以示“生不戴清朝天,死亦不履清朝地”的气节,至咸丰初才下葬在同安长兴里竹坝保黄坂美龙山。黄文熘喜交友,许多诗作体现了多元的宗教思想,甚至其诗作还有赞扬伊斯兰的,曾与艾儒略交游,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 标签: 诗作 基督教 著书立说 门生故吏 宗教思想 伊斯兰教
  • 简介:本文以当下社会转型中存在的诚信缺失,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物化,以及人对精神世界的淡漠为观察角度,尝试从《圣经》文本、信仰和处境三个层面思考基督伦理的内涵,并反思其作为维系人类"共在"与"秩序"的伦理之一,如何在当下社会发挥苏醒人心和灵性省思作用,且参与建立一个具尊严、包容、秩序、和谐的社会,彰显基督伦理在当下社会中的存在价值,见证基督对现世与终极的关切。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圣经》 信仰 处境
  • 简介:女性的来历、成长、生活、地位和命运等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我们在为那些保守而不合理的思想寻求改变,合理优秀传统思想继续传承接代,现代女性争取独立自主和自由的女权运动呐喊助威的同时,也为现代女权运动激进而高昂的某些过激思想给一些家庭及社会所带来的创伤而感到遗憾。关于基督与女性这个问题,涉及的历史较长,面较广,问题较复杂,问题很大,要全面而清楚地论述这件事情绝非易事。但由于人类社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基督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女性有着无法割舍的密切关系,所以在这里愿意作一些介绍性的肤浅探讨,进而借此说明女性在基督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女性在基督中的地位:第一,上帝,耶稣及使徒眼中的男女平等观念;第二,犹太人、哲学家及神学家对女性的态度;第三,女性在都会历史中的地位和成就;第四,中国基督的妇女情况。

  • 标签: 女性 女性在基督教中的地位
  • 简介:无论是儒家的还是基督的伦理体系都非常重视"诚"的伦理规范,前者的诚论主要变现为要把天道之"诚"内化为人道之"实"("信")1,后者的诚论集中体现为对于人格化的至上神——上帝的虔诚信仰。两种诚论体系之间既有相似的论证逻辑,从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情感要求上来看,基督的虔诚与儒家的诚信是相通的。同时,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这突出地表现在二者的强制性程度之上。在现阶段的社会诚信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基督的虔诚伦理,增强诚信建设的外在的强制力和助推力。

  • 标签: 儒家 基督教
  • 简介:现代性与西方世界从基督和通过基督自身已深深地渗入到现代性及西方世界的(圣经)传统中吸取了什么有益的东西?基督和《圣经》传统中的什么东西对现代性及西方世界来说是一个负担?在此所言的“《圣经》传统”,我也指犹太的,现代西方世界从犹太中所吸收的东西比它意识到的还要多得多。然而,既然我们发现“启蒙运动的辩证法”(阿

  • 标签: 基督教 犹太教 《圣经》 现代西方 自身 传统
  • 简介:本文所说的基督指广义上的基督,既包括基督新教,也包括天主教,个别地方还包括东正教。据笔者所见到的一些有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基督出现了不少新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 标签: 当代 西方 基督教 宗教信仰方式 神学院 修道院
  • 简介:除了社会的、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受制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及信仰特征。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中华文明的悠久、璀璨、辉煌曾使我们骄傲地相信,基督只有在缺乏高度文化传统的区域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古老的传

  • 标签: 基督教 中国 人文主义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曾经,知道莫言这个名字的人并不是很多。但2012年10月11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第10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他的作品将很快被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而崛起,作品文本叙述天马行空,行文不羁极富张力,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 标签: 莫言 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 基督教 魔幻现实主义 意识
  • 简介:对于基督中国化的认识与研究,经过几年的积淀,目前已基本形成政界、学界和界三方面的互动关系。政界主要指主管宗教的政府部门,他们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强调基督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张基督中国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基督会;学界主要指从学术层面关注中国宗教(尤其是基督)问题的学者,他们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强调基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中西文化互补的大框架下,探讨基督哲理层面的中国化;至于界,当然是指基督会自身,作为基督中国化的主体,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

  • 标签: 丁光训主教 中国化 主教基督教
  • 简介:英诺森三世说:"就像上帝在天空中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一样,他在普世教会的天空中也造了两个大光——大的像管理白昼一样管理人的灵魂,小的像管理黑夜一样管理人的肉体。这两个大光就是教皇的权利和国王的权利。"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尾声临近,中世纪基督达到了它的顶峰。中

  • 标签: 法兰西 中世纪 基督教 教皇权 英诺森三世 托钵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