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碘对比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中抽选出48例发生碘对比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系统调查,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结果:48例患者发生碘对比不良反应的药品有碘海醇23例、碘佛醇15例和碘普罗胺10例;诱发碘对比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药物过敏反应、高危基础疾病、药品自身毒性、渗透压和黏稠度等相关;经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心率和呼吸频率指标均比护理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碘对比剂 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外渗。方法选取我院200例采用碘对比注射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注射碘对比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外渗率和外渗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外渗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水化途径补充生理盐水防治对比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效果,为临床寻找最佳水化治疗途径,提高水化治疗CIN的效果。方法150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外周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经口、外周静脉、中心静脉途径3组,各组50例,术前、术后均补充生理盐水2000ml,观察3组患者术前、术后1~5d尿量、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变化,同时行床边心脏超声评价充分水化治疗对心功能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和尿胆-微球蛋白较术前均有轻度升高。随时间推移,所有患者尿量增加,血肌酐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降低至手术前水平。经中心静脉途径水化治疗,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尿β2-微球蛋白3d恢复,外周静脉途径5d。肾功能恢复,经口途径肾功能恢复最晚。3组充分水化治疗不影响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结论3种不同水化途径补充生理盐水均可有效预防和治疗CIN,且不影响心功能,但中心静脉途径患者尿量、肾功能恢复更快,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最好,疗效可靠。

  • 标签: 对比剂 水化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引入对比的方式达到小肠充盈的方法和采集时间进行探讨。方法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49例和阴性等渗甘露醇溶液40例,空腹分段口服1500—2000ml,分时间段采集小肠造影图像,根据对比到达回盲部来评价小肠充盈效果。结果口服阳性对比组,肠道里对比的CT值改变较大,对比清晰,前端到达回盲部时间相对延后;小肠充盈29例良好占59.2%(29/49),20例不良占40.8%(20/49)。口服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组,肠道里造影的CT值不改变,前端到达回盲部时间相对提前;小肠充盈33例良好占90.0%(33/40),7例不良占10.0%(7/40)。结论小肠完全充盈的时间和效果,与应用对比类型有关,口服足够量的对比和液体连贯进入肠道非常重要。

  • 标签: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比剂口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影像科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研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 取100例我院在2020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影像科检查的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参照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研究组),并观察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对比外渗发生率,再利用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对比外渗发生原因。结果 研究组外渗发生率为2(4.00%)对比参照组外渗发生率28(56.00%)显低,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发现P<0.05 。年龄、穿刺血管、全身性因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均与对比发生外渗有直接关系。结论 为控制影像科对比外渗情况的发生,结合对比外渗的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质的干预措施推荐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影像科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接受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对比外渗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8例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出现对比外渗情况进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5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比外渗的情况。出现对比外渗情况后,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水泡现象,并于检查后2~4日肿胀、疼痛、水泡症状消失,未出现炎症、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人员应该对CT增强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干预措施。

  • 标签: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作者: 张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7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1420
  • 简介:对比的不良反应是以CT检查为基础的,而碘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在对比中最高的,而不良反应的种类则取决于碘对比所致的各种病理机理,并且与对比浓度、温度、注射速率等因素有关。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比肾病的预防性护理于放射护理更为重要。

  • 标签: CT增强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充分水化治疗对预防对比肾病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包括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PCI)24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3例。其中实验组予充分的水化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予常规治疗。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全部监测血肌酐。结果实验组经充分水化治疗后,对比肾病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补液充分水化治疗可显著减少造影肾病的发生,利用充分水化方法可有效预防对比肾病。

  • 标签: 充分水化治疗 对比剂肾病 预防作用 临床分析
  • 作者: 高震1李贵森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第7期
  • 机构:高震1▲李贵森21.营口市中心医院肾病学科辽宁营口115000;2.营口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营口115000【摘要】目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床旁血液滤过,观察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09年01月至2014年08月营口市中心医院肾功能不全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床旁血液滤过)及对照组(术后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水化治疗),各23例,记录两组基本临床特征,肾功能等资料进行单变量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无对比剂肾病发生,对照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较高,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预防对比剂肾病有较好疗效,可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MRI已成为当今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增强MRI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自198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一个钆对比(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GBCA)以来,其使用超过30年。世界范围内增强MRI超过3亿人次。一直以来,GBCA因其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对比。随着对于GBCA的广泛使用以及深入了解,其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焦点。2006年,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首次引起影像领域对于GBCA的广泛关注。NSF是一种罕见但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可造成肾损伤患者全身的纤维化改变。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2007年后,药监部门加强了对于GBCA的管理,明显减少了NSF的发生率。近年来,脑部特别是苍白球和齿状核的钆沉积事件使得GBCA的安全性再次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个国家、地区对于GBCA的不同监管措施使得广大影像医生以及临床医生在对比的使用和选择时担忧、疑虑。因此,笔者回顾国内外关于GBCA安全性的有关文章,总结GBCA的安全性及潜在风险及钆沉积的发生背景、历史、可能机制、临床意义等,为GBCA的应用和正确认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钆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急性不良反应 钆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CT增强扫描时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方法对267例CT增强扫描检查前做好饮食指导,配合心理护理,增强前做过敏试验,掌握增强扫描的禁忌和高危因素等预防措施。结果267例患者注射碘对比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6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结论采取正确的造影方法和预防措施是减少CT增强扫描碘对比不良反应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增强扫描 对比剂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中药注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指导.方法:选取行中药注射治疗的1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0例.对照组由医护人员常规给药,实验组则由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三方联合给药,同时开展面对面教育以及集体培训,以确保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给药后,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人群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高.结论:为有效控制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应统一组织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参与培训以及用药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其严格掌握配药时间、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对比分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尼可地尔在对比肾病(CIN)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同时查阅相关会议摘要和网站,检索尼可地尔预防CIN的相关内容。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755例患者。其中尼可地尔(+)组876例,尼可地尔(-)组879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尼可地尔(+)组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尼可地尔(-)组(OR=0.31,95%CI:0.21~0.45,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尼可地尔口服给药(OR=0.28,95%CI:0.18~0.44,P=0.000)的疗效优于静脉给药(OR=0.40,95%CI:0.20~0.78,P=0.007)。尼可地尔(+)组术后48 h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尼可地尔(-)组(SMD=-0.29,95%CI:-0.54~-0.04,P=0.022),而两组术后24 h(SMD=-0.14,95%CI:-0.35~0.08,P=0.220)和72 h(SMD=-0.23,95%CI:-0.47~0.01,P=0.057)的血清肌酐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可地尔(+)组术后48 h胱抑素C水平低于尼可地尔(-)组(SMD=-0.40,95%CI:-0.79~-0.02,P=0.041),而两组术后24 h(SMD=-0.10,95%CI:-0.29~0.10,P=0.334)和72 h(SMD=-0.17,95%CI:-0.37~0.02,P=0.075)的胱抑素C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44~1.01,P=0.054)。结论尼可地尔在CIN的预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且术后应用尼可地尔是预防CIN的关键。

  • 标签: 尼可地尔 造影剂 肾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对比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比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对于CI-AKI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急需寻找新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合适的CI-AKI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本文对三种现阶段较为常用的CI-AKI大鼠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临床研究CI-AKI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大鼠模型 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了影像科对比外渗的成因,并分析了护理措施。方案:将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医院进行了影像学检测的约100例病人分成两组,同时,对两组展开(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并考察了两组病人各项护理干预的对比外渗发生率,采用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对比外渗原因。结果:观察组外渗频率为2次(4.00%),显著低于经统计数据处理确定的观察组28次(56.00%),其中,年龄、血管穿刺、全身因素、护理人员处理不当等都与对比外渗直接相关。结论:为控制影像科对比外渗的发生,结合对比外渗的原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建议广泛采用质量护理措施。

  • 标签: 影像科 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科对比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6日-2022年1月16日本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患者106例为研究样本。结合受试者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实验组53例,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

  • 标签: []影像科 对比剂外渗 原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瑞士PD根管充填糊与传统根管充填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需根管治疗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治疗采用瑞士PD根管充填糊,对照组56例,治疗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对比分析两种充填糊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瑞士PD根管充填糊的实验组患者无疼痛反应的为91.7%,对照组为79.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实验组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9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士PD根管充填糊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根管充填糊,两种填充糊的远期效果均比较理想,瑞士PD根管糊效果似略好于传统糊

  • 标签: 瑞士PD糊剂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根管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