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为评价水域环境中敌百虫(trichlorfon)污染对两栖类幼体的急性毒性,将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28~29期(Gosner)蝌蚪分别暴露于10~30mg·L-1敌百虫5个不同浓度的水体中,分别在24、48、72和96h统计蝌蚪的死亡率,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暴露24、48、72和96h,敌百虫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142.50±3.23、49.19±1.28、25.68±2.04、15.55±1.93mg·L-1,安全浓度(SC)为1.56±0.19mg·L-1。蝌蚪中毒后尾部多呈弯曲状,仰翻,外观浮肿。对死亡蝌蚪的解剖表明,其鳃腔内充水,内鳃萎缩,肝脏、肠管和肾脏呈灰白色。另外,将28~29期蝌蚪分别暴露于0.2~2.0mg·L-1敌百虫4个不同浓度的水体中进行慢性暴露实验,检测蝌蚪暴露28和42d时的体重和体长以及75%个体变态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蝌蚪在低剂量敌百虫水体中持续暴露,其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并可导致蝌蚪身体扭曲、尾部强直性弯曲等畸型发生,蝌蚪的死亡率显著增高,作用强度呈现剂量和时间的累积效应。慢性暴露实验证明SC以下的敌百虫水体仍威胁着蝌蚪的生存。

  • 标签: 敌百虫 中国林蛙蝌蚪 毒性 生长发育
  • 简介:为了草原生态系统煤矸石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正常供水(基质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和水分胁迫(基质含水量分别为60%和40%)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Rhizophagusintraradices(RI)对新排放煤矸石上玉米(Zeamays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和植株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后玉米均具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并随基质含水量降低逐渐增加。接种RI未显著影响3种水分条件下煤矸石上玉米的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对P的吸收量,显著调节了玉米的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符合生长速率假设。随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玉米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吸收量降低。水分胁迫下,接种RI显著增加了玉米叶片鲜重含水量,加快了植株复水速率,改善了玉米的水分状况,表明RI对增强新排煤矸石中玉米抗旱性具有潜在的作用。初步证明了AM真菌对于增强玉米适应煤矸石基质的复合逆境,以及在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煤矸石废弃地上重建植被均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

  • 标签: 环境学 丛枝菌根真菌 水分胁迫 煤矸石 玉米 生长
  • 简介:为探索出复合肥与尿素对油麦菜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以油麦菜为试验材料,使用纯椰糠栽培的田间试验,通过测量油麦菜幼苗的株高、株幅、叶片数、鲜重、干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来研究复合肥和尿素不同配比施肥对油麦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浇清水和单施复合肥,植株矮小,生长缓慢,(2)幼苗在复合肥与尿素混施下生长良好,其中复合肥与尿素比例为2∶3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比例,(3)幼苗在单施尿素时,生长指标高于浇清水和单施复合肥的处理,低于复合肥和尿素混施处理,(4)幼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单施复合肥和浇清水处理下,显著低于单施尿素和混施肥料处理,其中单施尿素和混施肥料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油麦菜 复合肥 尿素 施肥配比 生长指标
  • 简介:为评价水域环境中Zn^2+对两栖动物的毒性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对G26期蝌蚪进行了0、10、50、100和500μg·L^-1Zn^2+的慢性水体暴露直至蝌蚪发育至变态高峰期(G42期)。分别于暴露15d和30d后取样测定蝌蚪全长、体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各指标;此外,分析了Zn^2+慢性水体暴露对变态率、变态高峰期(G42)蝌蚪的全长、体长、体重、后肢长和骨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15d时,各浓度Zn^2+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均未造成显著影响,而持续暴露30d后,500μg·L^-1Zn^2+处理组蝌蚪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浓度Zn^2+慢性暴露均导致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率的下降,其中500μg·L^-1Zn^2+处理组的变态率最低;500μg·L^-1Zn^2+慢性暴露导致G42期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形态指标(全长、体长、后肢长)和骨化程度均受到显著抑制。研究表明,水环境中高浓度锌对中华大蟾蜍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具有潜在的危害,水域锌污染所引发的毒理效应予以重视。

  • 标签: ZN^2+ 中华大蟾蜍 蝌蚪 生长发育 变态
  • 简介:为了解北京城市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3年10月BECAPEX(BeijingCityAirPollutionExperiment)街道、街区及周边小区4个测点PM10浓度的对比观测试验资料和同期街道机动车流量、采样点附近自动气象站风速及探空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通过天气诊断和统计学分析相结合,初步分析了北京市城区街道大气污染物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及机动车排放污染、气象条件对PM10浓度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北京市城区街道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交通源污染物PM10浓度日变化具有单峰与双峰型差异的特殊性。工作日PM10浓度日变化出现双峰,周末PM10浓度日变化仅有单峰出现;交通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对城市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离交通污染源较近的街区PM10浓度日变化受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影响程度较大,而离交通源较远的小区PM10浓度受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交通污染源影响范围较小,在特定天气条件下,气象条件的影响强度可显著超过交通污染源的影响。

  • 标签: 环境气象学 PM10 日变化 机动车排放 气象条件 北京街区
  • 简介:通过2012年5月至10月对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的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相对较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仅6月的杨坟沟、岱海寨断面及9月的杨坟沟断面的水质为Ⅴ类,其他月份各监测断面的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而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仅9月份的杨坟沟断面的水质达到Ⅱ类水质,其余各月三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在水质评价中,应根据评价目的合理选择水质评价方法,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 标签: 模糊综合评价 单因子指数评价 凡河 水质评价
  • 简介:以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的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进行藻密度测定,观测NO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的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微藻有明显不同的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藻中肋骨条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藻对NO的响应比非赤潮藻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微藻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

  • 标签: 一氧化氮 微藻 硝普钠 荧光法
  • 简介:以沅陵县凉水井镇的5年生马尾松和檫木混交林为对象,抽取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的马尾松作为实验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减轻,该地区马尾松幼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均会增加,不同石漠化程度地区间的胸径、冠幅和树高差异均很大.

  • 标签: 石漠化 马尾松 幼林 生长状况 沅陵县
  • 简介:为明确不同复方基质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生长影响效应,本研究以甘蔗渣作为基质配方的主要原料,研究比较了不同复方基质在其幼苗生长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复方基质处理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单株干物重和根冠比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叶片数上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M5(甘蔗渣∶珍珠岩∶河沙∶蛭石∶泥炭土=5∶1.5∶1∶1∶1.5)处理在幼苗个体形态指标上表现出较显著的比较优势,其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与CK间均无显著差异,其叶片数和单株干物重比CK分别降低了7.77%和15.90%,但其根冠比比CK显著增加了28.80%;其次为M1(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1.5∶1∶2.5)和M4(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5∶1∶1.5∶1.5∶1)两处理,与CK相比较,根冠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3.30%和16.60%;其主根长和单株干物重与CK均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其株高、叶片数和一级侧根数均表现较显著的负效应;表现较差为M2(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5∶1∶1.5∶2)和M3(甘蔗渣∶珍珠岩∶河沙∶泥炭土=5∶1∶1∶3)两配方处理.

  • 标签: 复方基质 蔓性千斤拔 漂浮育苗 幼苗 生长特性
  • 简介:采用化学品对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单组分对小球藻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并用相加指数法评价了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双组分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和光合色素含量随己烯雌酚和四溴双酚A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均表现出较好的浓度-效应关系,其对小球藻的96h-EC50值分别为0.0248mg·L-1和0.0455mg·L-1;两者对小球藻96h的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

  • 标签: 己烯雌酚 四溴双酚A 小球藻
  • 简介:海洋环境中苯系物污染主蜃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为探究苯系物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选择球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考察了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6种苯系物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64.0mg·L-1暴露浓度下,6种苯系物对2种微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球等鞭金藻的24h的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1707、12.88、7.58、0.55、0.36、0.27mg·L-1;对新月菱形藻的24h-EC50值分别为:1.03、0.68、0.46、0.40、0.42、0.38mg·L-1。上述研究结果勾确定苯系物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苯系物 球等鞭金藻 新月菱形藻 生长抑制 毒性作用
  • 简介:为探索稀土元素镧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复合影响,以大豆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培养,模拟酸雨和镧处理试材。结果表明,在酸雨(AR1/pH=3.0,AR2/pH=4.0,AR3/pH=5.0)单独作用下,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稀土La(RE1/20mg·L^-1,RE2/60mg·L^-1,Rb/100mg·L^-1)单独作用下,生长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规律。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RE1和AR复合对大豆幼苗生长抑制程度低于AR单独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RE2、RE3与AR对大豆幼苗的复合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豆幼苗的Chl含量和Pn,与其他生长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AR、RE及AR+RE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其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 标签: 环境学 低剂量La(Ⅲ)与酸雨 复合作用 生长指标 光合作用 大豆幼苗
  • 简介:为筛选出适宜的营养液配方,在漂浮育苗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液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幼苗叶片数外,不同配方营养液处理在株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重、根冠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SF4(番茄营养液)处理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与CK相比较,在其株高、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252.3%、14%和236.6%,但叶片数上无显著差异;其主根长和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了38%和76.9%;NSF2(改良Hoagland’s营养液)和NSF3(日本园艺均衡)两配方营养液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次之,表现较差的为NSF1(Hoagland’s营养液)和NSF5(莴苣水培营养液)两配方营养液,但其在幼苗根冠比上具有较显著的比较优势.

  • 标签: 营养液 蔓性千斤拔 漂浮育苗 生长特性
  • 简介:研究吡草醚原药对大鼠一般生长情况的影响,寻找慢性毒性靶器官以及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将初重为40~50g的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低、中和高剂量组,160只/组,雌雄各半。各组动物分别给予含有不同浓度吡草醚原药的饲料(0,80,400,2000mg·kg-1的饲料),染毒期间不限制摄食饮水,期限为104周。结果显示雌、雄鼠中、高剂量组1~104周的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于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中、高剂量受试物可导致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升高及胆碱酯酶(ChE)水平下降,肾脏器系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病理学检查显示中、高剂量组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脏间质炎、慢性进行性肾病等。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高剂量的吡草醚原药可明显影响大鼠的体重增长及食物利用率,对SD大鼠的慢性毒性靶器官是肾脏。

  • 标签: 吡草醚 慢性毒性 靶器官
  • 简介:为了探讨有害因子胁迫与二氧化硫(SO2)细胞生物合成的关系,采用体外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0.1、1、10mmol·L^-1)以及不同pH值(6.8、7.2、8.0)培养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SO2产生量(以胞内SO3^2-含量代表)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过酸(pH6.8)和过碱(pH8.0)均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p〈0.05);2)H2O2胁迫也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增加,当H2O2浓度≥1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有害因子的胁迫下可产生内源性SO2;SO2可能是一种生物气体应激分子,能像应激蛋白那样提高生物体对有害因子的抵御能力.

  • 标签: H2O2 pH值 SO2 应激 支气管上皮细胞 生物合成
  • 简介:为探明洛克沙胂(ROX)对水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采用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洛克沙胂(0、10、20、40、80和160mg·L-1)对水生态系统砷含量及底泥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及底泥砷含量随外源ROX用量增加而增加,但随暴露时间延长水体砷含量降低的同时底泥砷含量逐渐增加。金鱼藻和鲫鱼体内均出现明显砷蓄积现象,且160mg·L-1ROX处理的水生态系统鲫鱼毒害效应明显,暴露1d的死亡率为100%。金鱼藻对砷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暴露32d后砷富集量达398.1~1538.91mg·kg-1。不同浓度ROX对底泥真菌、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对放线菌和氨化细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低浓度ROX(10mg·L-1)对放线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总体上,外源ROX进入水生态系统导致水体砷污染的同时在生物及非生物媒介中再次迁移、分配和蓄积,进而对鲫鱼及部分底泥微生物生长产生毒害。

  • 标签: 洛克沙胂 水生态系统 生物富集 微生物
  • 简介:青岛重庆路第二小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年历史的名校,古韵悠然,底蕴深厚,英才济济,桃李满天下。2014年被授予"全国环境文化教育试点校"。2015年学校被授予"全国百所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致力于建设一所品位高雅、异彩纷呈的岛城名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学校的文化起源于绿色环保为载体的少先队系列实践活动。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 重庆 青岛 山东省 示范学校
  • 简介:主持人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指发现人才需有“伯乐相马”。然而。广东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主任石明思却变“伯乐相马”为“伯乐赛马”,将自己的“独门秘籍”——“赛马”机制引入安全管理领域。从而“赛”出安全管理好人才.“赛”出安全生产大环境。

  • 标签: 安全主任 安全因子 赛马 股份 衡器 香山
  • 简介:淋巴细胞激活剂可有效活化免疫细胞,进而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但不同激活剂及激活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种类和水平。为呼价不同激活剂促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筛选一种快速有效的激活方法用于细胞因子检测,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佛波素(PMA)/钙离子载体、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和美洲商陆素(PWM)体外激活大鼠外周全血0、2、4、6、8、10h,对各样本中10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季13(IL-1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含量进行检测,并评价了环孢素A和硫唑嘌呤2种免疫抑制剂对激活剂诱导产生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5ng·mL-1PMA和1μg·mL-1钙离子载体体外诱导6h可以显著升高大鼠外周全血IL-2、IFN-γ、TNF-α、RANTES和TGF-β含量,是一种作用广泛的激活方法。其诱导产生细胞因子作用的变化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的损伤,可有效用于外源化学物免疫毒性评价。

  • 标签: 淋巴细胞激活剂 细胞因子 外周全血 悬浮芯片系统 免疫毒性评价
  • 简介:作用位点和作用机理相同的污染物通常具有毒性加合作用,但是各个污染物对总体毒性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采用等毒性当量方法进行归一化。本研究选取了5种具有较强芳烃受体效应的多环芳烃(PAHs),通过大鼠肝癌细胞株H4ⅡE体外EROD酶诱导试验,得到相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并计算了单个PAH的毒性当量因子(EROD-TEF)。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AH对EROD响应的EC50有较大区别,毒性相对强弱按照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苊的顺序递减,对应的EROD—TEF值分别为1.1×10^-4、3.0×10^-5、3.9×10^-6、2.8×10^-6和1.5×10^-6.利用所得到的EROD—TEF值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测定的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浓度,计算得到5种PAHs的2,3,7,8-TCDD毒性当量TEQPAH,并与体外EROD酶诱导生物测试方法测得的表层沉积物毒性当量EROD—TEQ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5,P〈0.05),证明实验测得的EROD-TEF值能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中5种PAHs对总芳烃受体效应的贡献均大于50%,表明PAHs是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芳烃受体效应活性物质,其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 标签: 多环芳烃 毒性当量因子 毒性当量 EROD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