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对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历史与理论问题的一篇探索性的文论.笔者在这里把音乐批评的研究分为音乐批评历史的研究与音乐批评基础理论的研究.对音乐批评学科名称,做出了词源学层面的考释;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做出了总体脉络的梳理;对于音乐批评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属性做出了粗浅的划分;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研究方法做出了总体的描述;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批评历史的核心观点及其核心人物,也做出了一定的罗列.

  • 标签: 中国音乐 音乐批评学 人物 理论问题 学科名称 文论
  • 简介:相对上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从西方理论吸取能量获得生机和活力而言,上世纪90年代直至今天的文学批评,越来越被各类理论和知识所裹挟,油彩满面但却日渐远离批评的真意。当通过学院体制传播、附着于强大的现代研究生培养制度之上的各种理论,在客观上为批评批评家提供一条绿色通道时,需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如上的优势保障了批评批评家的存在,但畸形的评价机制已使得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及其批评实践变成一种纯粹知识的复制和生产行为,因而,在现代发达的传媒机制下,从文学批评中产生辐射社会的精神能量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当下的批评实践,知识已无法像上世纪80年代给批评注入生机活力,批评和利益的合谋已严重侵蚀到批评生产并显示深重的危机,“批评的动力来自哪里”已变成批评者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

  • 标签: 文学批评 80年代 批评实践 批评家 西方理论 90年代
  • 简介:"侧重建设,却不懈批评",这是《美术观察》从创刊以来一直坚守的学术宗旨之一。有鉴于此,从今年开始,本刊恢复设立[批评]栏目,暂定为每季度刊发一期,全年共四期,主要刊发艺术批评领域同仁的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在选题上,[批评]栏目侧重于绘画、书法、雕塑、美术史论研究等"造型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以与[设计批评]栏目相映生辉。首期刊发的文章侧重于学术批评,就"艺术批评"这门显学进行了冷思考,对其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建设等问题提出质疑与反思。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学科高度作为一个开端,带动整个美术批评领域学科反思与学术批评的自觉开展。

  • 标签: 艺术批评 学科反思 危机 《美术观察》 学术批评 学术规范建设
  • 简介:在中国,要靠批评文字或展览策划养活自己,恐怕不会过得很好.幸好中国批评家大多是业余的,一份工资在手,也穷不到哪里去.本来,写文章拿稿酬,做展览取劳务费,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只是中国稿费标准太低,展览缺乏正常机制,于是君子爱财而取之无路,让一帮批评家颇感不平.

  • 标签: 艺术批评 艺术家 学术体制 知识分子 批评话语
  • 简介:电视批评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同电视理论的关系是应用理论与基础理论的关系。电视工作中,一些电视人往往轻视电视批评中所提出为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点、不去努力实践它,这表现了电视批评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电视批评者,如果只钻研理论而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去研究如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那么他对理论的认识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重视养成对电视现状的关心,学会用科学的电视理论去分析研究电视的各种文化现象,对于电视批评家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电视批评 钻研 应用理论 表现 文化现象 观点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处在一个虚假的结构性误区之中。那就是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共同繁荣的虚幻性假象之中。无可否认,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仅长篇小说一项1997和1998两年就超过了千部,这还不包括非正规出版物),批评文章就更是不可计数。但另一方面来自读者和研究者的声音却是:能够对读者和研究者产生意义的批评文章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标志着,文学批评越来越学术化、专业化和个人化;另一方面,似乎也掩盖了批评家的另一种倾向。

  • 标签: 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 理论方法
  • 简介:  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日益增加.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式样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如今科学技术发达、传媒传播迅捷,许多古人难得一见的经典法帖随处可以购置.……

  • 标签: 书法批评 漫谈书法
  • 简介:现在戏曲评论已是群众性的活动,一个戏演出了,领导要讲话,评论家要发言,一般观众也要通过微博、微信发表意见。很多地方在剧本写出后就要开论证会,听取如何修改提高的意见。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受很多磨难。我听到过一位导演忿忿然地说:“对于戏剧,谁都懂,都能说三道四。”但是对于专业的戏曲批评来说,我觉得又确实很难。

  • 标签: 戏曲批评 文艺批评标准 学习笔记 戏曲评论 群众性 评论家
  • 简介:从事当代诗歌批评近二十年,只是埋着头去做.一旦要离开具体的批评写作,去客观地审视一下所做为何,倒不免有些困惑起来.有关当代文艺批评的价值、功能等问题的思考,尤其是批评转型的话题,已见到不少,但就个人而言,首先是对身在其中的话语方式的真实感受如何,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文艺批评 文艺创作 社会风气 美术批评 产业化 市场化
  • 简介:美术批评走向自觉的宣言──解读《美术批评学》黄丹麾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批评处于非学科性的状态。这种非学科性表现在美术批评没有明确的批评对象、性质、功能和方式,缺少系统的美术批评体系;没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批评家。许多美术批评文章或缺乏理论支点,或没...

  • 标签: 美术批评 黄丹 运动感 批评对象 美术作品 理论体系
  • 简介:一、音乐批评学是一门亟待设立的学科音乐批评学是一门亟待设立的学科.虽然在古今中外音乐的历史上诞生过许多音乐批评的经典性文本,但是,把音乐批评作为一门学科来有意识地进行学科建设的文本却微乎其微.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音乐批评自身的非议纷至沓来.追根求源,笔者以为这些非议,无出于学科主体意识不足、学科本体意识模糊、学科理论体系孱弱、批评操作能力有限、学科历史定位不明之外.而确立这些意识、观念、方法、体系等,又无不寄希望于音乐批评学学科体系的坚实确立与长足发展.

  • 标签: 音乐批评学 本体意识 有意识 刍议 确立 诞生
  • 简介:赵孟頫是元代书坛盟主,其楷书被列为四体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其行书上追魏晋,承帖学正脉而有独特建树;其将篆刻艺术引入书画体系,形成“诗书画印四绝”的传统书画审美标准,对元明清及近当代整个书画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近人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评道:“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盟坛坫者。”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人品书品论”批评观念的影响,赵孟頫的艺术成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争议。从历来对赵孟颊书法艺术的批评中可以看出,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几乎不相上下,难分高低。本文从这些批评的主旨出发,寻根求源,以书法本体内容为依托,以书法实际书写能力和书写理念为支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其书法艺术的书学渊源、技法高度、创新变法、诗书画印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在一个横向和纵向交织的立体空间和时间上指出赵孟頫书法艺术于书法发展的重要贡献及其书法史地位。

  • 标签: 赵孟頫 书法艺术 艺术批评 元代
  • 简介:笔者与居其宏老师就音乐批评的对象问题分歧已久。对此问题进行基本的“词语梳理”关乎本学科的学理基础与现实操作之“大局”,也关乎本学科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之“命运”。居其宏老师以为,现实生存着的主体对“当下”的各类音乐事项开展的理性审视活动,才是音乐批评的学科对象;笔者则以为,对既往的、历史的音乐事项的诸类评价,应当音乐批评学科的题中应有之议。

  • 标签: 居其宏 音乐批评 现实事项 历史事项
  • 简介:《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书系》,对从文明戏时期到建国前夕这一阶段的重要戏剧理论批评著述进行集中影印,为现代戏剧研究保留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书系》本着“依史看论,以论勾史”的思路,其编纂体例及对内容的择取,使整套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按照原书出版时间的先后编排书籍,以求勾勒现代戏剧运动史之轮廓;二、书籍的收录,又以各阶段美学动向为内在支撑,勾画出中国现代戏剧观念的演变历程;三、线性勾勒中,注重对重点戏剧家或戏剧现象的凸显;四、内容选编方面,力求面面俱到、风格多元;五、收录具有代表意义的外国译著。本文从以上五点对《书系》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其在戏剧理论批评领域的重大贡献做出评价。

  • 标签: 现代戏剧理论 现代戏剧批评 戏剧运动史 戏剧观念史
  • 简介:本文梳理遗产电影作为英国典型国族身份呈现的、乜澎现象与艺术流派,其源起、概念、代表作品,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补充了安德鲁·希格森和约翰·希尔两位英国学者的个人和相关著述介绍,从而对研究和批评遗产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及论述做了简要概括.

  • 标签: 遗产电影 英国电影 国族想象
  • 简介:书法重形式包装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到了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书展形式至上愈演愈烈。我们不会忘记.每次国展前全国各地举办的“国展培训班”,在老师们讲到形式包装的时候,学员们精力是最集中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下书展重形式比重功力兴趣更浓。

  • 标签: 书法形式 包装 20世纪80年代末 批评 90年代 培训班
  • 简介:本文认为,齐白石绘画是最典型的文人画,他的绘画创作与他早期的农民和民间艺人身份没有直接关系.齐白石是靠毫不懈怠地读书作诗来提升他的传统文化品位的.齐白石的画风又非传统文人画的简单延续,他的审美变异使得传统文人画弱化了"逸"的成分,而强化了个性意识与笔墨张力.齐白石作为现代绘画史上将传统文人画推到极致的人物,同时也标示着传统延续的难度.

  • 标签: 齐白石 文人画 传统 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