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截至2月25日,渤海钻探委内瑞拉项目部新签、续签钻井、修井、定向井、连续油管等服务合同近30个。据统计,这个项目部2014年在委内瑞拉国际市场规模与2009年相比增长5倍。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刘光木坦言:"中外合璧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项目成功。"理念"合璧"。这个项目部抓住中外商务理念的差异,聘请国内外商务精英,深入研究当地商务运行模式。

  • 标签: 国际市场 钻探工程 定向井 服务合同 修井 国家石油公司
  • 简介: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域深部碎屑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有利于孔隙保存的条件,选择适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对埋深2000-5000m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分布特片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渤海海域 碎屑岩 储层 孔隙度 预测 孔隙分布特征
  • 简介:1下第三系浅部油气藏形成条件1.1下第三系埋藏浅是形成浅部油气藏的首要条件渤海辽东湾、莱州湾的第三纪沉积与渤海西部和中部的第三纪沉积有显著的差异.渤海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是渤海盆地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强烈拗陷区,地层最大厚度达4800m,下第三系埋深在2000m以下,不具备形成下第三系浅部油气藏的条件.而辽东湾与莱州湾地区具有早第三纪强烈断陷和晚第三纪轻微拗陷的特点,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厚度仅1000m左右(图1),千米之下即可钻到下第三系东营组或沙河街组目的层,这是辽东湾、莱州湾地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辽东湾、莱州湾地区与辽河断陷的西部凹陷、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等有相似的沉积特点,可成为寻找下第三系浅部油气藏大有前景的地区.

  • 标签: 渤海 下第三系 浅部油气藏 油气勘探前景
  • 简介:为分析并总结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渤海海域A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夹层构型精细解剖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夹层以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为主,平均厚度小于1m,表现为顺物源的“前积式”和垂直物源的“上拱式”展布样式。内部夹层的延伸规模、发育位置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和富集程度。夹层水平延伸距离越远,夹层底部区域剩余油的富集范围越大;在注采井与夹层配置方面,采油井钻遇夹层的情况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更大,夹层底部剩余油更为富集;在夹层和储层韵律性控制下,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分为夹层顶部富集型、夹层上下富集型和夹层底部富集型3种。该成果对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和实施稳油控水措施均提供了决策依据。

  • 标签: 剩余油分布 数值模拟 夹层 储层构型 渤海海域
  • 简介:印度的海湾石油有限公司(GulfOilcorporationLtd.)是海湾国际石油公司(GulfOilInternational)的分公司,近日与孟加拉石油有限公司(OilBangladeshLtd.)合资成立了一个在孟加拉国生产和经营海湾(Gulf)品牌的润滑油公司。

  • 标签: 国际石油公司 合资公司 孟加拉国 润滑油 海湾 有限公司
  • 简介:在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实际目的层深度与预测深度不一致的情况(加深或提前进入),以致无法正常着陆,为了达到地质目的,就需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保证成功着陆。为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场不同情况,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稳斜探顶法和快速增斜法两种补救措施。大量的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弥补水平井由于无法正常着陆而带来的地质损失。

  • 标签: 水平井 非正常着陆 补救措施 稳斜探顶 快速增斜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科研项目——渤海油藏描述数据库系统——于1994年4月通过专家鉴定。评审结论为:“此成果在油藏描述领域率先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在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系统由地震、测井和地质等3大类38个子库组成,具有功能齐全、性能稳定和可移植性强等特点。所用模块化设计既体现了关系模型的优点.又兼顾了层次模型的长处。较好地解决了地震、测井类大批量数据存取和查询的问题。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海、陆油藏描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工具,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渤海 油藏描述数据库系统 通过鉴定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近儿年来,在渤海海域发现了大量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经测试证实,许多低电阻率油气层具有较高的产能,因此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渤海海域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特征及成因分析,得出了一些适合于该地区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部分老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复查研究.

  • 标签: 渤海海域 低电阻率 油气层特征 识别方法 测井特征 成因
  • 简介:对长期有争议的渤海沙南地区"红层"的地层归属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渤海沙南地区孔店组分布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区内孔二段暗色泥岩具备生烃能力,并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沙南地区孔店组的生、排烃量进行了估算,以期拓展渤海未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 标签: 渤海沙南地区 孔店组 分布 生烃潜力 油气勘探
  • 简介:渤海新生代构造格局主要受郯庐断裂系和塘沽-蓬莱断裂系控制;渤鲁帚状构造系和黄骅-东濮隐伏断裂系分别对渤海南部和西部构造影响较大.渤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史与渤海盆地陆区类似,但主要断裂活动期和沉降期比陆区晚,导致渤海含油气系统特征有如下特殊性:①发育沙三段和渐新统两套成熟烃源岩,比陆区多发育一套渐新统沙一段-东下段成熟烃源岩;②湖盆萎缩较晚,东营组和上第三系的砂体类型和储盖配置优于陆区;③后期构造活动强烈,有利于形成浅层油气聚集;④下第三系普遍存在地层超压现象,对油气成藏作用有重要影响;⑤多期成藏和主要油气藏形成较晚.渤海油气分布的三大特点是:①以上部成油组合为主力,中部组合也有较大潜力;②油气富集带以凹陷之间的基岩凸起带为主,其次是凹陷内部的Y字型断裂背斜带;③大油田主要分布于资源量超过5亿t的富含油气系统中.渤海勘探程度较低,应用复式油气聚集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围绕基岩凸起和Y字型断裂背斜带还可发现可观的油气储量.

  • 标签: 渤海 新生代 含油气系统 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 简介:根据对辽中北洼钻井的分析,认为本区东营组二、三段具异常高压,属于同一套异常压力欠压实系统,其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推测下伏沙河街组属于另一套异常高压系统。受2套异常压力系统的控制,纵向上可望形成3个油气聚集带。指出位于欠压实顶附近的油气聚集带为首要勘探目标。

  • 标签: 渤海辽东湾 辽中北洼 欠压实特征 裂缝带 油气勘探
  • 简介:时深转换作为联系地震与地质的桥梁,是地球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时深转换的要求逐渐提高.渤海Q油田目的层为明下段曲流河沉积,具有典型的低幅度构造特征,且地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低速异常特征.这两方面特征增加了该油田时深转换研究的难度.针对常规速度建模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种子点约束空间插值的平均速度场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及地质分层,来确定低速异常带的分布;然后根据速度异常量的大小,在低速异常带范围内设置种子点并结合井点处的速度,进行空间约束插值,进而建立速度场并用于时深转换.从实际钻井情况来看,该方法预测精度较常规方法有了较大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 标签: 时深转换 低幅度构造 速度异常 种子点 空间插值
  • 简介:2017年12月18日,由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承担的《海南福山油田录井随钻解释评价》及《海南福山油田钻井地质设计》项目进行了年终验收评审,获得了评审专家一致表扬。

  • 标签: 钻井地质设计 油田录井 中国石油 福山 评价工作 钻探
  • 简介:回顾了渤海西部海域岐南断阶带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论述了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田(藏)的特点及石油富集规律。针对该带以复杂断块、中小油田为主,油田成群分布,轻质原油、近岸、水浅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经济效益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歧南断阶带 石油富集规律 石油勘探开发 指导思想 技术措施
  • 简介:在影响渤海海域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起到用.渤海盆地"向心式”的演化规律(沉降、沉积中心由周围陆区向海域逐渐转移)以及晚第三纪以来盆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使得海域的烃源岩生、排烃晚;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形成的众多上第三系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大量晚期断层与控凹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相沟通,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并调整和控制了油气的最终成藏.依据构造位置和圈闭成因可将渤海上第三系油气藏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凸起上的背斜型油气藏、凸起-凹陷边缘断阶带的滚动背斜型和断块型油气藏、凹陷中继承性构造和反转构造型油气藏.

  • 标签: 新构造运动 渤海海域 第三系 大型油气田
  • 简介:渤海钻探测井公司在W1710井使用LOGIQ测井系统成功实施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作业,录取到合格的资料,标志着该公司核磁共振测井已经迈入二维时代。核磁共振测井在复杂井,如特殊岩性、水淹层、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中具有独特优势。

  • 标签: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二维核磁共振 测井公司 钻探 渤海 应用
  • 简介:渤海油田X区块为半背斜层状油气藏,目的层为河流相沉积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采用同一水平段钻穿多层砂体联合开发的方式,导致水平段钻遇泥岩的情况不可避免。长期以来X区块水平段钻遇的大段泥岩给钻井施工带来困难,造成调整缺乏方向性,储集层钻遇率偏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X区块Ⅰ期已钻13口井钻探资料分析归纳每口井着陆、完钻特点,应用地质模型和预测公式,对Ⅱ期开发井着陆、完钻位置给出建议。该研究成果在X区块水平井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储集层钻遇率,为应用水平井开发层状构造油气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半背斜层状油气藏 水平段 着陆 完钻 储集层钻遇率
  • 简介:区域构造应力场、营潍断裂右旋走滑扭动、重力差异压实、热沉降以及地幔拆沉引起的均衡调整作用共同控制和影响了渤海浅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构造变形和沉降沉积中心的形成.渤海新生代叠加复合的盆地性质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与周边板块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浅层圈闭在渤海油气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晚期断层对渤海浅层大油气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浅层背斜圈闭对油气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据此归纳出两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

  • 标签: 渤海 浅层构造变形 特征 成因机理 渤中坳陷 油气富集
  • 简介:2017年5月18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7天19个小时的稳定产气,宣告我国进行的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党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作为承担该项目录井任务的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在项目实施中发挥多项技术优势,助力首次试采成功,预示着该公司具有深海录井服务的能力,实现了从传统石油钻探领域向新能源领域全新突破。

  • 标签: 石油钻探 中国南海 录井 试采 渤海 可燃冰
  • 简介:2018年3月4日,由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服务的大港油田第二口页岩油水平井G1702H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5280m,垂深3930m,水平段长1340m,含油显示良好,储层钻遇率达100%。这是继G1701H井地质导向成功后,地质导向技术在页岩油钻探过程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地质导向技术 钻探 录井 渤海 突出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