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劳动模范作为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动员广大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培养和弘扬“三种精神”做出了相应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传统方法论为基石,融合众多理论成果产生的、可以指导社会科学活动的方法论,具有“先进、科学、辩证、扬弃”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前进的正确指引,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实际探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对经济社会形态的认识,以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发展,凸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经济社会形态 当代价值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论断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新时代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结果。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总结我国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成果和经验,并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判断基础上凝练而成的理论成果。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 标签: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美好生活 社会主义本质
  • 简介: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结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安徽省21世纪近期(2018—2030年)、中期(2031—2050年)和远期(2051—209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不同模式在安徽省模拟能力的评估可知,气温以多模式集合模拟效果优于单个模式,MIROC-ESM-CHEM对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未来安徽省将持续变暖,北部变暖幅度高于南部,其中RCP8.5情景下变暖趋势更显著;全省降水量将增加,南部增加多于北部。随着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增加;与基准年相比,21世纪近期增加不明显,中后期显著增加,空间上南部增加总体高于北部。从气候变化响应来看,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显著相关,并且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更高。

  • 标签: CMIP5模式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安徽省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除了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外,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也很重要。在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工程的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的造价管控对于工程总造价的影响较大,所以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和严谨性,才能真正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鉴于此,分别对工程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工程造价 施工阶段 竣工结算 要点研究
  • 简介:摘要: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投资控制是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的投资额度、进度和质量完成的关键环节。投资控制涉及项目从前期策划到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因此,重点探讨施工阶段与竣工阶段的投资控制策略,以实现项目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 标签: 建筑工程 施工阶段 竣工阶段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在工程建设施工项目中,需要着力提升工程造价得控制水平,避免较大程度的资金浪费,为施工单位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工程造价控制体系健全发展。

  • 标签: 工程建设 施工阶段 结算阶段 工程造价控制
  • 简介:摘要: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重点,只有不断提升造价管理水平,才能提升项目经济效益,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为此,本文将从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两方面分析当前造价管理中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 标签: 建设项目 招投标阶段 施工阶段 工程造价
  • 简介:摘要:在进行工程建设期间所需要支出的全部费用统一被称作工程建设造价,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能够保证整体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并且与参与建设的单位利益直接相关。因此,在整体建设工程实施阶段,要保证工程项目成本与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对建设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随着参与工程建设队伍的加入使得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由前期策划转向招投标以及施工阶段。为此,本文将对招投标以及施工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策略。

  • 标签:
  • 简介:东亚夏季风可显著影响中国季风区气候变化,但是季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尚不明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中国季风区植被NPP,分析了其与夏季风指数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其对夏季风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南、北方植被对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响应方式和机理并不相同。强夏季风年北方植被NPP增加,而南方植被NPP减少。东亚夏季风对中国华北平原植被生长季NPP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该地降水量实现的;京、津、冀地区植被NPP受东亚夏季风带来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叠加影响,因而成为北方对夏季风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南方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植被NPP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实现的,强夏季风导致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各省植被NPP减少。南方沿海的浙江和福建,强季风年带来的弱太阳辐射和低温是该地植被NPP减少的原因。广东、台湾植被NPP则主要受强夏季风带来的低温影响。

  • 标签: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中国 东亚夏季风 植被
  • 简介:基于EOS/MODIS卫星2000-2005年的MOD17A3数据集,分析21世纪初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道路、河流、居民点等因子对沼泽湿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产力(C)的变化范围为92.2-675g/(m^2·a),平均值为374.2g/(m^2·a)。沼泽湿地生产力主要受三江平原综合水热条件控制,其与气温和降水显著复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49(n=6,P〈0.05)。低生产力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北部地区,高生产力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河流在0-8km的范围内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产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居民点扩建,道路修筑等人类活动影响沼泽湿地分布,并导致沼泽湿地生产力下降,其有效影响范围分别是0-6km区域和0-8km区域。

  • 标签: 三江平原 净初级生产力 沼泽湿地 空间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能否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对于当代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招投标阶段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上述两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视度,结合工程在招投标与施工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主要特点,采取适当的工程造价管控举措。

  • 标签: 建设项目 招投标阶段 施工阶段 造价控制
  • 简介:摘要铁路工程在施工方面具有较多的特殊性,例如施工时间较长、投资较大、无法预测的因素过多等。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工程风险降到最低,在工程开工前,铁路承包商会为工程进行相关的投保工作,以此将施工中的意外风险进行及时的转移。本文结合实例针对我国铁路在施工阶段的相关保险索赔问题进行探讨,对现今保险索赔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对承包方的经济利益进行保障。

  • 标签: 铁路工程 保险 索赔 风险 问题 承包商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工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各地的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地价也日趋昂贵,各开发商便向空中求发展、向地下深层要土地。随之而来的就是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由于地下水体情况、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施工安全事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即从当前基坑工程的现状,从监理的角度分析在基坑施工过程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找出关键控制要点,加强施工安全监理管控,为以后的防范工作做好准备。

  • 标签: 基坑支护 安全 监测 监理管控
  • 简介:摘要:市政工程建设对城市未来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创造了很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发挥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根据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实际情况,采用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对施工投资的资金进行全面的控制,有效降低实际投资,节约工程资源,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 标签: 市政工程 施工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 管理 造价 控制
  • 简介:1一个科学家小组一直在把钻孔打入格陵兰冰原深处,以期发现世界过去的气候记录。该记录是年际冰层之间形成的小空气泡。气泡中的空气含有两种不同氧的同位素。它们随温度而变化,因而有可能用图表示出数十年、百年或上千年以前的冷暖年份。在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在南极和北极钻取冰核,从而获取了上一个冰川期的气候情况。结果发现气候变化很大,并在相对温暖期和相对凉爽期之间摇曳不定。从格陵兰冰原中部采到的新冰核提供了一间冰期的详细记录。从2780m到2870m深处提取的冰核表明间冰期的气候在三种状态之间振荡,而不是人类有记载以来的一种状态。其中间的状态接近于我们现在的气候,其余两种是冷得多或热得多。

  • 标签: 广义相对论 初始状态 北大西洋洋流 气候情况 科学家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