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对红汁乳菇发酵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在麦芽糖40.09g/L,蛋白胨3.35g/L,K2HPO41.98g/L,培养温度30.04℃时,可获得最大的红汁乳菇菌丝体产量为3.17g/L。

  • 标签: 红汁乳菇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曲面法
  • 简介:以从天然发酵食品、微生态制剂及保健品中自行分离选育的11株益生乳酸菌为试验菌株,进行山药乳发酵。通过对发酵前、后pH值、活菌数、理化特性等指标的分析,综合感官品评结果,层层筛选,得到繁殖能力强.发酵活力高和口感风味佳,适宜发酵山药酸奶的2株益生乳酸菌。试验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05—20和植物乳杆菌FS-4作为发酵山药酸奶的备选菌株,其达到发酵终点(pH=4.5)时活菌数分剐为3.63×10^8acfu/mL和6.6×10^8cfu/mL,滴定酸度分别为60.85和64.59,脱水收缩敏感性分别为31.42和32.96,为进一步开发山药酸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益生乳酸菌 山药酸奶 菌株筛选
  • 简介:目的:筛选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对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葡萄自然发酵期间酵母菌群的变化。方法:利用WL培养基,对分离自吉林松源的"双红"、"双优"、"赤霞珠"和"黑塞比尔"4个葡萄品种自然发酵液的245株酵母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中的120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利用WL培养基可将245株酵母分为6个营养类型,结合酵母菌菌株5.8S-ITS区域的RFLP分析,4个葡萄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共有5种酵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粘红酵母(Rhodutorulaglutinis)、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terricola)和假丝酵母属的Candidasorbosa。结论: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双优"品种的自然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性状优良的野生酿酒酵母。

  • 标签: 葡萄 酵母 自然发酵 WL培养基 5.8S-ITS区域RFLP分析
  • 简介: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是一种食药兼用菇。具有抑制肿瘤、抗诱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脏、抗毒素及抗氧化等保健功能。文中研究了姬松茸液体种子种龄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物量、胞内多糖、胞外多糖和胞外纤维素酶的影响,以及深层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产物与液体菌种的种龄有关。

  • 标签: 姬松茸 液体种 种子 深层发酵 巴西蘑菇 液体菌种
  • 简介: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麦麸制得富含天然酶的功能配料,分析麦麸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比较制作的麦麸面包(B1)、发酵麦麸面包(B2)、木聚糖酶麦麸面包(B3)和复合麦麸面包(B4),研究发酵麦麸对面包的膳食纤维组成及烘焙特性的影响。

  • 标签: 酵母发酵 烘焙特性 纤维组成 麦麸 面包 膳食
  • 简介: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低聚糖,按分子结构可分为以α—1,4糖苷键结合的低聚麦芽糖和以α—1,6糖苷键结合的低聚异麦芽糖。它们被称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简称“双歧因子”。低聚麦芽糖具有低甜度、低热量、低渗透压的特性,对人体内的双歧杆菌有强大增殖作用,能净化肠道,促进肠蠕动,防止和解除便密及腹泻,抑制体内有害菌的繁殖及毒素物质的产生,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

  • 标签: 低聚糖 低发酵度 功能性啤酒 双歧因子
  • 简介:饮料三片是采用高频电阻焊焊接成形的。焊接区域必须留空,不能有油墨、涂料,否则加工时会产生烧铜线、焊缝穿孔、甚至无法焊接等现象。成形后留空区域需进行涂布,涂层的涂布质量直接影响饮料的使用寿命,是空质量的衡量指标之一。本文论述了食品三片焊缝外侧涂布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涂布系统的改进方案。

  • 标签: 饮料三片罐 空罐 涂布质量 高频电阻焊
  • 简介:为提高发酵牛乳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的脱脂牛乳,并对其生成CL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6hCLA开始生成,24hCLA生成量达到最高,再延长发酵时间后CLA生成量缓慢下降.接种3~12h,牛乳滴定酸度快速增加,12h后滴定酸度增加缓慢.发酵18h时CLA的生成速率最大;24h时,牛乳pH降到4.0,CLA生成基本停止.牛乳发酵过程中,pH下降是影响植物乳杆菌LT2-6转化LA生成CLA的主要因素.脱脂牛乳中加入LA,经植物乳杆菌LT2-6发酵、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和cis11-CLA.

  • 标签: 植物乳杆菌 共轭亚油酸 牛乳 脱脂 CLA 发酵时间
  • 简介: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分子的几种位置与几何异构体的统称。主要是存在于反刍动物牛和羊等的肉和奶中。近几年来,已经报道有瘤胃菌、丙酸菌、乳酸菌能将亚油酸化为共轭亚油酸,然而,其CLA产量都比较低。本文以嗜乳酸杆菌PB1(Lactobavyllusacidophylu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获得一株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菌株选育 瘤胃 反刍动物 CLA 发菌
  • 简介:为获得降解柠檬酸并应用于含酸量较高的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优良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来自中国宁夏、新疆、陕西和甘肃地区,经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的84株非酿酒酵母为材料,分别采用柠檬酸培养基、YPD-柠檬酸培养基和TripleM模拟汁进行降酸能力和发酵性能筛选,并通过猕猴桃果酒发酵,对优良降酸菌株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有5株非酿酒酵母在前期筛选过程中表现出优良降酸能力和发酵性能,分别为东方伊萨酵母M100、M130、B6-1、B4-19和克鲁维毕赤酵母GS1-1。其中,菌株M130在猕猴桃发酵试验中综合评价最优,能够将猕猴桃13.12g/L的柠檬酸降到10.74g/L,降酸率达18.12%,显著高于其它菌株,且发酵结束后酒体澄清、透明,香气浓郁。本研究中所获菌株M130为果酒降酸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 标签: 柠檬酸 非酿酒酵母 筛选 发酵 猕猴桃
  • 简介:采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和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对接种工业酵母RC212的黑比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分离的63株酵母进行种类区分与鉴定,并对其中的49株酿酒酵母单菌落进行菌株区分,以监控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类和动态变化,明确工业酵母是否主导发酵过程,探讨野生酿酒酵母与工业酵母之间的竞争性,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得4种不同培养类型的酵母菌,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pulcherrima)、红冬孢酵母(Rhodotorulamucilaqinos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用Interdelta指纹图谱将酿酒酵母区分为3种基因型,包括2种野生酿酒酵母和已接种的工业酵母RC212。工业酵母在发酵初、中、后期分别占酿酒酵母的6.25%、18.75%、100%。工业酵母在发酵末期才成为发酵优势菌,野生酿酒酵母在发酵初期和中期都位据优势地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 标签: 葡萄酒接种发酵 酵母菌 WL营养琼脂培养基 Interdelta指纹图谱
  • 简介:选取8种不同类型的小麦粉进行品质特性测定,应用中种发酵法制作汉堡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对不同类型小麦粉品质特性与汉堡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小麦粉粗蛋白、湿面筋、面筋指数、形成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吹泡w值均与汉堡的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适合制作汉堡的小麦粉指标大致为:粗蛋白11.2%~11.8%,湿面筋30%~32%,面筋指数≥40%,形成时间3~9min,拉伸面积90—150cm^2,最大拉伸阻力400-600EU,L值≥70mm,W:300~350×10^-4J。

  • 标签: 小麦粉 汉堡质量 品质测定 相关分析
  • 简介:为探索纯种多菌混合发酵技术制备清爽型干红曲黄酒的可行性,以高产糖化酶的丝状真菌和酿酒酵母为主,其他菌株为辅的组合方法,对2株红曲霉(A5、B6)、2株米根霉(M1、M2)和1株酿酒酵母(NY02)进行组合混菌发酵,测定各组合混菌发酵酒样的主要理化成分,运用感官加权评分法评定酒样的感官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固定丝状真菌,考察不同的酿酒酵母Y2、Y5和NY02的发酵或组合发酵对酒样的主要理化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优混菌组合为"A5+B6+M2+NY02"与"A5+B6+M2+Y2"。这两个组合分别使用的酿酒酵母Y2和酿酒酵母NY02的发酵特性相近。对于组合"A5+B6+M2+NY02",红曲霉B6为酒样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主要贡献菌株,可显著提高酒样的整体风味;米根霉M2有助于红曲霉B6产生色素;红曲霉A5的添加也有助于提高酒样的整体风味。组合"A5+B6+M2+NY02"与"A5+B6+M2+Y2",二者发酵所得酒样均清亮透明,呈红琥珀色,具有红曲黄酒特征风味及较爽适的口感,满足清爽型干红曲黄酒的各项指标。纯种多菌混合发酵技术制备清爽型干红曲黄酒具有可行性,可实现红曲黄酒质量的可控性。

  • 标签: 红曲黄酒 多菌混合发酵 发酵产物分析 感官评定
  • 简介:旨在研究回添固态发酵麸皮对所制得的重组全麦粉的品质特性的影响。将固态发酵麸皮和未发酵麸皮回添人小麦粉中制得重组全麦粉,研究重组全麦粉及全麦馒头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发酵使麸皮的营养成分得到改善,添加固态发酵麸皮的重组全麦粉在粉质特性,

  • 标签: 固态发酵 品质特性 全麦粉 麸皮 重组 营养成分
  • 简介:以鲜榨菜为原料,探讨不同因素条件下保持泡菜长货架期的技术手段。研究结果表明:2%盐软化+5%盐液发酵(2+5)的原料前处理盐量发酵模式、1:1的植物乳杆菌(Lact.Plantarum)和干酪乳杆菌(Lact.Casei)组合菌种配比、25℃左右的中温发酵温度以及(0.5±0.05)%的发酵终点酸度为榨菜泡菜的基本发酵工艺条件。该类泡菜的保质最佳优化条件:采用0.25%的增脆剂、高阻隔复合透明包装材料EVOH和70℃、15min的杀菌工艺条件,控制产品终端含水量的在(80±5)%。

  • 标签: 发酵型泡菜 长货架期 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