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出含纳米囊的电镀涂层技术,可在涂层受损时释放修补液,修补划痕,从而向制造具有自愈功能的金属表面又迈出了一步。研究所的马丁·梅茨纳博士指出,该工艺的关键在于制作电镀层时不破坏纳米囊。有了纳米囊涂层,金属就具有了表面划伤自愈功能,例如机械轴承,如果缺少润滑剂,其部分电镀层会被破坏,

  • 标签: 涂层技术 纳米囊 电镀层 研发 金属表面 自愈功能
  • 简介:近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纳米粉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并落户甘肃,这意味着可大批量生产的纳米粉材料将在甘肃实现产业化。纳米粉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将由技术方甘肃省科学院与投资方前海兆和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 标签: 纳米粉体材料 甘肃省 产业化 材料生产 国际领先水平 生产基地
  • 简介:用月桂酸对纳米3Y—TZP粉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最佳工艺为:月硅酸用量10%、改性时间75min、改性温度60%。经表面改性的粉,由引起团聚的强极性多羟基表面结构变为非极性有机表层结构,粉间作用力减小,硬团聚消失,大幅度提高了陶瓷的烧结性能。

  • 标签: 纳米3Y-FZP 表面改性 亲油化度 烧结
  • 简介: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环己烷/盐水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出了纳米级不同粒径的球形氧化铝粉,运用TG—DSC、SEM、XRD等手段对氧化铝及其前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可实现球形纳米氧化铝粉粒径的可控操作,并且具有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和无团聚的特征。

  • 标签: 微乳液 氧化铝 CTAB
  • 简介:以可溶性锆盐(ZrOCl2·8H2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C4H10O2)-环己烷(C6H12)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为基础、氨水作沉淀剂,在微乳区反应,经过洗涤、焙烧等工序,制备得到粒径10~40nm、形貌可控、分散性良好的ZrO2粉。通过扫描电镜(SEM)、热分析仪(TGDSC)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粉进行表征,得到了晶相随焙烧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激光粒度仪以及Scherrer公式计算出粉的粒度,从而得出粉的粒度随浓度、溶水量以及焙烧温度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微乳液 氧化锆 粉体
  • 简介:阐述了气相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对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概述,根据前驱物的不同状态(固、液、气)对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气相法制备的纳米粉材料具有粒径小、不团聚、无需后续处理的优点,已成为目前纳米制备技术研究的重点。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其工业化技术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 标签: 纳米粉体材料 气相法 形核 前驱物
  • 简介: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制备了ZrSiO4粉,研究了锆/硅/锂原子比及热处理温度对于合成硅酸锆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i(OC4H9)4、ZrOCl2和LiCl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2:1:0.5,所得凝胶在800℃热处理条件煅烧3h,可制得高纯度的硅酸锆粉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低温 硅酸锆
  • 简介:随着全世界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应用、推广,当今新能源时代已经步人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未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主导能源,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建筑领域,这就是BIPV——光伏建筑一化。2009年3月中国财政部和建设部发布的阳光屋顶计划,对光伏建筑的发展犹如一剂强行针,不仅仅为光伏产业带来了春天,也为绿色建筑注入了动力。可以想象在这片有政府经济支撑的未来蓝天下,

  • 标签: 光伏建筑一体化 设计要素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 能源领域 建筑领域
  • 简介: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xNx粉,使粉的禁带宽度变窄,在可见光下表现出较高的抗菌率(32%)。再采用浸渍法制备掺Fe的TiO2--xNx粉,实现TiO2粉的金属-非金属双掺杂。Fe-TiO2--xNx粉在可见光下的抗菌率随着掺Fe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掺杂量为0.5%(原子分数)时抗菌活性最高,达71%。

  • 标签: 掺杂 抗菌活性 TIO2 可见光
  • 简介:据相关媒体报道,由湖北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和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完成的“新型无机纳米材料项目,近日通过专家评审,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粉体团聚 湖北 氧化铬 世界 超细 无机纳米材料
  • 简介:用气泡液膜法连续式工艺,将MnC12·4H2O、ZnCl2和FeCl3·6H2O的混合水溶液与NaOH水溶液进行反应,制得了Mn0.25Zn0.23Fe1.04O2.04前纳米粒子。这种前经240℃、300℃、400℃、500℃、600℃、700℃和800℃烧结后,制得Mn0.25Zn0.23Fe1.04O2.04铁氧体纳米粒子。进行了XRD、VSM、SEM、TEM、FTIR和元素分析等测定,结果表明,全部烧结产品晶粒的粒径均在25nm以下;在240℃-700℃烧结产物的仃。在40.69-46.02emu/g;400℃及其以下温度烧结产品的Hc≈0;600℃烧结产品的Tc为458.1℃。测定了600℃烧结产品的SEM,以及240℃烧结产品的TEM。

  • 标签: 连续式气泡液膜法 制备 Mn-Zn铁氧体纳米粒子 磁饱和强度σs 剩余磁σ 矫顽力Hc
  • 简介:最近,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的领导,薛欣宇和王思泓组成的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将能量转化和储存这两个过程融合为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机械能在转化的同时就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了下来。这是通过巧妙的器件设计,

  • 标签: 能量转化 储存 电能量 元集 器件设计 中科院
  • 简介:以氯化钡、氯化锶和四氯化钛为原料,在190℃反应10h合成了平均粒径为80nm左右的立方相Ba0.6Sr0.4TiO3粉。粉粒度均一,团聚少,纯度高,杂质离子少。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议(XRF)等分析方法对合成粉的物相、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初始配比、矿化剂KOH过量浓度、水热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合成Ba0.6Sr0.4TiO3粉的影响。

  • 标签: 水热法 BST粉体 制备 表征
  • 简介:(2006年11月6日-上海讯)杜邦高性能弹性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在中国设立一新的业务实体-“杜邦高性能弹性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这是继2005年其在上海的最先进的研发中心投入使用之后的又一重大举动,充分体现了杜邦公司为中国这一重要市场中的客户提供业务支持的承诺。

  • 标签: 高性能弹性体 杜邦公司 新业务 实体 研发中心 业务支持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铝掺杂氧化锌(ZAO)纳米粉。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Al2O3掺杂对ZnO物相结构和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离子的掺杂并没改变ZnO的晶体结构,AP+对Zn2+的替位掺杂使晶格发生畸变,衍射角偏离,随Al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晶体的平均粒径减小。对ZAO纳米粉样品的红外吸收特性分析表明:随Al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红外吸收出现蓝移。理论分析得出适当调节ZAO载流子浓度可以制备低红外发射率材料。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铝掺杂氧化锌 晶格畸变 红外特性
  • 简介:利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烧结工艺探讨了铁粉粒度和增强粒度对铁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纯铁粉烧结材料的力学性能随铁粉粒度的增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SiCp/Fe复合材料恰恰相反,其性能随铁粉粒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随SiC增强粒度的增大而先提高后下降,当粒度约为15μm时复合材料各性能相对较好。

  • 标签: 铁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粒度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3日(北京时间)报道,一个由中国吉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合作,通过对一种半导体施加压力,将其转变成了“拓扑绝缘”(TI)。这是首次用压力逐渐“调节”一种材料,让它变成了拓扑绝缘状态,也为先进电子学应用领域寻找TI材料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上。

  • 标签: 压力调节 绝缘体 半导体 拓扑 材料 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