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西北地区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家庭状况,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前后患者及其家庭的期望及担忧,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及其家庭决策的相关因素。方法问卷调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52例患者及其家庭。结果听力言语功能提高是患者及其家庭术前主要期望,植入后无效或低效是术前患者及其家庭的主要担忧,其次是费用和手术并发症。结论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阐明人工耳蜗植入利弊,改善植入效果,减少并发症,控制植入费用,这些均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人工耳蜗植入更好的开展。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决策过程 相关因素
  • 简介:糖尿病,以高血糖症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有3.47亿糖尿病患者,至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7大死亡率疾病。美国糖尿病协会根据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不同,可分型为: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而导致缺乏有效的胰岛素分泌,多于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造成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多见于成人肥胖人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听力损失 高血糖症 美国糖尿病协会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缺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助听后ChirpABR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性.方法做出同一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的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结果.结果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结果比较,左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70、0.866、0.944和0.849;右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36、0.906、0.937和0.931,有较高的相关性;ChirpABR阈值比行为测听阈值高9-18分贝.结论ChirpABR技术可以用于不能配合行为测听或行为测听结果不准确的听障儿童,获得助听听阈评估.

  • 标签: CHIRP ABR 行为测听 声场评估 助听听阈
  • 简介:目的研究噪声习服后暴露和直接暴露于风洞噪声条件下豚鼠听力损失的易感性,和其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习服后暴露组和直接暴露组,暴露于习服噪声和风洞噪声,于实验前、习服后、暴露后分别测定听性脑干反应阅值。根据其变化筛选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和非易感个体,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习服后暴露组高强度风洞噪声引起的听阈升高程度较直接暴露组轻,其耳蜗内、外毛细胞病变较直接暴露组轻,各组内易感个体毛细胞损伤较非易感个体明显严重。结论噪声习服可有效减少风洞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但暴露于相同噪声条件下,其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 标签: 风洞噪声 噪声习服 易感性 听力损失 扫描电镜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收集了相关研究文献。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短期疗效并可有效防止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采用鼻内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其治愈率明显增加。这些发现为人们深入研究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间的联系、抗过敏治疗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以及针对该病更广泛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变应性鼻炎 鼻内类固醇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4例脑卒中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的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结果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部位与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脑卒中组TG、餐后血糖及纤维蛋白原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异常可以作为评价脑缺血性疾病及其程度的一个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rnal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3/El,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19,服药治疗1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handicap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 标签: 甲磺酸倍他司汀 内耳 缺血 眩晕
  • 简介: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有明确遗传史病例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的可能已知相关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聋患儿基因突变的热点位点,探讨突变基因位点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并对热点突变基因的家系遗传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先天性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儿童109例,通过CT检查及问卷调查寻找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对所有病例均采集血液样本,提取DNA,并以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同时,对有明确遗传史的5个家族的相关成员进行相应检测,并绘制家系图,对热点突变基因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09例耳聋儿童的外周血样本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GJB3基因突变。线粒体均质突变检出3例,均有明确的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实验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01),有明确遗传病史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遗传病史组(P〈O.001),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前庭导水管扩大组(P〈0.001);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SLC26A42168A〉G和SLC26A4IVS7—2A〉G位点,与有无遗传病史和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GJB2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GJB2235delC和GJB2299delAT位点,本组病例显示其突变率与有无遗传病史无显著相关性(尸〉0.05);对4个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家系和1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分析显示,5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GJB2、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检出率。本组病例显示GJB2基因突变与家族遗

  • 标签: 基因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 SLC26A4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研究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2日至2014年7月29日综合整形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9例,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按照患者的生活自理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生活基本自理组、少部分需要照顾组、大部分需要照顾组、完全需要照顾组,采用工时测算法对患者每天的护理工作量给予测算,对比分析不同自理能力患者的护理工作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自理能力不同,每天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也不一样,完全需要护理组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与大部分需要护理组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日常护理工作量中,患者的自理能力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依据患者的病情,建立相应的分类护理系统,做到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和科学配置,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患者自理能力 护理工作量 Barthel评分量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分析并讨论听障儿童听觉意识与康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theinfant-toddlermeaningfulauditoryintegrationscale,IT—MAIS)对112名听障儿童的术前听觉意识分别统计信心、警觉、意义和总分,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能力测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信心得分与术后6个月听觉能力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与术后12个月的听觉能力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警觉、意义得分和总分与不同阶段的听觉能力水平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听障儿童对声音接纳性的信心度与术后半年听觉康复水平关系低,但对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有影响;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警觉性和意义性与术后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水平均存在很大关联,总体主动性亦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声音语音进行条件化、情境化设计,将有效促进听障儿童听觉意识警觉性和意义性的建立和巩固。

  • 标签: 婴幼儿听觉整合问卷 听障儿童 听觉意识
  • 简介:目的:探索眼部运动时,面部相关联部位运动的特点,为评价周围性面瘫时面部联动提供参考。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自行设计的“基于运动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用力抬眉”“用力闭眼”两个表情动作中,面部相关标记点的运动,使用移动距离(Smax)及运动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其运动。结果1.“用力抬眉”动作,眉弓点左9.75mm,24.11mm/s,右10.14mm,25.87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为3.65mm至4.46mm,鼻唇沟点的运动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标记点,左60.60mm/s,右62.70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眉弓点对应参数间线性相关关系强。2.“用力闭眼”动作,上眼睑点移动距离和速率最大,左10.56mm,87.68mm/s,右10.54mm,81.83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1.58mm至1.92mm,运动速率分布于11.40-14.76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上眼睑点相关参数线性相关关系差。结论健康人进行眼部主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标记点发生运动,其获得最大距离、最大速率的时间一致,用力闭眼动作中运动幅度最大的点在口角点,用力抬眉动作速率最大点在鼻唇沟点,运动距离最大的点在下唇中点。

  • 标签: 表情运动 相关联运动 三维 定量 健康志愿者 面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单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hearingaid,HA)的双模式助听策略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52人,设实验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组、听力正常对照组1组,每组13人,按实验设计步骤随机测试。按对侧耳配戴HA的不同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为A(CI+模拟HA)、B(CI+数字HA,未优化)和C(CI+数字HA,优化)3组,评估实验对象术后左右耳的残余听力。分别设置和优化CI及HA的技术参数并在声场中评估其助听后的音频感知情况。测试并比较各组的P3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3组患者术后双耳均有残余听力。助听后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P300潜伏期比较A组〉B组〉C组(P〈0.05),A、B两组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P300振幅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意义(P〉0.05)。C组P300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仍有可利用的残余听力,可以联合配戴适合的全数字编程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可以整合声电双模式助听设备上传的听觉信息。

  • 标签: 人工耳蜗 助听器 电声双模式助听
  • 简介: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是声音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个传入性突触结构,因其空间分布呈带状,故常被称为“带状突触”。这些带状突触是声音信号传导和释放的重要节点,在听觉形成和听力损伤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耳蜗体积小,带状突触所在的位置深、数量少,长期以来,关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缓慢。

  • 标签: 耳蜗内毛细胞 带状突触 感音神经性聋 中枢神经系统 突触结构 信息传递
  • 简介:目的:定量描述口部运动时,与其相关联的面部标记点运动,以探索评价面瘫、面肌联带运动的三维定量新方法。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基于运动捕捉的面肌运动三维动态分析系统”,采集“用力示齿”、“向右上拉口角”、“向左上拉口角”、“微笑”四个表情动作时,面部相关联标记点(眉弓点、上下眼睑点、内眦点、外眦点)的运动,以最大移动距离(Smax)和最大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结果1.口周运动为主的表情动作中,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均有运动,且与位于口周的标记点在某一表情运动中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2.“用力示齿”动作:Smax下眼睑点(左3.93mm,右4.15mm)>外眦点>上眼睑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59mm,右1.53mm);Vmax眼睑点左上(42.643mm/s)>余眼睑标记点(31.58mm/s-37.62mm/s)>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1.71mm/s,右11.09mm/s)。3.“微笑”动作:Smax及Vmax上眼睑点(左3.05mm,36.14mm/s;右2.53mm,28.90mm/s)>下眼睑点>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0.69mm,7.22mm/s;右0.77mm,7.80mm/s)。4.“向右上拉口角”动作,Smax及Vmax外眦点及下眼睑点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内眦点右侧略大于左侧,上眼睑点、眉弓点左侧略大于右侧。5.“向左上拉口角”Smax及Vmax外眦点、上眼睑点、下眼睑点左侧明显大于右侧,余标记点左侧略大于右侧。结论健康人进行口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发生相关联的运动,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在同一表情动作中,上、下眼睑点及外眦点的Smax、Vmax大于内眦点、眉弓点。Smax及Vmax的较小值出现于“微笑”动作内眦点;较大值出现于“用力示齿”动作下眼睑点。“向左上拉口角”动作同侧面部标记点Smax及Vmax均大于对侧相对称部位标记点。表�

  • 标签: 表情运动 相关联运动 三维 定量 健康志愿者 面神经
  • 简介:目的:采用chirp信号作为声刺激进行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stateresponse,ASSR)测试,观察chirp-ASSR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的相关性,探讨chirp-ASSR客观听力检测在儿童临床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听力中心检测的儿童共40例(共74耳)作为研究对象,在0.5kHz、1.0kHz、2.0kHz和4.0kHz处进行chirp-ASSR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接受测试的儿童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7岁。纳入研究的74耳包括男48耳,女26耳;右34耳,左40耳;正常听力59耳,听力损失轻度4耳、中度6耳、重度5耳。0.5-4kHz频率chirp-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0.884、0.842、0.892;chirp-ASSR反应阈经过校正后所得的各频率预估听阈与纯音听阈值更加接近。结论chirp-ASSR作为一种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客观测听技术,能够较好的反映儿童真实的听力水平。

  • 标签: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反应(ASSR) chirp听性稳态反应 纯音测听 客观测听法 相关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亚太地区耳蜗植入及相关科学会议(APSCI2015)将于2015年4月30H~5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APSCI是交流人工耳蜗及相关科学研究、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国际性学术大会,这是APSCI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届时将有来自全球的两千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盛会。我们期待中国的同道利用这个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和学者讨论您的经验、进行深度互动。可以预见,APSCI2015将成为东西方科学及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平台。

  • 标签: 科学研究 耳蜗植入 亚太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会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在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部手术的高龄骨折患者146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72)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嘱家属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实验组(n=7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当日开始间歇使用气压式血液循环仪。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效果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6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仪预防DVT效果明显,临床使用方便,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尤其是高龄患者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压式血液循环仪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 预防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