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经国家继续教育委员会的批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将于2008年10月25~27日在上海举办“鼻创伤和畸形的功能与形态重建”继续教育学习班,学习班代码:20080701018,30学时,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10分。学习班将邀请多位具有丰富鼻面部外伤整形经验的专家教授参与,内容涵盖国内外最新的鼻外伤和外伤后畸形的治疗专题讲座,并有精彩翔实的手术录像讲解。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形态重建 学习班 鼻创伤 畸形 耳鼻咽喉科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共105例(10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基础上,综合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主要CT表现:1、鼓室、鼓窦腔软组织密度影;2、听骨链骨质破坏情况;3、鼓室、鼓窦壁骨质破坏情况;进行术前分型,并将手术阳性结果与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9耳,其中单纯型8耳,肉芽型36耳,硬化灶肉芽型15耳;中耳胆脂瘤48耳,术前CT分型准确率为89%。对主要CT征象,常规轴位+冠状位显示率为88%,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率为95%。对于所有可CT显示的术中阳性发现,均可以用多平面重组进行显示;容积再现及多平面容积再现对锤骨、砧骨破坏能较好显示,对镫骨破坏显示受到一定限制;曲面重组对面神经骨管破坏显示较满意,对听骨链骨质破坏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HRCT能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类、分型,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解剖和病变进行显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MPR能提高CSOM及中耳胆脂瘤细微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高分辨率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术后干耳率达96.5%,听骨赝复物脱出4例(2.8%),气导平均听阈降低11.6dB,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7.4dB,70例患者气骨导差〈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49.3%。听力重建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腔感染控制、咽鼓管功能、病变范围、听骨赝复物材料和手术技术。结论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开放式鼓室成形伴一期听骨链重建仍是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听力重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牙体预备后制作固定过渡性义齿,待症状改善、咬合稳定后,进行固定义齿永久修复,比较修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咀嚼功能。结果永久修复后患者感觉舒适,咀嚼效率增加,牙本质过敏症改善。随访1年,未出现再度磨耗,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重建咬合,在美观和功能上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义齿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恢复正常的中耳及外耳道解剖结构的方法,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方法用带蒂颞肌骨片对47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行外耳道壁修复重建术。结果47例(耳)病人术后经0.5~3年随访,12耳听力提高15dB(25.53%),15耳提高20dB(31.91%),7耳提高30dB(14.89%),3耳提高40dB(6.38%),2耳提高50dB(4.26%);8耳提高小于15dB(17.02%)。所有重建的外耳道壁及中耳乳突腔均接近正常状态,无外耳道闭锁或塌陷。结论利用带蒂颞肌骨片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行外耳道壁重建,既能彻底清除中耳乳突腔内的胆脂瘤及肉芽组织,又能保证良好的外耳道和中耳的形态和功能。术后听力提高明显.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外耳道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with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HL缩短到19.6dBHL。结论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乳突切开 上鼓室切开重建 软骨 胆脂瘤
  • 简介:钛钢材料较轻、硬度较高、声阻较低,是一种极好的声音导体。Schwager等研究表明钛钢可以制成高生物相容性的听骨修复材料,在对免模型以及人类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钛质人工听骨具有良好的生物整合性,没有发生异物反应或炎症的组织学证据。在德国,自1993年以来钛质人工听骨就已经被用于听骨链重建中。类似的欧洲研究显示,钛质人工听骨比金质或陶瓷材料更能有效的提高听力。

  • 标签: 钛质人工听骨 听骨链重建术 听骨赝复物 骨修复材料 生物相容性 鼓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层厚下,后处理减影效果与低剂量研究。方法将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20例,A组为平扫、增强层厚,层间距同为0.625mm;B组1.25mm;C组2.5mm;D组3.75mm;E组5.0mm每组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进行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完毕后使用后处理图像重建技术(RetroRecon),除A组外余下4组均进行薄层重建至亚毫米层厚0.625mm,使用AW4.5工作站对每组重建后图像进行后期减影处理,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使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同时比较每组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五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图像质量相仿并优于D、E组,其中A组辐射剂量最高,随后依次递减E组辐射剂量最低,对五组CTDIvol、DLP辐射剂量大小差异进行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层厚下使用ATCM技术进行CTA扫描,能明显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DLP,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无较大差异,同时降低了球管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

  • 标签: 头颈部CTA 后处理重建 减影 低剂量
  • 简介:通过无障碍数字化资源促进聋生有效学习是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景。本研究针对聋生学习特点,分析“语”网络影视资源促进聋生学习的优势,进行《聋人手语900句》网络影视资源的设计开发,以满足聋生“使用机会”和“对能力的扩展”的要求。

  • 标签: 影视资源 聋生 资源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采用1期转蒂Z形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中的听力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10年1月间,110例确诊为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病例,分为纵行切口组(24例)和Z形皮瓣组(86例)。所有病例按Schuknecht畸形分型,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根据术中听骨链情况行Ⅰ-Ⅲ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的畸形分型、听力结果、鼓室成形术式;并对两组近期、远期听力学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纵行切口组比较,Z形皮瓣组术前听力水平、畸形分型与乳突气化分类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近期听力,无论提高10dBHL以上或提高30dBHL以上,纵形切口组与Z形皮瓣组的近期听力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远期听力效果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Z型皮瓣组的近期与远期听力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详尽的耳畸形程度判定、术中对有效中耳传音结构的最大程度保护及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1期转带蒂Z形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具有良好优势,能结合其它方法的优点,在经过合理选择的病例中联合应用,获得较好的远期听力重建效果。

  • 标签: 耳畸形 联合径路 Z形皮瓣 听力重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聚酮碘液冲洗鼻腔的药物效果及病人的舒适度。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发作68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随机取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3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鼻腔冲洗器由北京华声医学科技开发公司生产);观察组采用现配的0.25%聚酮碘液100毫升进行瑜伽吐纳式(鼻吸口吐)冲洗。两组都反复操作3-5次,对照组每天两次,观察组每天一次,每位病人根据病情好转程度决定冲洗天数,观察病人药物疗效及反应。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用0.25%聚酮碘冲洗液冲洗有较高的疗效,可减少冲洗次数,提高病人舒适度。

  • 标签: 0.25%聚维酮碘液 鼻腔冲洗 疗效 舒适度
  • 简介:鼻中隔偏曲不仅影响偏曲侧鼻腔的通气功能,还能影响对侧鼻腔的生理功能和鼻窦的正常引流,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症状。鼻中隔偏曲的患病率,既往的报道差别较大(16%~79%),这种差别可能与鼻中隔偏曲的判断标准和调查对象(如人种、年龄、性别等)不同有关。尤其是人种问题,欧洲人的头颅前后径较长,鼻梁高,气道空间较长;而亚洲人的头颅前后径较短,鼻腔较小。

  • 标签: 鼻中隔矫正手术 鼻中隔偏曲 减张 通气功能 生理功能 判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A与二码识别对改进消化内科病房输液护理工作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二条码技术管理与PDA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患者输液信息的识别,通过问卷调查医护人员的接受度,对新工作模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使用PDA与二码识别可以显著减少花费在输液护理上的工作时间,可以被临床护理人员广泛接受,在更换药液的核对时间和临时输液处理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与二码识别在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二维条码 个人数码助理 输液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2008~2011年间,所有进行胆道手术患者的手术例数,统计发生并发症的例数,统计发生胆道手术并发症的类型等有关因素,讨论各因素,提出几点意见。方法通过信息科调阅有关胆道手术并发症例数,分析数据所呈现特征。结果并发症类型,并发症年龄等因素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论从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等方面对手术并发症的管理提出建议。

  • 标签: 手术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因素 并发症管理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未来5年,乃至10年的施政方针,对中国未来改革趋势具有重大的信号和导向价值。在“问题倒逼改革”的研究模式下,医疗卫生明确作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被社会舆论公认是与城乡一体化、房价并列的重大改革领域。试以《决定》为导读,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后10年医改趋势。

  • 标签: 卫生保健改革 卫生服务使用研究 政府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种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9例急诊科抢救病人,将其随机分为组,采用种进针送管方法,对比组病人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结果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便捷,保护血管,适合急诊科抢救工作,特别是危重患者,便于开放静脉通路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操作过程中改进进针置管的方法,增加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置管方法,实施效果
  • 简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听力诊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达到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有效康复的目的,针对听力诊断工作的规范化和听力诊断干预中的临床实际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听力中心、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将于2012年7月8日~13日在上海举办“第届全国听力诊断及干预学习班”。

  • 标签: 听力诊断 学习班 干预 上海交通大学 新生儿听力筛查 诊断工作
  • 简介: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听力诊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达到听力障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有效康复的目的.针对听力诊断工作的规范化和听力诊断干预中的临床实际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听力中心、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将于2012年7月8日-13日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全国听力诊断及干预学习班“。学习班由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主要面向全国听力诊治中心听力医师及技术人员、耳鼻咽喉科医师及各省市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负责人和技术员.参会者可获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项目编号:2012-07-01-060)。

  • 标签: 听力诊断 早期干预 学习班 新生儿听力筛查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
  • 简介:目的回顾Mondini畸形、共同腔畸形和IP-Ⅲ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术后效果,为内耳畸形患者CI术后效果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重度或极重度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伴内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颞骨高分辨率CT结果分为Mondini畸形(160例)、共同腔畸形(30例)和IP-Ⅲ畸形(28例)。对上述组患者CI术后12个月的主、客观听力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CI术后检测电极阻抗均在正常范围内,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EABR)检测均可引出波形。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compoundactionpotential,ECAP)检查组间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50.69,P=0.000)。Mondini畸形、共同腔畸形及IP-Ⅲ畸形组间术后12个月声场中助听听阈、单韵母识别率及单声母识别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CI术前、术后汉语单韵母及单声母识别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尸〈0.05)。结论种类型内耳畸形cI术后EABR检出率高于ECAP;种内耳畸形患者术后的主观听觉言语评估结果问有较大差别。

  • 标签: 内耳畸形 人工耳蜗植入术